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之旅——归途,归何处

如我这样,年纪也不算老的偏执怀旧者,与真正长辈的怀旧,有不同的质地。那很可能是以怀旧抵抗被资讯冲刷,只身立足沙河中似的,极不确实的时间错乱感。我从小吃的那种粽子,实际上已消失多年,同时佚失的还有,自家包粽子的手工艺家族,及仪式俱足的,昔年端午节场景。
隔话筒听她讲话,几乎看见,祖屋的饭厅没亮灯,一室不动声色的黝黑。一大家人终究散开去了。在各自的地方,吃着不同来处的粽子。偶尔觉得前无路后无人,明明是盛夏的节日,却过得无色无味,怅惘发凉。亦要当作成人后不时经历的挫伤,要轻轻放过,面不改色的,将之挨到隔天。
宴席前的准备,几分相似旅行前的准备,在抵达目的地前,已然启程。整装待发时的内部的心理活动,不亚于旅行现场的一切发生。
我这辈人,强调自我实现,实现什么不确定,自我则永远不够多。我妈则相反。
外公类似的男子,在往后的世界里逐渐少见;而我外婆那份,一面抱怨,一免舀肉汤烧豆腐的感情也是。
曾经在英国待过几年,起初的文化震撼中,实物最甚。那是每个人民一生平均耗掉一万八千个三明治的国家,而我来自餐餐爆炒、桌上必有卤肉的台湾家庭。冷食一段时间后,整个人像是体内缺了什么器官,空洞处被英国深冬的凛风,愈吹愈扩大。
把一道家常菜反复练熟,随身携带,是自保的手段。逝者唤不回,如果连菜也丢了,味觉以后就再也无处可泊岸。
母后至今,如遇困难,无端端孤儿意识滋长起来的时候,就卤肉。慢慢切件,翻炒,卤一大锅。趁热下肚,以治心堵。当香气开始流泻在小公寓里,就回去和儿时那个完整无缺的家族团圆。
广陌世间里,一群血缘家人,数代延续一道年菜这样的事,不能小觑。要数代人不离散,且一直有人愿意接手方能达成。今日许多人看待年菜,是年兽一样的恐怖差事,很乐于委托专业人士代理,到外头买,或干脆馆子里吃,这也没什么可非议的。负责做年菜的人,为了过年累成什么样,大家都知道,且舍不得,不如委外省事。但如果只留下一道年菜,作为家庭文化遗产,在我家就是兜面,文资保存一向有赖众人的共识和投注心力,而我们至今维护它。
芋头去皮,切成厚片,蒸透。
熟芋头中,入许多细糖,趁热压泥到糖化开,试吃一口,须比喜好甜度略甜一些,接着入油脂和粉类,调味才会刚好。趁热两勺植物油拌匀,别用橄榄油或苦茶油等气味鲜明的油脂,会抢戏。加少量猪油,能明显添香,但也不能全以猪油代替,也会抢戏。
等比的面粉太白粉混合,大约混出一米杯,入芋泥一起揉匀。粉的量不需多,够成团即可,粉多芋头就不香了。分成小块,揉成5×3公分左右的椭圆形。
油锅烧热,先扔一颗芋枣下锅试,起大泡才好。油温过低,芋枣会在油里化开,溃不成形。同上则,刚下锅的前几分钟,不要扰动,芋枣炸定形。中火炸至金黄,起锅前火较大,炸至浅茶色,即可出。
一切费时,手工密集,要求耐性的事,未来都要愈来愈少,或要重金求换。
彼时办公室有一面落地玻璃窗,下午,强烈的西晒阳光穿过玻璃茶盅,使汤色深沉的颜色一时轻盈。儿时饮茶的无数个下午,对我来说是凝固场景,场景中我笔直的、威严如山的外公总在读报,妈妈踩着高跟鞋,在工厂铁楼梯上下奔忙,余音嗡嗡回响,竟晃眼成昨日事。小孙女长大远行,足迹比他们谁都更远,鲜少回头。先是外公不呼吸,再是砖砌的旧办公室,扩建成巨型铁皮工厂,与门前大榕树一起原地消失。妈妈生病,直到妈妈也消失。一切握不住,时间冷静,从来是人缺乏觉察。
