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
自从换了这张形如海上漂浮的大浴缸的软包床以后,虽然床垫大小没改变,但感觉床的使用面积扩张了不少,床边可以乱靠,马骥不在的时候,我在床上活动,一会儿就从这个边换到另一个边,放本本的小桌子从这个方向换另一个方向,有时候一觉醒过来,竖着睡变成横着睡,拉成对角线也行。马骥在多少妨碍了这自由,他非要抢走那个可以移动的小床沿挡在他那一侧,但趁此把他推到外侧我还是可以勉强打横的。
另一好处是床边缘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往上面搁东西,特别是书,随意扔,不会滑动,昨天窃来的书,放阳光下晒了晒,就撂上去,随时可翻翻。一看马骥的那一侧,放着三本书,不知道几时他又把我的欧亨利拿出来了!
我承认我是个很在意圈地的家伙,结婚这么久,我还是会把“我的”和“你的”分得很清楚。(当然很多时候逻辑是酱紫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自己的”),比如“我的书”和“你的书”。我对马骥同学除了基本典籍之外的阅读品味素来嗤之以鼻,他买的书一概不得进入书房里“我的”书架,只配搁在客房的书架里。“我的”书则不许从“我的”书架里乱拿乱放。但马骥同学素来木有这个概念,他回家之后我分类整理得井井有条的书架就遭殃了,我时不时看见几本书忽然出现忽然消失在家里各角落。对于我尖叫抗议,他视若无睹。我尖叫什么呢,那很多都成了他的“厕上”书。
马骥同学更衣时间之长简直惊悚,还抽烟,卧室是禁烟区,他也就自觉不用卧室的盥洗室。每晚消失那一阵子,一本书也就随之消失……
他最爱的“厕上”有两本,《唐七律诗精评》《唐五律诗精评》,我买了很久了,简装版,封面一绿色一黄色,读完之后基本搁在那里当资料,他发现之后如获至宝,百看不厌。有一次回太原时还偷偷带走了,我某日着急写个东西,中间提到清代一条诗评,忘记出处,却分明记得这书里有,急急找去,发现书不见了,掐指一算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打电话大发雷霆,叫他立即归还,他吓得赶紧从旧书网上订一本寄来。但装帧极其难看,他自己都不要,始终是拿着老版的钻进去。我怀疑他前后都看了七八遍不止了。
过后惯出来了。他把我心爱的《唐诗选》也掏出来。书是俺爹的,俺小学时开始看唐诗时入门选本。并且一不小心弄成两截(书实在太旧了),弄得我暴跳如雷。就在我日记写一半时看到他进来,又换了一本《历代诗歌选》,登时无语凝噎。他专门带这些有点年头的旧选本,且偏好唐诗。我抗议了几次之后,只好随他了。
欧亨利他倒是不做“厕上”,而是“枕上”。说到这里我倒是惭愧了,想当年没有网络的时候,每夜我必定要看点书才入睡的。如今基本是看剧看到昏睡过去……但马骥睡前还是看书,我嫌他灯光晃眼,他嫌我本本晃眼,而后相安无事。我也没有“厕上”的习惯,“车上”却是我最爱。马骥车上都是听音乐或者评书,每次我都恼火得要命:你还当自己小年轻啊!挂着个耳机揣着个小盒!
早先“车上”偏向于便于携带的小书,比如浮生六记啦,唐人万首绝句选啦,文心雕龙的缩微版啦。现在不嫌累赘,大部头都拎走,不知道为什么,一到飞机火车上,我就心静得很,神经却高度兴奋,看起书来唰唰的,脑子也转得飞快。连短途汽车,都能见缝插针看不少。还有一个场合是我最爱,那就是监考,开会。不管周围如何,我自巍然不动。但这很容易遭来鄙视,有装模作样之嫌。上月去南京时,同事曾说“我觉得你和我们不一样”。害我琢磨了一会儿,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马骥也很鄙视我,因为我们一起出门重物是他提的。以前他把自己淘汰的一个很旧的阅读器塞给我,那个阅读器虽然极丑,却还好用,看TXT文本没问题,他下载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去年我用它在火车上看完了《东晋门阀制度》,这回去南京开会时拿出来重温鲁迅全集。但读取PDF速度就很慢,最近我一心考虑弄一个Kindle来玩儿。据说亚马逊正努力把它的价格降到100美元以下,如此就是“车上”之福啦~
另一好处是床边缘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往上面搁东西,特别是书,随意扔,不会滑动,昨天窃来的书,放阳光下晒了晒,就撂上去,随时可翻翻。一看马骥的那一侧,放着三本书,不知道几时他又把我的欧亨利拿出来了!
