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精选》书摘
《林清玄散文精选》
- 如果真有前世或有来生,每个人在心里一定也许下过愿望,希望未来可以实现。
因为有愿望,生命的进程既不是偶然,也非必然。
每一步都牵引着下一步,每一个转弯都面向了不同的方向。
人生的许多事都是可以预期,却也是不可思议。《自序》
- 向外,不断追求生命更高的境界。
向内,不断触及心灵更深的感动。《自序》
- 许多过客的脚印杂沓地走过。
岁月,便也那样无声息地流过了。《负琴盲翁》
- 我想,有时候人活在这个人世,没有留下任何名姓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只要对生命与土地有过真正的关怀与付出,就算尽了人的责任。《家家有明月清风》
- 同样的,人人都会在时间里变化,最常见的变化是从充满诗情画意逍遥的心灵,变成平凡庸俗而无可奈何,从对人情时序的敏感,成为对一切事物无感。《家家有明月清风》
- 清朝诗人张灿有一首短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很能表达一般人在时空中流转的变化。从“书画琴棋诗酒花”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的心灵必然是经过了一番极大的动荡与革命,只是凡人常不自觉自省,任庸俗转动罢了。《家家有明月清风》
- 人生的幸福在很多时候是得自于看起来无甚意义的事。《家家有明月清风》
- 我想到人,人要从无情变成有情固然不易,要由有情修得无情或者不动情的境界,原也是这般的难呀!《无关风月》
- 人纵使能相忘于江湖,情是比江湖更大的。《温一壶月光下酒》
- 如果遇到三十年前的旧友,他可能完全不认得我,或许,我如果在街上遇见十岁时的自己,也会茫然地错身而过。
时空与我,在生命的历程上起着无限的变化,使我感到惘然。《我似昔人,不是昔人》
- 我不只是外貌彻底地改变了,性格、思想也不再是从前的自己。
但是,属于童年的我,却是旋岚偃岳、江河竞注,那样清晰、充满了动感。《我似昔人,不是昔人》
- 生命的经验没有一段是真的,也没有一段是假的,回想起来,真的是如梦如幻,假的又是刻骨铭心,在走过了以后,真假只是一种认定呀!《我似昔人,不是昔人》
- 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世里非常幸福的感觉。《光之四书》
- 因为生命的步伐已走过,冷然无情地走过,就像远天的云,每一刻都在改变,可是永远没有一刻相同,没有一刻是恒久的。《两只松鼠》
- 我知道的是,人世的情爱,少有能永远如新地穿过岁月的河流,往往是岁月走过,情爱也在其中流远,远到不能记忆青衫,远到静海无波。《卷帘》
- 那剥落的景象正如无星的黑夜,看不见一点光。《卷帘》
- 捧在手心的水蜜桃,虽已离开了它的树枝,却像一株果树的心。《发芽的心情》
- 同样的阳光,同样的雾,却洒在不同的景象之上。《发芽的心情》
- “是不是有的果树不是不能复活,而是不肯活下去呢?就像有一些人失去了生的意志而自杀了?或者说在春天里发芽也要心情,那些强悍的树被剪枝,它们用发芽来补偿,而比较柔弱的树被剪枝,则伤心得失去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心情。树,是不是有心情的呢?”我这样反复地询问自己,知道难以找到答案,因为我只看到树的外观,不能了解树的心情。就像我从树身上知道了春天的讯息,而我并不完全了解春天。
我想到,人世间的波折其实也和果树一样。有时候我们面临了冬天的肃杀,却还要被剪去枝桠,甚至流下了心里的汁液。有那些懦弱的,他就不能等到春天,只有永远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发芽的人,才能勇敢地过冬,才能在流血之后还能繁叶满树,然后结出比剪枝前更好的果。《发芽的心情》
- 我们常说“这个人本性不良”,或“那个人本性善良”,可是,我们常看到素性不良的人改邪归正,又常见到公认本性良善的人却堕落了。这种本性似乎是“可转”“能改变”的,因此我们语言上所说的“本性”,事实上只是一种“熏习”,是习气的长期熏染而表现在外的,并不是最深刻的自我。《生命的酸甜苦辣》
