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精力变好
查看话题 >工作后交新朋友,真的很费时间和精力啊!
前言:
网友说:一起发疯的朋友,也是开心的,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有用的”社交呢?
如果你参与工作,有了伴侣和家人要照顾时,你的时间变得争分夺秒十分有用,你自然就会明白,不想浪费时间在一些玩不到一起的人身上了。
有时候叫朋友跟恋爱是一样的,不能因为一开始对方的殷勤,之后你发现对方与你不是一路人,你还一再念及旧情。
人们反复因为人际烦恼时,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忙碌起来,是对人际内耗最好的反击。

正文:
我对着镜子,静静地告诉自己:
“如果你是我的孩子,我宁愿你自恋一些,一切听从自己的内心,即便骄纵了一些,我也不愿意你陷入自卑,怀疑自己。”
一.不再轻易交新朋友了
本周有一个粉丝想要留学,后台赞赏,我加了微信,跟对方打招呼,大概过了很久,对方才回复说:“不好意思,姐姐,我沉迷在你发的朋友圈里,翻了好久,好想认识姐姐啊!!可否回国见一面呢?”
我把朋友圈设置会全部可见,因为怕国内家人朋友想起我时,去翻我的朋友圈,空空如也。而且我会把私人情绪的动态,以及男友的一些状态都设为自己可见。
读者粉丝观摩的朋友圈,也仅仅是我编织的海外生活的网而已,一般算是我记录生活细节的平台,一边也是我做自媒体的成长简历。
看到她的率真,以及要求见面,我还觉得挺可爱的,但是也是婉拒,回复到:“要陪家人。”对方也表示理解。
其实根本原因是:我实在加一些的粉丝,一些成为了朋友,小部分如烟火,噼里啪啦如烟花,关系黏腻,无话不谈后,就翻车了,从此便长了记性。
我会定期陷入一个可怕的怪圈:我反省自己的人品是不是真的有问题,为什么我吸引了那么多朋友,都是一开始无话不谈,到后来慢慢地发现思想的鸿沟,再到后来,一言不合就崩了。

发现朋友言语间对我竟是贬低,便从此决裂,开始疏离。有共同朋友的人说:
“其实,我跟那朋友也不交心,只是偶尔可以吃顿中餐的朋友。我和他都会保持距离,你会跟对方走得太近了,容易崩。”
一次两次三次,自从我有了男友,在德国有了稳定的学业和工作,我在日记本上反复出现的问题不再是感情,以及经济问题,而是室友。
后来没了室友,主要问题就成了朋友。
每一次都是如同恋爱一般,轰轰烈烈的在一起,后因为小事情分道扬镳,好的仅仅是不再多言,不好的分开则是网上相互抹黑,写长长的微信小作文攻击对方,互诉各自的自私。
与同龄人去分享我的交友烦恼,他们都理解不了。因为他们太忙了,要忙着带娃,忙着应付家人的催婚催孕,忙着找对象,日常工作加班压力很大,亲人生病离世,他们的烦恼都被更严峻的现实问题裹挟。
他们把朋友看得很清,而我,则把关系,看得极其重要。
二.别把朋友太当回事儿了
与一个在慕尼黑生活的网友聊天,我说自己不愿意搬家到慕尼黑,在柏林生活了6年了,好不容易交到一些可以深聊的朋友,不愿意就此放弃这好不容易建立的人际圈子。对方很惊讶:“朋友不就是到哪里都可以交新的吗?”她是一个女强人,为了梦想可以放弃爱情,而我,不也一样吗?
为了出国,也放弃了国内很多好友,很多家人,很多便利。
我到底为什么那么需要朋友呢?我拿出日记本,自我分析,做起自己的心理医生,开始从源头捋我为什么那么“不一样”。
记得5岁时,父母把我从江南的农村接到北京生活。
我回到村里第一件事,去奶奶的大院里,兴奋地喊的不是爷爷奶奶,而是小时候好朋友佩佩的名字。
奶奶在院子里骂我,“说这个孩子,奶奶不记得了,就记得朋友的名字!”朋友眼神里的有些冷淡,我还有些失落呢!
小时候爸妈忙工作,把我扔给爷爷奶奶,他们忙着务农。我每天跟着朋友爬山捉鱼捡贝壳。春摘杨梅,冬烤栗子,日子过得十分欢乐!去了北京也是如此,父母一年到头没有假期,我都是与同小区的邻居一起长大的。
我记得小时候看到邻居家的小姑娘,周末在阳台跟妈妈玩一个气球笑得极其开心,我爸妈则早起买了早饭,给我每日10块钱解决午餐,他们真的很忙!

