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博弈论
10.21
“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来做决策。这种做法以博弈论为基础,而且原则非常简单: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填写问卷来发表自己对政策的看法,接着再由一位独立的协助员综合众人的论点和结论,最后将摘要反馈给所有党员。这时所有人可以参考他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论点和结论,并再次投票。
这里是要让群众得到最佳的有效信息,据此共同得出最佳决策。商业界也用这种方式来做市场预测,一群同样专业或同样无知的观察者的平均意见,会比从其中任选一位的意见来得可靠。詹姆斯·索罗维基在其著作《群体的智慧》中提到一个有趣的例子: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让群体智慧和个人智慧对决,但每个星期,群体智慧都是赢家。(保持开放性,走出自我)
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博弈中这样的局面,对于每个参与者来说,只要其他人不改变策略,他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状况。
几种困境
•囚徒困境
•公地悲剧。公地悲剧其实就是多人的囚徒困境。在这里的选择,一种是和团体合作,不要拿超出应得的部分;另一种则是作弊,取得超过应得的公共资源。
•搭便车(是“公地悲剧”的变形)。有人占用公共资源,却没有一点贡献。
•懦夫博弈(也称“边缘政策”)。双方都在测试对方的容忍限度,并希望对方先屈服。比如在路上有人硬是想塞进某条车道,但是双方谁都不让。这里的问题在于有两个纳什均衡,获利的都是不退让的那一方。在政治博弈中,这种情形有时候讲得好听些,叫“边缘政策”。但不论名称是什么,双方都得面对这让人不悦的选项。只要有人退让,就会形成大大偏向另一方的纳什均衡;但若是无人退让,就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局。
注意:单次博弈和多次博弈
•志愿者困境。必须要有人为团体牺牲,否则就是满盘皆输,但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去牺牲。情形可大可小,小事像是倒垃圾,大事则可能真的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拯救他人。
•两性战争。两人有不同偏好,比如丈夫想去看球赛,太太却想去看电影。但重点在于双方都希望能有对方陪伴,而不是各自去做喜欢的事。
•猎鹿问题。只要团队中的成员合作,就很有可能在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行动中制胜;但如果某个人不合作而脱离团队行事,则他一定能得到回报,只是回报会低一些。
合作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当的奖励(心理上或是实质上),让人成为群体中愿意合作而且忠诚的成员。
我们身边可能永远摆脱不了偷奸耍滑的人,但主要的问题在于不能让人数超过控制。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让搭便车的风险和代价都越来越高。
但想从懦夫博弈中平安抽身,其实有个更好的办法:双方应设法协调行动,同时脱离险境并保住面子。
只要能够沟通,就会有协调的空间。的确,沟通正是各种策略协调及妥协的关键,而问题就在于如何寻找沟通渠道。这可能十分困难,特别是碰到多人懦夫博弈的时候。
“谢林点”的描述是:“每个人在面对他人期待自己怎么回应他们的期待时心中所产生的那个期望。”
比较好的名称(听起来可能没那么响亮)可能是“要不公平,还是要成效差”(Unfair or Ine cient),因为博弈论提供给我们的选项,是在“不公平的”方案与“成效差的”方案当中二选一。
有一群村民去猎鹿,每个人都知道,如果想成功猎到鹿,每个人都必须坚守岗位。但假如碰巧有只野兔从某人眼前跳过,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追上去;只要抓到了兔子,即使同伴猎不到鹿,他也不会太在意。
卢梭认为这个故事是个隐喻,讲的是社会合作和个人自由之间永远存在的紧张关系。他讲到了个人和国家的社会契约,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放弃部分的个人自由,好让全体都拥有自由。应用到猎鹿问题上,就是每个人放弃抓兔子的自由,一起合作来猎捕更大的但不一定猎得到的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