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校园-和二代移民聊聊天
本周的英语写作课很轻松,老师安排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还是上次写peer review的小组。虽然小组是随机分配的,但我们竟然有很多共同点(都属于少数族裔)。我是中国人,另外两位同学虽然都是在美国出生的,但玛德琳的爷爷是中国人,奶奶是日本人。阿什利的爸妈是墨西哥人,他们都是第二代移民。
我们三个人凑在一起,忍不住闲聊起来,把写作业这些破事抛之脑后。她们和我聊了很多,我从她们的讲述中,了解二代移民的成长经历。小时候,父母希望她们在学校讲英语,回家讲中文和西班牙语。可当她们学会英语之后,她们就只说英语,其它语言就不说了。玛德琳说小时候她还能说出几句中文来,现在就只能蹦出几个单词,比如“爷爷”,“奶奶”这种最简单的。阿什利说她还能说点西班牙语,但说得不好。她妹妹更夸张,连一句西班牙语都不说。英语是她们的母语,中文和西班牙语反而变成了第二语言。
既然提到第二语言,我就忍不住提起自己讲英语的困惑。我说我讲英语需要思考,如果你们问我一个问题,我先要在脑子里组织语言,然后才能慢慢地说出来,显得很笨。她们说特别理解我的感受。玛德琳说她的爷爷和奶奶都不怎么会讲英语。阿什利说她爸在家里从来不说英语。之前他还会讲一点,但经常会讲错,讲错了他会觉得特别尴尬,后来他就不讲了。我说你爸只说西班牙语,你妹只说英语,那么他们之间怎么沟通呢?她说虽然妹妹不说西班牙语,但她能听懂,可是爸爸听不懂英语。有时候姐姐还要当翻译,把妹妹的话翻译给父母。
这种情况在移民家庭中似乎很常见,因为语言的屏障,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不顺畅。即使使用同样的语言,亲子之间的沟通都不容易,更何况现在他们之间还有天然的阻碍。久而久之,孩子还会愿意和父母交流吗?特别是当孩子到了青春期,他们更想要远离父母,语言障碍就成为一种无法跨越的鸿沟。
说到语言隔阂,我恰好读到一本书叫《芒果街上的小屋》(it was banned as part of a significant censorship case in Arizona in 2010. It has been challenged and/or banned due to themes of racism, sexuality, and poverty)。作者桑德拉是墨西哥裔移民,书里有一篇文章叫《No Speak English》,翻译成中文就是《不要讲英语》,她描述了一个墨西哥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婴,住在街对面三楼的屋子里。作者提到这个墨西哥女人从来都不出门,她永远坐在窗边,收听西班牙语广播节目,唱着关于她国家的思乡曲。别人都在猜测她为什么从来不下楼,有人说因为她太胖了,有人说三层楼太高了,但作者认为是因为她不下楼时因为她害怕说英语。墨西哥女人只会说八个单词,分别是“He not here”, “No speak English”, “holy smokes”。虽然她一直说不要讲英语,不要讲英语,可是她的小儿子慢慢长大,竟然可以跟着电视广告唱英语歌曲了。听到儿子讲英语的瞬间,女人崩溃大哭,她只能机械地重复着“no speak English”。我在网上看到有人提问,问这个女人为什么会崩溃大哭?很简单,因为她意识到,她正在逐渐失去自己的儿子,以后她的儿子只会讲英语,也许能听懂西班牙语,但很可能一句话都不说。他们之间产生了天然的语言屏障。当然了,更深远的意义上看,他们之间的屏障不仅仅是语言的,还有文化上的,还有身份认同上的,方方面面。
除了英语问题,我们还聊到种族歧视问题。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阿什利说曾经有人对她说:“滚回你自己的国家去。”她听了之后很生气,她说为什么我要滚回自己的国家去?我就是在美国出生的,我还能去哪里。还有一些同学知道她是拉丁裔,就让她教他们说西班牙语,她说你们可以Google it,我才不教呢。我就问玛德琳,有没有人让她说中文。她说以前上学的时候,她的同学们就会说:“你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你说几句中文来听听!”她说这也属于种族歧视。
玛德琳问我喜不喜欢这里,我说还行,有时候会感觉压力大。她说她的爷爷奶奶都不怎么会说英语,他们的生活很宅。特别是她的奶奶,几乎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她害怕出门,一出门就感觉没有安全感,很恐慌。其实我刚来美国的时候,也不敢单独出门,每次出去都要老公陪着我。我生怕在外面遇到什么意突发事件,自己无法应对。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适应,我终于感觉自在了一些。
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些老年人,比如说我朋友的父母,他们也都六十多岁了,过来帮忙带孩子。他们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他们几乎从来都不单独出门的,如果没有子女的陪同,他们哪里都去不了,更何况他们还不会开车。他们会带着孩子在小区里散散步,在附近的公园里遛弯,但他们从来不去美国超市购物,更不可能去美国饭店吃饭,他们也吃不惯美式快餐。他们更愿意去中国超市买东西,那里的工作人员全部都是中国人。
她们俩还说自己的性格内向害羞,有社交焦虑。玛德琳说她在社交时会紧张,她就会讲笑话来缓解尴尬的气氛。我说挺好的,我还不会用英语讲笑话呢……说完这句她们竟然都笑了。关于社恐这个话题,我要好好聊一聊。我之前看了一篇文章,作者说如果你能很好驾驭英语,又不是社恐,那么你的移民生活会相对容易。如果你英语没那么好且社恐,那么移民生活会很吃力。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分析,社恐与否,它的影响力比语言能力大得多。你可以语言一般,但你最好不要社恐……因为社恐会阻碍你语言发挥。就拿我和我老公来比吧,他英语比我好,但需要社交和吵架的场合,全部都是我出马。我不社恐,哪怕说话结结巴巴,我依然能结交很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