- “在这个世间,只要不会伤害别人的事,想做什么,就立刻去做吧。”《正向时刻》
- 生命里有许多正向时刻,也有许多负向时刻,一个人快乐的秘诀,便是抓住那正向的时刻,使它更充盈;转化负向的时刻,使它得到清洗。《正向时刻》
- 每天,有一些正向的时光,便有好心情走向明天;时时有正向的时刻,生命便无限美好,日日是好日,处处莲花开。《正向时刻》
- 人生,不就是这样偶然的吗?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旧精魂罢了。《三生石上旧精魂》
-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琐;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吾心似秋月》
-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时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真。”人人都有一面镜子,镜子与镜子间虽可互相照映,却是不能取代的。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在别人的喜怒哀乐上,就是永远在镜上抹痕,找不到光明落脚的地方。在实际的人生里也是如此,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笑谈、一个动作而心不自安,甚至茶饭不思、睡不安枕;其实,这些眼神、笑谈、动作在很多时候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之所以心为之动乱,只是由于我们在乎。万一双方都在乎,就会造成“狭路相逢”的局面了。
生活在风涛泪浪的我们,要做到不畏人言人笑,确实是非常不易,那是因为我们在人我对应的生活中寻找依赖,另一方面则又在依赖中寻找自尊,偏偏,“依赖”与“自尊”又充满了挣扎与矛盾,使我们不能彻底地有人格的统一。《吾心似秋月》
- 包容的心是知道即使没有我,世界一样会继续运行,时空也不会有一刻中断,这样可以让人谦卑。从容的生活是知道即使我再紧张,再迅速,也无法使地球停止一秒,那么何不以从容的态度来面对世界呢?唯有从容的生活才能让人自重。《吾心似秋月》
- 禅心其实就在告诉我们,人间的一切喜乐我们要看清,生命的苦难我们也该承受,因为再终极之境,喜乐是映在镜中的微笑,苦难是水面偶尔飞过的鸟影。流过空中的鸟影令人怅然,镜里的笑痕令人回味,却只是偶然的一次投影呀!《吾心似秋月》
- 对于缘分的实质或者想象,总是带给我们一种无限奥妙深远的情愫,同时也给人生的浮云聚散带来一些茫然,一点惆怅。《召集有缘人的钟声》
- 修行者告诉我们最好的人生道路是:心田不长无明草,性地常开智慧花。说我们看待因缘最好的人生道路是:历尽万般红尘劫,犹若凉风轻拂面。
我们是薄地的凡夫,很难做到那样的境界,但是我常常对别人说,要“惜缘”,要“不弃世缘”,那是因为今生的每一个因缘都不是那么容易得到,只有惜缘的人才能坦然无悔,只有不弃世缘的人才能知道,每一次小小的因缘都是历经亿万年流浪生死的一回照面,那么追求更高的般若智慧,体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机缘,不更是非常非常之难吗?《召集有缘人的钟声》
- 这个世界上虽有许多人可以告诉我们远处美丽的风景,却没有一个人能代替我们走茫茫的夜路。《步步起清风》
- 脚下虽是方寸,方寸里自有乾坤。《步步起清风》
- 因为天上固然有明月皎然,心里何尝没有月光的温柔呢?《去做人间雨》
- 一个人的心如果能常静、不流、不动、不周,就可以观照到,虽然外在世界迁流不息,却有它不迁流的一面;一个人如果心中长有明月,就知道月亮虽然阴晴圆缺,其实月的本身是没有变化的。《去做人间雨》
- 现实的人间会有一些污泥、一些考验、一些残缺、一些苦痛、一些不堪忍受的事物,此所以把现实人间称为“滚滚红尘”,滚滚有两层意思,一是像灰沙走石,遮掩了人的清明眼目;二是像柴火炽烈,燃烧着我们脆弱的生命。每一次我想到作家三毛的最后一部作品叫《滚滚红尘》,写完后投缳自尽,就思及红尘里的灰沙与柴火,真是不堪忍受的。《去做人间雨》
- 不管是美丽如鸳鸯,或善翔如海鸥,都不能飞出浮沉的波浪,人何能独独站立于波涛之外呢?
