显然,现代人对秦统一文字一说存在严重误解
其一、李斯用小篆体统一字体格式说?
1、它统一的只是局部的官体——最顶层官方文体——皇帝诏文、铭刻于铜体石体上的文字。
2、字体的等级性。这就像后来的很多王朝规定,只有皇族才有资格穿正黄色衣服。【秦朝自命水德,故而尚黑,皇帝衣服是黑色;汉火德,故汉皇穿红衣服】
其二、小篆笔画弯曲如蚯蚓式,书写麻烦而夸张,近似大篆。这是为何?
它起源于铭文,弄在铜鼎或石头上,笔画要以弯曲式夸大。
其三、
秦竹简的文字,根本不是小篆体,故此,竹简体才是通用体。
其四、李斯统一篆体,逻辑上也不靠谱
比如,始皇帝那种人,想咋写就咋写。你狗日李斯想给劳资套龙头套,不是找死吗?
最多,李斯胆子稍微可以楞一点的,是对秦二世,如此而已。
其五、
总之,大篆、小篆,是为了突出仪式感而刻意为之的一种字体,而非做为文字工具的通用文体。
换言之,这是一种装逼文化现象。
~~~~~~~~~~~~~~~~~~~~~~~~~~~~~~~~~~~~~~~~~~~~~~~~~~
【史记摘录: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後合五德之数。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哥注解以上资料:
1、十月朔:以古历十一月为一年起始,即正月在冬至节。
2、上黑=尚黑:皇族衣服、旗子颜色是黑色。
3、数以六为纪:河洛数,水生数一、成数在六。故此,近代史学家讲【秦的五尺道】,肯定数不学无术者的白痴言论。必然是【六尺道之误】。铁证是【而舆六尺】,即车宽六尺标准化。
4、河曰德水:把黄河改名为德水,隐含以河为尊。
5、法冠皆六寸:官帽的高度是六寸。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