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行动和微习惯培养有什么不同?
一、自主
必须做的计划不一定是我们想做的,我们想做的不一定是必须的。
- 有时候,计划来自于外部要求,比如工作中的责任以及社交中的信任货币,这些都需要我们付出劳动来维护。其中有些和我们的意愿相符,有些却是我们不想做的琐事,但是出于责任和信任的需要,必须完成。
- 有时候,计划是我们对自我的要求,联接我们的兴趣爱好、自我探索和人生使命,这些计划来自我们自身诉求,但是,因为不是必须去做,所以我们经常把它们放在最低的优先级。当我们做完必须做的工作学习后,我们会想娱乐休息,最后才是额外的探索的计划。
微习惯的第一个原则就做你本来就想做的。
- 这样习惯行动就不需要寻找额外的持续动力来源。实际上在习惯行动实践中还是需要非常少的动力,比较我们的情绪状态总是有高有低。所以庆祝习惯就是为了形成正向反馈,安抚情绪的大象。
二、结束
计划有deadline
- 计划有开始就有结束,不管是短期计划还是中长期计划。我们当然可以有更长远的计划,但是我们还是要在长期道路上给自己设定一个个key results和milestone,来标定阶段性的成就和胜利。
- 有截止时间就会有紧迫感和压力。在培养习惯的时候,我们总是强调积极的情绪,只要坚持做了,即使是最微小的行为,也值得庆祝。但是计划不行,我们可以分解它,从策略上逐一攻破,但是没有办法整体上缩小它。
- 计划会有时间压力,但是也有压力的释放,就像番茄时钟一样,我们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专注和放松的节奏。对不同人,专注的节奏不一样,对不同工作类型也不一样。可能写作可以专注1小时,但是学习英语就只能专注20分钟,这需要自己观察和调整。
习惯长期相伴,永不停止
- 一个良好有效的习惯,一旦确立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它一直伴随着我们,永不停止。
- 因为不停止本身就是习惯的一部分,所以在情绪上,我们需要给这个习惯行为创造更多的舒适感、安全感和积极的情绪,feel successful、feel good。也就是让习惯行为进入我们的舒适圈。即使在状态不佳的时候,也能毫无压力地坚持去做的微习惯才是我们最长情的伙伴。
三、难度
- 计划,相对复杂,尤其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往往在于求进步。首先要做到,其次还要越做越好,形成正向进步。
- 习惯,相对简单,我们的目标是熟能生巧,然后自然地持续下去。简单的动作持续做,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后,再叠加一个新的动作,如此往复。
四、有效
计划的有效性有时并不可控。
不同目标,根据对目标的理解,会有不同的策略比如学习计划,可以以刷题为计划,但完成刷题计划,不一定能实现提高成绩的目标。计划如果最终不能服务于有效的结果,获得实质性的进步,那么投入计划的时间精力越多,挫败感越强。
习惯的有效性:能完成、能轻松坚持,一般就有效。
面对的是基础的达成广泛共识的生活健康问题,只要做到就实现目标的直接的行为问题
只要坚持做到,就达到预期效果。无效的行为习惯放弃就好。
简而言之,计划更复杂,结果更不可控,需要更多的尝试、练习、反馈和修正的过程,但同时又伴随着时间的限制,外部的责任和压力等等。
但是,在我们可控的范围内,我们仍然可以培养一些有效的习惯来增强自己的行动力。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漫步的竹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内卷时代如何自处,如何重获生命力 (4人喜欢)
- 我们为什么反感教练(各种人生教练、优势教练)? (2人喜欢)
- 发现一种比MBTI更有用的认识自我的测评工具 (6人喜欢)
- 重构行动力系统:deadline为什么失效了?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