云,是很美、很好、很优雅、很超然的,但云在世间也不是独立的存在,它可能是人间的烟尘所凝结,它一遇到冷锋,也可能随即融为尘世的泪水。
因此,道的追求不是独存于世间之外,悟道者当然也不是非人,而是他体会了更高的心灵视界罢了,这更高的心灵,使他不能坐视悲苦的人间,也使他不离于有情。《去做人间雨》
- 道心与诗心因此都不离开有情,不是不能离开,而是不愿离开,试想蓝天里如果没有云彩与晚霞,该是多么寂寞。《去做人间雨》
- “这世间有很多无可奈何的事,无可奈何的时候,所以不要太理直气壮,要理直气和,做大事的人有时不免要求人,但更要自己的尊严。”
“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谨守自己的本分,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这世界总有比我们悲惨的人,能为别人服务比被服务的人有福。”
“不要把阴影覆在心里,要散发光和热,生命才有意义。”
“一个人在绝境时还能有感恩的心是很难得的,一个永保感恩心付出的人,就比较不会陷入困境。”
“每一分菩提心,就会造就一朵芳香的莲花。”《水晶石与白莲花》
- 一支蜡烛如果没有心就不能燃烧,即使有心,也要点燃才有意义,点燃了的蜡烛会有泪,但总比没有燃烧的好。《水晶石与白莲花》
- 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的法,法味都不错,但最好的总要有人去做,即使被看成傻子也是值得的。《一味》
- 人也是如此,处于法味久了,自然形成风格,这风格不会使他异于常人,而是在人间散放了不同的芳香。《一味》
- 当一个人往理想愿望迈进的时候,每一步历程其实都与目标无异,离开历程,目标也就不存在了。
问题是,历程的体验与目标的抵达虽是一味,由于人自心的纷扰,它就成为百味杂陈了。
一味,不是生活里的柴米油盐,而是内心的会意。
一味,不是寻找一种优雅的生活,而是在散乱中自有坚持;在夏日,有凉爽的心;在冬天,有温暖的怀抱。
生命里的任何事都没有特别的意义,在平凡中找到真实的人,就会发现每一段每一刻都有尊贵的意义。《一味》
- “四行”是体验修证佛道的四种具体的行法,即“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
“报冤行”是指我们所遇到的一切苦难,都是从前恶缘的会集结果,故无所埋怨地承受。
“随缘行”是指我们所遇到的一切喜悦成就,乃是从前善缘的成果,故应无所执着骄满。
“无所求行”是指世人由于有所贪求,才会迷惑不安,如果能无所求,就能无所愿乐、万有皆空,安心无为,顺道而行。
“称法行”,是明白本性清净才是究竟的法,所以在世间一切法上,无染无着,无此无彼,虽然自利利他,也能安住于空法。《达摩茶杯》
- 我喜欢日本茶道的四个最高境界,叫做“和敬清寂”,和是“心存和平”,敬是“心存感恩”,清是“内在坦荡”,寂是“烦恼平息”。
“和”是“报冤行”,即使是生命中最大的困顿,也能与之处于和谐的状态。
“敬”是“随缘行”,感恩那些使我能随顺生活的事物和人,有崇仰之想。
“清”是“无所求行”,是内心永远晴空万里,有亮丽的阳光,无所贪求和企图。
“寂”是“称法行”,是止息一切波动、安住于平静。《达摩茶杯》
- 亦不睹恶而生嫌,(不必看到坏的人事就生起嫌恶的心,
亦不观善而勤措, 不必看到好的事物就生起企图的心,
亦不舍智而近愚, 不必舍弃智慧而去靠近愚痴的景沉,
亦不抛迷而求悟。 也不必抛弃散乱生活去追求悟的境界!)《达摩茶杯》
- “活在当下”看来是寻常言语,实际上是一种极为勇迈的精神,是把“过去”与“未来”做一截断,使心思处在一心一境的状态,一个人如果能每时每刻都处于一心一境,就没有什么困难能牵住他,也没有什么痛苦能动摇他了。
一心一境是疗治人生的波动、不安、痛苦、散乱最有效也最简易的方法,因为人的乐受与苦受虽是感觉真实,却是一种空相,若能安住于每一个当下,苦受就不那样苦,乐受也没有那么乐了。可惜的是,人往往是一心好几境(怀伤过去,恐慌未来),或一境生起好几种心(信念犹如江河,波动不止),久而久之,就被感受所欺瞒,不能超越了。不能活在一心一境之中,那是由于世人往往重视结局,而不重视过程,很少人体验到一切的过程乃是与结局相联结的。《一心一境》
- 寸人的苦恼就是寒冷的时候怀念暑天,到了真正热的时节,又觉得能冷一些就好了。晴天的时候想着雨景之美,雨季来临时,又抱怨没有好的天色,因此,生命的真味就被蹉跎了。《一心一境》
- 这使我想起元晓大师说的话,他说:“纵使尽一切努力,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谢。因此在花凋谢时好好欣赏它的凋谢吧!”