我承认我是个很在意圈地的家伙,结婚这么久,我还是会把“我的”和“你的”分得很清楚。(当然很多时候逻辑是酱紫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自己的”),比如“我的书”和“你的书”。我对马骥同学除了基本典籍之外的阅读品味素来嗤之以鼻,他买的书一概不得进入书房里“我的”书架,只配搁在客房的书架里。“我的”书则不许从“我的”书架里乱拿乱放。但马骥同学素来木有这个概念,他回家之后我分类整理得井井有条的书架就遭殃了,我时不时看见几本书忽然出现忽然消失在家里各角落。对于我尖叫抗议,他视若无睹。我尖叫什么呢,那很多都成了他的“厕上”书。
马骥同学更衣时间之长简直惊悚,还抽烟,卧室是禁烟区,他也就自觉不用卧室的盥洗室。每晚消失那一阵子,一本书也就随之消失……
他最爱的“厕上”有两本,《唐七律诗精评》《唐五律诗精评》,我买了很久了,简装版,封面一绿色一黄色,读完之后基本搁在那里当资料,他发现之后如获至宝,百看不厌。有一次回太原时还偷偷带走了,我某日着急写个东西,中间提到清代一条诗评,忘记出处,却分明记得这书里有,急急找去,发现书不见了,掐指一算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打电话大发雷霆,叫他立即归还,他吓得赶紧从旧书网上订一本寄来。但装帧极其难看,他自己都不要,始终是拿着老版的钻进去。我怀疑他前后都看了七八遍不止了。
过后惯出来了。他把我心爱的《唐诗选》也掏出来。书是俺爹的,俺小学时开始看唐诗时入门选本。并且一不小心弄成两截(书实在太旧了),弄得我暴跳如雷。就在我日记写一半时看到他进来,又换了一本《历代诗歌选》,登时无语凝噎。他专门带这些有点年头的旧选本,且偏好唐诗。我抗议了几次之后,只好随他了。
欧亨利他倒是不做“厕上”,而是“枕上”。说到这里我倒是惭愧了,想当年没有网络的时候,每夜我必定要看点书才入睡的。如今基本是看剧看到昏睡过去……但马骥睡前还是看书,我嫌他灯光晃眼,他嫌我本本晃眼,而后相安无事。我也没有“厕上”的习惯,“车上”却是我最爱。马骥车上都是听音乐或者评书,每次我都恼火得要命:你还当自己小年轻啊!挂着个耳机揣着个小盒!
早先“车上”偏向于便于携带的小书,比如浮生六记啦,唐人万首绝句选啦,文心雕龙的缩微版啦。现在不嫌累赘,大部头都拎走,不知道为什么,一到飞机火车上,我就心静得很,神经却高度兴奋,看起书来唰唰的,脑子也转得飞快。连短途汽车,都能见缝插针看不少。还有一个场合是我最爱,那就是监考,开会。不管周围如何,我自巍然不动。但这很容易遭来鄙视,有装模作样之嫌。上月去南京时,同事曾说“我觉得你和我们不一样”。害我琢磨了一会儿,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马骥也很鄙视我,因为我们一起出门重物是他提的。以前他把自己淘汰的一个很旧的阅读器塞给我,那个阅读器虽然极丑,却还好用,看TXT文本没问题,他下载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去年我用它在火车上看完了《东晋门阀制度》,这回去南京开会时拿出来重温鲁迅全集。但读取PDF速度就很慢,最近我一心考虑弄一个Kindle来玩儿。据说亚马逊正努力把它的价格降到100美元以下,如此就是“车上”之福啦~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