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者生存指南
查看话题 >为什么女性当妈后,都不想上班了?
因为35岁裸辞的勇敢事迹,不仅有我的前同事,前几天队友的同事、一个2岁宝宝的妈妈都来找我,说“最近好纠结”,在想要不要辞职。
来找我聊这个话题的陌生妈妈,也很多。付出行动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但动过不上班心思的人,真的太多了。
今天来聊聊,这两个话题:
▹为什么当妈后,大家都不想上班了?
▹不上班,可以做什么?
01.为什么当妈后,大家都不想上班了?
最近看《你好,我们》这本书时,意识到了答案。
「职业瓶颈」和「育儿需求」的双重因素叠加,是让一个妈妈不想上班的最重要原因。
就拿这本书的作者李小萌来说吧,她是前央视知名主持人,在女儿3岁时,向台里申请“回归家庭,照顾孩子”,从央视辞职做了3年全职妈妈。

那时她的职业瓶颈是什么呢?
她主持的节目从访谈类改版成播报类,换了个节目做,又从专题类改版成整点新闻。
其中的差异是,从“自主主持”到“机械念稿”。
她很难适应新的节奏,曾对充满挑战的现场访谈兴致高昂,现在读提词器播音却频频出错。
“以己之短而博人之长,这种挫败感让我心生退意。”
她的职业瓶颈,是找不到曾经拥有过的成就感、价值感。她喜欢、擅长的事,在组织的改革之下,不复存在。
那育儿需求是什么呢?
她在38岁生下女儿,和女儿的连结极其紧密,母乳喂养到了快3岁,对孩子的教育充满热忱。
女儿对她的依恋很强,于是她顺势产生了“也许我可以做一个全心全意的全职妈妈”的想法。
如果只有育儿需求,她应该在孩子出生后就辞职了,而不是在女儿3岁之时。
如果只有职业瓶颈,她可能还在这个金饭碗里重新寻找机会,或者进大厂做高管。
正是因为这两重因素的叠加,决定了「辞职当全职妈妈」的结果。

是否当全职妈妈另当别论哈,我观察了很多案例,职业瓶颈加育儿需求的叠加,确实是大多数妈妈想要不上班的核心要素。
职业上,有些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有些人在工作中毫无成就感,有些人受够了人际关系,有些人看不到发展前景,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竞争力。
育儿上,大多数妈妈都希望能有更自由的时间,陪伴养育孩子。还有希望能自己带孩子,减少隔代养育的摩擦。
对于妈妈来说,最理想的工作,莫过于同时满足「自我价值实现」和「带娃时间自由」。
而普通的在职场上班,很难达到这样的状态。
02 不上班,做什么?
全职妈妈
像李小萌那样,全心全意做全职妈妈,把家庭照顾好,把孩子教育好,不考虑赚钱。
主动选择当全职妈妈,大家都知道是有压力和风险的。这里提几点建议。
1.家庭经济财权讨论清楚
不要等需要钱的时候伸手去要,也不要全用自己的积蓄贴补坐等山空。不仅是避免另一半的临时质疑,更是减少自己对钱的焦虑。
2.不排斥琐碎家务
家务的价值不具有可持续性,今天擦了地明天还得擦,中午洗了碗晚上还得洗。如果对家务很排斥,对处理孩子的屎尿屁很不爽,那得慎重考虑。
3.有好的支持系统
不管是找老公、朋友、或其他全职妈妈,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支持系统,碰到问题时能获得帮助。也要从内核上稳定自己,有笃定的价值观支撑选择。
4.有生活目标
一方面对家庭的经营有目标,实现夫妻、亲子关系的提升。另一方面,对自我的成长有目标,发展兴趣爱好,为未来工作打好基础。
兼职/自由职业
「自我价值实现」和「带娃时间自由」,这个妈妈们心中的理想工作状态,如果通过自主选择做上自由职业,大概率能实现。
可以通过哪些工作来实现自由职业呢?根据当前的观察和搜集到的信息,分成以下7类。
1.技能服务类
可以理解为,大众日常所说的「有一技之长」。而且这个技能,是可以放到独立市场上交易的。
▹ 大多带「师」这个字。比如,插画师、摄影师、剪辑师、设计师、心理咨询师,跟母婴家庭关联度较高的营养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整理收纳师、通乳师...
▹ 独立教师,数学、英语、小语种、对外汉语、音乐、美术等
▹ 教练类,比如人生教练、健身教练、瑜伽/普拉提教练...
掌握一项技能,为需要的人提供相应的服务,是最直接的交易方式。
2.线下兼职
▹ 实体场所做兼职:咖啡店、快餐店、书店、花店、图书馆,幼儿园(生活老师)
▹ 摆地摊:卖玩具、卖小食品、卖手工饰品
▹ 家庭服务类:保洁、做饭、陪诊、接娃放学、家庭托育
▹ 送快递外卖:这个强度是不推荐给女性的。但之前看到大学教授体验外卖员的文章,他看到女性外卖员越来越多了,不失为一种选项。
▹ 组织线下活动,比如工厂、学校游学,亲子活动
3.线上工作
一般是加入某个团队,做项目,或者定期为其他组织提供需要的服务。
▹ 给平台供稿,写文章、写小说。
▹ 加入大号自媒体平台,负责其中的某项事务,比如文字编辑、栏目策划等。以母婴、亲子类的为主。
▹ 代运营某些机构/组织/公司的公众号等平台,整体化的运营对基础要求比较高
▹ 远程工作,现在很多公司开放远程办公岗位。有英语基础、IT基础选择会更多
4.带货卖货
▹ 团购—快团团、多多买菜、美团优选...万物皆可团~
▹ 卖自制食物—阿胶糕、蛋黄酥、营养饼干、娃娃辅食...
▹ 保险代理—这类似乎做得好年入百万,做得不好难以糊口
▹ 卖二手信息/资料—比如瑞幸的茅台咖啡券
5.开实体店
▹ 花店、烘焙店、美甲店、美容店、宠物店、绘本馆、健身房、餐饮店...
这一类相对门槛比较高,涉及较高的初始投入,对时间要求较高,除非有经验有资源,不推荐普通人从这里入手。
6.知识付费
▹ 社群模式,卖陪伴感、情绪价值、信息差
▹ 课程模式,卖方法论、精细化指导
这是个万物皆可知识付费的时代,上面讲到的5种类别,基础做好了,都可以整理成知识体系,卖出去。
7.自媒体
这是特别的一类,当下做自媒体已经是一种通用技能。
▹ 做自媒体可以成为一个独立职业。比如静静教主的模式,没有自己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内容结合广告赚钱。
▹ 自媒体是自由职业者独立获客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前面讲的第1类「技能服务」特别需要运营。和第6类「知识付费」也是黄金组合。
▹ 素人可以从兴趣爱好出发,野蛮生长。可运营的平台非常多,文字类的微信公众号、头条等,视频类的抖音、小红书、快手等,音频类的喜马拉雅、小宇宙、荔枝等。门槛不高、又没有天花板,努力的人可以获得大收益。
以上7类,可以来单项,也可以打组合拳,多方创收。
我正在采访一些不上班、自由职业的妈妈,看看她们都是如何在离开职场以后,做喜欢的工作,创造喜欢的人生。
不管你是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如果你也有实现自由职业的期待,相信都会有所帮助。记得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