朋友与我是高于亲情的,等同于爱情。很多时候,我发现与父母说不了几句话就要吵,我懒得吵,便减少了联系,清净了不少。
从小,我是在一个一个朋友的陪伴下,野蛮成长的。包括来德国,也是从外国朋友里收到了互惠生,去德国打工旅行,学语言的交换方式,也是德国朋友们帮我填写了表格,修改了动机信。当然,我自己也没少请这些朋友吃饭喝星巴克。
我对好朋友的洁癖程度,是令人发指的。
因为我仔细去树立我的好朋友,有小学到现在的闺蜜,有留学借我钱的高复闺蜜,我初中,高中,高复,专科,大学,都交到了人品极佳的好友。
她们对朋友一样是掏心掏肺,甚至是需要帮助的路人,都会乐于帮忙。
她们几乎都会看我写的文章,也会定期鼓励我,打心眼里认为我是优秀的,全盘接受我的负能量,为我的成绩感到激动。为的我的抑郁时期,着急上火。
写到这里,我实在是太贪心了。
我已经在最纯粹的年纪里,见识过真心朋友的掏心掏肺。出国后,我认识到的朋友,都极不相同,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选择不一样。
新朋友的交往,讲究边界感(包括我自己),我也开始条条框框起来,不是我交不到,而是我自己不愿意去了,说一些跟我三观不一样的话,听着我欣赏不来的歌,吵吵闹闹。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人品不好,为什么出了社会后,其实中学也有,发现人与人的差异开始拉大,思想的鸿沟,恋爱观,世界观,生活观,都出现极大的不同。
三.交朋友跟恋爱,其实是一样的套路
轰轰烈烈的爱情套路,已经被你我渐渐摸透。渣男的追求套路: 一开始一方殷切,细心,早安晚安无微不至,送送礼物,买单请客,彻夜长谈,相见恨晚。
在一起后,突然就变了一个人一样,开始斤斤计较,不愿倾听,不耐烦,打压抱怨,各种挑刺,争论,不愿将就,互相看不顺眼,出言不逊,越来越没有话题聊,三观不合,最后形同陌路。
爱情里遇到这种人,我们会分手,大骂:我们遇到了渣男,或者温和一点说:哎呀,我们性格不合适。
其实:交朋友,也是一样的!朋友也会一开始殷勤,在一起后现出原形!包括我自己也是一开始讨好型人格,熟悉了之后:就懒得讨好了! 交友和恋爱,都不能因为一开始认识阶段打的火热,对方对我们很好,认识没多久就掏心掏肺。
太黏腻的友谊如同轰轰烈烈的爱情一样,实在经不起时间的考虑。 找朋友也是跟找伴侣一样的道理,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长步调要吃不多,不一致也能互相欣赏尊重。 再亲近的朋友,也要保持礼貌和一定的社交距离,才能长久舒服。
一旦发现,对方很不稳定,情绪起起伏伏,多次无故爽约(生病不算),见面也是因为小事儿吵架,三观很不合,因为小事儿斤斤计较,说话要很小心。
与这类朋友见完面之后,心情更emo,社交完没有充电而是耗电的感觉,其实就挺危险了。 社交确实是E类性格,外向的人,重要的快乐和自信来源,一起疯玩一起分享,朋友提供了强大的情绪支持,确实都是有意思的经历。 但是越长大,越发现,我们时间十分有限,要用很长时间去消化工作的压力,要留出时间给伴侣,给家人,给自己,给家务,给自己独处。
从学校毕业,我们离开校园朋友,去新的城市搬家,生活里挤进来了同事,老板,伴侣,甚至公婆。

我们与之前校园里的好朋友不再无话不谈了,我们努力在新城市建立新的人脉关系,期待交到真诚交心如同家人的朋友关系,就好比之前在校园里一样。 可惜了,大家都很忙,包括我自己都不愿意给出足够的时间与一个三观不再符合的老朋友多费口舌。
大家的交友观都开始佛系:“朋友嘛,开心就聚在一起,不开心就散了!这次聊不来,下次就不见了。实在不行,再交新朋友嘛!” 经历过几轮“渣男式”交友,即一开始热闹,甜甜蜜蜜,天天黏在一起,煲电话粥,后面发现性格不合,最后不愉快闹掰。
自己也做了几次“渣男”,实在给不了对方想要的“时刻陪伴和无时无刻情绪支持”,最后也就放弃了在新城市,一定要找到二三绝世交心好友的执念…… 开始接受,只要身边有一到两个久处不厌的稳定朋友,偶尔见面喝个咖啡,静静地聊几个小时,就好了!
对朋友开始分类,不把所有期待放在新朋友身上,给足时间去磨合,去观察,不合适就礼貌地疏离。 成人交友,不能过于功利,但也不能是毫无目的的“杀时间”。
交新朋友,既不要过于将就,却也不能过于挑剔,这个度,其实很难拿捏。 你想,是不是只有小孩子,中学生才会那么在意:“你是不是我最好的朋友?”
在成人世界里,最好的朋友,只能是我们自己。
四.成年最好的朋友,是自己
一个小红书的博主分享了一段交友的感悟:人越往上走,朋友越少。因为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我们一直往上走,当然会发现自己与原本的圈子出现了差异。比如一开始我刚出国,我交友的标准是:能说德语,或者能说中文,请我去家里吃吃饭,聊聊感情问题,就可以成为朋友了。
后来,我交往的朋友,对方看过我的文章,人也在海外,想认识我,周末一起去玩一下。以及对方也有固定的伴侣,就可以成为好朋友了。
再后来,参加工作和成家的朋友,他们的周末要陪伴侣,伴侣的家人,以及同时出现了需要独处,开始注重修身养性,我们同时进入了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以伴侣为友,以家为单位,朋友逐渐成了低于家人,低于恋人的位置。
朋友是阶段性的,不必过于留恋。看清朋友的本质,不容看轻朋友的陪伴。

