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23.10.15
这个作者的书超难读,翻译超艰深,实在不敢说自己看懂了,以下是勉强理解并做个笔记总结。
作者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的观点主要集中在,神经质的本质是焦虑过度,而焦虑的起因是内心冲突巨大而无法调和。
在本书中主要的观点是,认为神经症是人类人际关系紊乱的一种表现。
即焦虑主要产生于人们在人际关系中,为了应对“爱”“亲密关系”“他人认可”时产生的内心冲突。
为了解决这些冲突,人们会从以往的经历中复制曾经成功获得安全感的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1、亲近他人(依赖)
2、对抗他人(敌意)
3、远离他人(孤立)
一、获得安全感的三种模式
1、依从倾向,以获得安全感为导向,高敏感他人需求,表现体贴、带有“奉献精神”,尽管内心有时并不在意对方或认可对方,但仍然会保持友善。
过度发展会说服自己喜爱每个人,认为每个人都是友好可信赖的,过度讨好他人,为了维持从他人处而来的安全感,他们会避免被敌视、争执和竞争,抑制自己的任何攻击行为,将自己放在软弱无助、屈居附属的地位,表现出极度依赖他人,或极高的人际关系粘性。
若发展成神经症,这种讨好他人的需要与对他人感到不满或愤怒两种冲突同时出现时,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他们都会抑制自己的攻击行为。但这种被压抑的攻击冲动并不会停止工作,越压制越表现出更强的讨好性和依赖性,用“奉献”和“可怜”来“绑架”他人,控制他人,积累的敌意又时也会突然的爆发。
2、对抗倾向,认为人生是一个竞技场,对事物都抱有理智看法,追求效率、自律、理性,往往对感性不屑一顾,表现坚韧、理智、好强、好斗,很少愿意承认自己软弱或柔情的一面。
过度发展会无意识认为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敌人,自己只有冷酷无情不断精进站上顶峰才不会被他人踩在脚下,具有爱攻击他人、反驳他人、控制他人以达到自己占领权力、威望、成功高地的目标的特征。
若发展成神经症,则抑制自己具有情绪情感的一面,将自己放在只追求成功、效率的位置,忽视自己需要享乐、陪伴家人朋友的情感领域,同时将他人的享乐视为浪费时间,不务正业,不信任他人,认为所有的人际交往都带有目的性,是虚伪的,令人作呕的,甚至是家庭成员的行为也是别有用心的。
3、离群倾向,十分需要私人空间,不喜欢和他人扯上关系,不论是感情、对抗、合作还是竞争,对他人的控制行为敏感,厌恶,表现冷漠、疏离、我行我素,在创造力上有较强的优势,但内心叛逆。
过度发展会拒绝任何形式的强迫、影响和约束,会对带有束缚象征的物品、事物都感到压力,如不喜欢领带、长期雇佣合同、稳定婚恋关系等,甚至为了反抗束缚而故意做出逆反行为,只为显示自己并非听令他人而是与众不同。
若发展成神经症,则不仅疏远他人,也疏远自我,表现出感情麻木,以上帝视角来观测万事万物,包括自己,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将他人的建议全视为要对自己控制支配,哪怕对方建议同自己的想法一致,也要进行抵抗,无法进入任何亲密关系。
二、普通人和神经症的区别
在人的行为中三种倾向态度都会发挥作用,但一般会有一种较为主导性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不同的人应对他人的途径和手段,人们会在自我主导性态度中感到舒适自在。
对普通人来说,三种倾向可以互相调和互补,促成和谐的整体,即便某种态度占优势也仅代表此人朝一个方向过度发展。
但对神经症患者来说,这些态度不可调和,他们不易变通,当三种倾向同时发挥作用时,就会使其陷入严重的冲突中。
正常的冲突是在两种行为模式中做选择,不论选哪种都是可行的,是人格可以承担的,有意识的,可知觉的,不论哪种选择都可被自己认可的。
而神经症的冲突往往是无意识的,很难觉知到的,无法明确做出选择,受到两股相反、势力相当的强迫性动力驱使,使其难以做出选择,被困原地。
三、神经症的“神经”之处
1、对内压抑与回避
神经症为了应对内心的冲突,往往会采用压抑人格的某方面,或是回避他人、回避冲突的方式。
如,依从倾向为主导的神经症患者在遇到让他感到愤怒的事件时,他会压抑自己的怒火,委屈求全,无底线退让,无法做出任何反抗行为,日常生活中表现的总是逆来顺受,回避与他人可能发生争斗的任何场景;对抗倾向为主导的神经症患者在遇到真情事情时,会压抑内心也渴望情感的需求,难以信任和接受他人的好意,怀疑他人都是别有动机,对他人真情表现会感到虚伪恶心,回避与人交心或家庭朋友聚会这种需要真情流露的场合;离群倾向为主导的神经症患者会压抑对他人的需要,回避任何需要和人打交道的机会。