世人有时轻看物质,不知道人生难料,须有旧物相伴,回忆才能附着其上。
当年的许多人已经走远,就我和茶留下。凭一脉可循,成人独立后的孙女及女儿,从一个岛,到另一个岛去找茶,或说找一点时间遗迹。往后多么思念,也要将自己收拾好,专心泡茶,然后生活下去。
耀华力浑身旧渍,却毫无疲态。数十年来新楼不长,老屋不粉刷,由它去颓;焚烧的银楼,留着焚黑的铺面,门前的小贩照做生意,早晚人潮叫卖不绝。一股顽强生气,在破败倾颓的边上,笙歌不歇。
我认识我妈的时候,她早已是妈妈了。因此关于她的少女时代,须透过描述,和少数相片拼凑。模糊地知道,在她尚未被生活劳务和财务重担磨蚀成一个疲惫的中年妇人之前,她就是个珠玉般亮晶晶的聪明少女。
猴膏用不完,也要常备,不时能将儿时温柔,敷在成年后的伤口上
叔公远远盯着遗像,目光遥长如隔大海。他不言不语,一腔心事。时光是大海
先人先行出境,后人仍在途中。这两家两地三代人,未来还会反复起降,折返,且走且回头。续写蔡家的台北故事,和我们的暹罗航道
——洪爱珠《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到了最终章了,最想写最难写最终章。
几篇日记也好,攻略也好,感想也好,所有引用内容出自台湾作家洪爱珠的《老派少女购物路线》。名字乍一看很怪,如果是我自己先看到的,大概率是不会拿来读的。所以也感谢份缘分,是本好书,非常适合旅行途中来读。旅行中选一本好书来读,就像佐酒美味佳肴,是孤独旅行者的精神伴侣,能让整个旅途的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
所以对于我来说很重要的最终章,就要从这本书开始说起。
意外听说这本书。当时一查名字高居榜单前列。不单单是处于好奇,一直记着这本书,走前下载到了电子版。书中饮食写的让人心动向往,包含的感情和回忆不断引导我的感情波澜。这种大家族似的生活我几乎体验过一天,对于另一种无法选择的生活方式有时会心生向往。书中内容语言言简意赅有韵味,感情真挚好理解。寄情于物是人之常情,在这本书里这种感情都被寄托到了一道道菜上,回忆变得更加有分量。高中的入学通知书到现在我还保存着,加之颇为喜爱收集旅行票据,想必也是因为有寄情于物的习惯。因此读过这本书之后,除了被书里的真挚感情触动以外,对于这份寄情于物的书里的芋枣,看完就想着复刻。今日试过之后也算是多了一份惊喜。

之所以想要写这些旅行日记,一方面可能是觉得这次经历对我个人来说,很有意义。不想忘记。我生怕这记忆,所有的细节一点点消失直到彻底忘记;有些时候记住一些事情对我来说是一种痛苦,忘掉一些事情也是。另一方面是“遵守最后的约定”吧,不想食言。但情绪太复杂,我生怕在写下一些不该写的东西,所以回来的十几天里,一面继续生活,一面让记忆发酵,思绪在脑海翻腾;最终挑挑拣拣,将多余之言打包放在心的角落,应该只谈自我。
还记得刚开始爬的时候,我时不时的都要停下来,往身后望去,看看我走了多远的路,爬了多高的峰。可是前面的路我还是要一点点的爬上去,有的时候山路太险了我根本没精力往后望,要注意脚下不要踩空,为了早点到达目的地,我一直看向。渐渐的回头望的次数少了,也看清楚了下一步的路。老实说,对于未来的生活或者要走的路,我自己也看不清楚。一切似乎都不明朗。我可能也不太喜欢一种清晰的未来,这也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有些排斥公务员工作的一个原因。一直以来对于未来我更多是随缘,认为总会有我自己的路,所以看不清也没想看太清,很少进入一种“很努力”的状态吧。现在我陷在一件事情上感觉总是走不出来,可能也是很大程度上忘了随缘这件事吧。过去的路不要常看,脚下的路要盯仔细,未来的路要有方向。也许可以用一些我喜欢做的事情堆一个未来出来,无论这样的未来是不是很糟糕,我很感兴趣。