很多时候,我只是有过于强盛的表达欲,所有的朋友都说我是极为敏感的,我尝试过多年,要变得粗线条一些,但是正是因为敏感,我可以写作,我察言观察,我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工作。
我有极强的同理心,对朋友有着极高的要求,30岁,我的玻璃心已经改善不少,但是因为吃过乱交友的亏,我要长记性。
如果你此刻也遇到了同样的烦恼,别怀疑自己。
你就是敏感,我倒不觉得这一定是天赋,因为我实在因为敏感,多次陷入内涵。
我决定利用敏感这件事,创造更大的价值,让自己再往上进步,进入另一个圈子。
我相信马云是不缺朋友的,能跟马云做朋友的人,即便是阿谀奉承地讨好,也是好的。偶尔遇到有些成功人士,他们告诉我:当你成功之后,你会发现身边都是好人,因为周围人因为尊敬你,对你真心的好。
记得龙应台在深山里写作,写到忘我,朋友做好精致的菜,给她送饭。她吃着饭,被朋友数落写作不要命,她端着热饭,笑得很开心!
我希望,自己成为龙应台。
我希望,我能遇到,跟我一样,掏心掏肺,真心对我好的朋友,如同我国内的闺蜜们。但是也许自己在国内,闺蜜们忙着自己的家庭,我又要感叹起来朋友的阶段性。

我只是进入了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从交友期到了成家期。
有时候,我发现出门的社交是为了抱怨男友,就跟当初跟朋友抱怨爸妈一样。也许解决了男友与家人的问题,朋友这件事儿,才能回归到原有轻松的位置。
毕竟最近人的关系都没有处理好,怎么去处理更远一层的朋友关系呢?
毕竟,欠最多的,还是家人的情,如果解决好了伴侣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就少了不少与朋友的吐槽欲望。
设立最近的的目标:
1.写作:完成未完成的《她的自媒体时代》。2.精学德语和英语:真正的达到德语沟通,书写无障碍3.学车,考德国驾照,先理论。4.持续学打拳,防身术,保持每周运动。5.收敛脾气,不要轻易破防。6.学做自媒体,坚持更新小红书视频和微信公众号。看书:养成习惯,保证阅读量。7.留学咨询,作为副业,要求更加专业,经济能力更加独立 8.培养钝感力,不要那么敏感,有话直说
9.不讨好任何人

结语:
认识你想认识的人,但是前提是互相有资源的可以一起分享,包括感兴趣的话题,提供情绪价值的社交也是有用的社交。
有人说不必要求社交都要“有用”,若对方提供了情绪价值,也是好事儿,但是如果与朋友约完后,却发现自己更加没有了能量,很耗电,那么就要调整自己的社交时间和社交对象了。
有时候,适当的对社交邀请说no,挺好的,对方只是群发的社交邀请,周日谁有空啊。你以为自己很重要,被需要了,其实你很容易被代替。
希望你我都成为不那么容易被约出来的朋友,希望你我都遇到这样的朋友,他们珍惜我们时间,包容我们的敏感,互相尊重我们各自边界的朋友,你们都在见证各自的成长,为对方的进步感到由衷地欢喜。
祝好,希望你我在修炼成更好的自己时,能相遇。
达令欧尼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30+打破舒适圈,拖延成鸵鸟,只能靠看《浪姐6》续命 (5人喜欢)
- 自我和解日记:希望自己练就“下班后不再想工作”的本事 (16人喜欢)
- 柏林日记:来自肯尼亚的美人萨丽 (14人喜欢)
- 2025年2月日记:好状态是天赐的,短暂的,要万分珍惜啊 (12人喜欢)
- 2025年3月日记:生活像被打乱的棋盘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