2、创造“完美人设”
神经症在回避不利于自己主导倾向的人格时,更会用创造“完美人设”(理想化意象)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主导倾向,掩盖真实的自己,将人设特征视为自己的价值观信念,使自己相信这个“人设”就是自己。
如,依从倾向为主导的神经症患者会认为自己博爱,体贴,为人着想,善解人意,拥有天使般的善良,悲悯一切,能原谅一切;对抗倾向为主导的神经症患者会认为自己高效、理智,拥有他人没有的钢铁意志和极高的智力水平,能解决一切难题,搞定所有别人搞不定的事;离群倾向为主导的神经症患者会认为“众人皆醉我独醒”,自己具有他人没有的独特之处及最敏锐的洞察力,能看透一切。
这些人设对普通人具有一定积极的驱动力,但对神经症患者来说反而让他们抛弃了真实的自我,甚至鄙视真实的自我,无法接受自己具有和人设对立的一面,他们越沉浸在自己的人设中,就越对自己内心软弱的一面而感到愤怒和痛苦。这让他们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权,而被自己创造出的意象所驱使。
理想化意象的功能就是否定冲突的存在,坚定不移、刻板地认为自己是自己想象中那个人。
神经症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神经症过分关注或只关注完美意象,而不能进行对自我认识的更新,当遇到与自我人设相冲突的事件时,他们不是更新对自我的认识,而是崩溃。
这常常导致他们会无条件合理化自己行为,如一个具有强烈控制他人倾向的人会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为热心肠,是出于对他人的同情(是一种依从倾向人设),但实际上,他人并不这么感受,并且认为他的行为都是出于一己私利。(可以参考常见的控制欲强烈的亲子关系)
3.过度自我控制
神经症有非常强烈的过度自我控制的倾向,为了维持完美的理想化意象,他们不允许自己失控,不断强化主导倾向来对抗与之对立的倾向,这会耗费非常巨大的精力和心力(内耗),使其没有力气再去发展自我。如果维持理想化意象的自控失效了,他们就会惊慌失措,害怕自己精神错乱。
4.对外充满恐惧,转移责任。
正是因为神经症患者否认冲突,对自我意象想象的过于完美,无意识中他们其实能感受到自我意象像是一块遮羞布,仅仅起到粉饰作用,这让他们非常害怕他们压抑掩饰的脆弱的一面被人揭穿,然后被当作弱点用来攻击、嘲笑、侮辱他们。
因此神经症患者会通过用外部冲突来替换内心冲突,即将冲突外化的方式来消解真实自我,更加疏远自我。他们越想否认自己内心软弱的一面,就越会将这种倾向投射在他人身上,认为他人的种种行为都是不可饶恕,令人厌恶的软弱或认为他人正认为自己软弱而看不起自己;自己之所以有了脆弱的情绪,不是因为人本就应该有脆弱的时候,而是他人或者世界对待自己不公。
常见的外化形式有:
(1)将愤怒外推,不受控制的宣泄敌意。常常体现为性格上的喜怒无常,暴躁。认为出了问题都是其他人的过错,总是转嫁责任,过分强调原生家庭的压迫也是常见转嫁责任的方式,许多患者一旦被点出自己的某种问题,就迅速将责任推到自己童年时期,因为自己童年被压迫,有专制的父母,严苛的家教,不友好的家庭氛围等。具有无差别的攻击行为,不论敌友,总爱反驳或攻击对方,否认和嘲笑道德价值观,本质上因为嫉妒他人道德层面上不像自己,却能“逃脱惩罚“或“获得褒奖”,通过嘲讽其“德不配位、虚伪”来强调自己的“高尚”。(可以参考部分男性一提到女性领导上位就会嘲讽其是“睡上去”的行为)
(2)持续性害怕或预感自己内心的真实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常常体现为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会让他人讨厌自己,过度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显得敏感,为了获得好的评价而去讨好他人。
(3)身体障碍。常表现为生理上的各种非病理性的疼痛或不适。
5.多变,不负责任。
还有一种类型的神经症患者的行为难以琢磨,时而过于热心,时而又冷酷无情,时而暴怒,事后又懊悔尝试弥补,接着又觉得自己自尊受损,再次变得残暴。这种类型的神经症较为特殊,他们并没有压抑自己冲突的部分,也没有给自己设定完美的意象,而是完全忽略逃避自己内心的冲突,逃避探究内心,只将自己交给情绪去掌控。
6.总而言之
避免成为神经症的方法就是常常观照自己,一日三省,正视自己阴暗的一面,不要把自己看作什么圣母、钢铁侠、救世主,多给自己灌输“生而为人,我很普通”的观念,允许阴阳属性并存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