人生的最大意义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是在承担每个过程。《一心一境》
- 活在苦中,活在乐里;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烦恼,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这是面对苦难的生命最好的方法。《一心一境》
- 同样的,我们对于友谊、正义、幸福、平安、智慧等等无价的东西,也不能用有形的事物做正确的衡量。我想,这正是人生的困局之一,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如何以有形可见的事物来奥妙表达所要传递的心灵讯息。可悲的是,在传递的过程常常有“落差”,这种落差常使骨肉至亲反目,患难之交怨愤,恩爱夫妻仳离,有情人终于成为俗汉。
这些无形又可贵的情感,与禅的某些特质接近,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是“当下即是,动念即乖”,是“云在青天水在瓶”,是“平常心是道”!
这个世界几乎没有一种固定的方法可以训练人表达无形的东西,于是,训练表达无形情感的唯一方法就是回到自身,充实自己的人格,使自己具备真诚无伪、热切无私的性格,这样,情感就不是一种表达,而是一种流露。
在一个人能真诚流露的时候,连明月也可以送给别人,对方也真的收得到。
我们时时保有善良、宽容、明朗的心性,不要说送一轮明月,同时送出许多明月都是可能的,因为明月不是相送,而是一种相映,能映照出互相的光明。《送一轮明月给他》
- 童年时代,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星星点点,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也不再有了。《飞入芒花》
- “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在梦的远方》
- 童年过火的记忆像烙印一般影响了我整个生命的途程,日后我遇到人生的许多事都像过火一样,在启步之初,我们永远不知道能否安全抵达火毡的那一端,我们当然不敢相信有火神,我们会害怕、会无所适从、会畏惧受伤,但是人生的火一定要过,情感的火要过、欢乐与悲伤的火要过、淡定与激情的火要过、成功与失败的火要过。我们不能退缩,因为我们要单独去过火,即使亲如父母,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过火》
- 记忆仿佛自时空遁去,渺无痕迹了。《白雪少年》
- 那一张泡泡糖的包装纸,整整齐齐,毫无毁损,却宝藏了一段十分快乐的记忆;使我想起真如白雪一样无暇的少年岁月,因为它那样白那样纯净,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涵容。《白雪少年》
- 我站在旁边默默地流泪,那时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所有的物件与躯壳都可以埋葬,唯有情感是无法埋葬的。《我唯一的松鼠》
- 经过廿几年,我才确信人与动物、人与人间有一种不能测知的命运,完全是不能知解地推动我们前行,使我们一程一程地历经欢喜与哀伤,而从远景上看,欢喜与哀伤都是一种沧桑,我们是活在沧桑里的。《我唯一的松鼠》
- 纵然电视有再大的能耐,电影的魅力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仙堂戏院》
- 长大后我才知道,暗棋正像一则命运的隐喻,在起动之初,任谁也料不到真正的结局。《兵卒无河》
- 我想到,岁月就像那样,我们眼睁睁地看自己的往事在面前一点一点淡去,而我们的前景反而在背后一滴一滴淡出,我们不知道下一站在何处落脚,甚至不知道后面的视野怎么样,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往事再好,也像一道柔美的伤口,它美得凄迷,却是每一段都是有伤口的。《岁月的灯火都睡了》
- 星星是天上的贝壳,贝壳则是海岸的星星。《芳香百里馨》
- 人所种的因,要由人自己去付出代价。《星落尼罗河》
-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卢桑夜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