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程耳的《无名》和他的叶某
我很喜欢很喜欢无名中的叶某这个角色。
我非常喜欢叶某那种不露声色的嗜血,但依然有着他个人理解世界的大局观和善意。
程耳很喜欢让这个角色在镜子里看着杀人后的自己。
叶某这个角色,拥有嗜血和善良脆弱双重人格,且他一旦下手绝对下在关键位置,绝不给敌人一点反抗的余地,那种和年龄不符的杀伐决断,冷酷但又如此单纯年轻,那种青春阳光和血腥暗黑的气息交织在一起,扑面而来,太迷人了。
但我不认为王一博演的很好,他演的不够深入,层次感太少,我靠脑补迷上了这个角色,所以开始研究作者程耳,研究他的生平,看他是如何塑造出这个角色的。
我特别喜欢叶某在将那个日本人割腹之前,看似轻描淡写的说,你不能脱下这身军装,只有这套军装才能让我把你从人群中分辨出来,我不允许你就这样脱掉军装,去当一个农夫。
这段台词才是真正的复仇,它浓缩了叶某在这场中日战争中对日本人积下的血海深仇,这句话传达了叶某作为个人对日本的足够恨意,透出他终于能将这个日本人当工具结束掉的解脱感。
王一博将这段台词,用日语居高临下的说出来时,用那种嗜血决绝的迷离眼神看着这个猎物无处可逃,终于用这段台词揭示自己才是真正的猎人时,这一段实在太精彩了。
这段台词真的太带感了,我反复观看那一幕很多遍,但是还是觉得王一博只演出了这个角色的一点点皮毛,那种恨意,嗜血,居高临下,胜券在握,包括叶某看着猎物的可怖氛围,王一博还没有真正表达充分。
在所有影片里,中国人对日本人的复仇和审判的故事里,叶某这段台词,才是我见过的所有电影中最带感的。
因为它足够血腥,且一定要用日语说出来,才足够杀人诛心,这才叫以眼还眼,让对方对这个世间所有美好的期望都毁灭掉,要让对方彻底绝望掉,才再取他性命。
这段台词誓要将对方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到片甲不留,要让人死不瞑目才能罢休,这段太带感了,反复观看,我都不嫌多。
但是,看过程耳的一些个人资料,看完他和不同人的各种访谈后,我发现我很讨厌这个导演,说不出是哪里讨厌,可能就如他说的,他具有自己总结的那种人类劣根性。
我的总结,程耳是一个很会粉饰自己的欲望和贪婪的人,有点像张艺谋和王家卫的结合体,男权思想非常严重。
他骨子里自私,贪婪,自大还有高傲,但是却总是假装谦逊,假装自己才华横溢,擅长笼络人,为我所用,但他本质,是一个很傲慢自私攻击性很强的人。
但是他笔下的叶某这个角色,是一个非常非常另类的中国男主角色,执着,嗜血,擅长伪装,但同时又带着天真脆弱善良,人格切换后,杀人时很带感。
我这么喜欢这个角色,可能我也有这一部分。
以下为文摘:
角色篇:故意把日本人拍成好人制造反差
日本著名演员浅野忠信,在片中饰演了一个史上画风转变最诡异的日本间谍。
一开始是个上海话说得贼溜,会给猫做饭的温柔男人,后来兽性大发,占有章子怡作为慰安妇,杀害中国人时有着野兽般的残忍。
即使我们已经被无数宣传材料洗礼过,如此浓墨重彩地通过章子怡这样一位美女的痛苦来表现日本人的兽性,也是极为少见的。
程耳说,他就是想让观众误会浅野忠信是一个好人,他相信观众看完他给猫做吃的,好人的概念就会建立得非常深入人心,因为一个坏人是不会那样对待猫。结合上文所说,这种对于程耳私人对于日本人的恶意,也就不奇怪了。
另一方面,他还坦承,他也想探索人类表象和内在的关系,通俗点说,就是说的和做的是不是两套东西,对这点他也依然保有困惑。
片中袁泉饰演的大明星,非常有名,非常有主见,但在面对丈夫出轨并且出卖她的事实已然无法改写时,依然会抓住最后一丝机会求丈夫回心转意。
这是程耳心中的女性,再强大也还是有弱小的一面:“即便她最终还是会讨厌他,即便她已经彻底伤心绝望了,但她在那一刻不愿意做一个被抛弃的人,所以行为上还是会做最后的一次努力。生活中尽是这样的事,她宁愿争取回来之后再去反扑。”
© 本文版权归 Transcendenta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