本意是想体验极致的孤独,我的运气实在是好,这种孤独体验到了,路上也有小伙伴,算是运气不错。我想我运气一向很好,相信未来也会是这样吧。
回来之后我一心想要发现身边的变化,但随着假期结束,渐渐发现一切什么都没有改变。短短几天时间又能有什么改变呢?很苦恼,觉得还是被困在过去那个出不去的盒子里,很压抑。又难过了一段时间。“一切握不住,时间冷静,从来是人缺乏觉察”。我开始不断复盘在山里的体会,因为在那儿我一度感觉到很轻松,很安逸。回来之后。仔细想想,除了明白要“惜缘”,真正明白要向前看以外,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待我负面情绪的态度,比过去宽容了很多。不想再做的事情就暂放一边,在华严寺的时候我就明白,过去的一部分快乐已经悄悄藏了起来,我找不到了,要暂时放下;不想遇见的人就再也不见。也许是我对我的业余生活期待太高了一些,现在暂时把一些东西放下,也许是件好事吧。也希望能尽早捡回来。以前会纠结于原因,但现在想明白一点了,觉得可能原因是最不重要的了。接受遗憾,接受负面情绪、接受糟糕的状态。回来之后我一度苦恼似乎周围的一切什么都没有变,但渐渐的我也明白,有些东西可以改变。自己可以改变,是我想改变。行动起来后,便不再经常苦恼。
这段时间我有在不断的追问自己,在这段时光我是否有珍惜?对于这个问题我能得出什么答案,我想要什么答案。
我内心的感受几乎毫无保留,这是我在这段时光最享受的感觉之一,也可能是我不断往回看的原因之一。一年多时间里我很庆幸我能分享那么多的事情,好多过去我藏在心里的话我都讲给了一个愿意听故事的人,也该知足了。什么是遗憾?教授去世是遗憾?《奥本海默》没在电影院看是遗憾?转博失败是遗憾?延期是遗憾?都是遗憾。对我来说是遗憾,也是没有遗憾。
在我试图接受这些遗憾的时候,我一度有在怀疑,过去的种种勇气是不是合适?18年我还在吉大的时候,在学校里收到了姥爷去世的消息 当时我还在看一场学院的晚会,接到母亲电话的时候最多的感情是意外。在电话里我没有感受到多少情绪的波动,我不知道母亲第一时间消息时的感受。现在的我能被书中的丧母之痛所触动,但我又怎么能明白这种痛的来之强烈,去之缓慢。更何况是过去更无知的我。母亲告诉我不用回家奔丧,一切由家里料理。不用担心。返回晚会现场的我没一会儿就哭了。原来我对于自己感情的变化真的很敏感,蛮能流泪的(笑)。姥爷一直生活在村里,往日交流甚少。他有孙子,外孙外孙女又多,我还是最小最爱说话的那个,感觉一向和他感情不深。但从那一天起,祖辈四人全都离世有,算得上我至亲的从此又少了一人。悲伤从心头涌上,遗憾满腔。今年三月份教授去世,尽管距离遥远,但因为处于对教授音乐以及教授人格的尊敬和喜爱,痛感生命脆弱。深感遗憾。就在前两天,所里P3实验室之前一位过去和我有过一些交集的老师因为胃癌去世,听到消息还是很震惊。尽管是一位肯定不认识我的老师,但可能是因为这次生命的离世离我很近,近到下两层楼走到D座就能感受到,所以深感遗憾。从至亲之人的离世,到想要尊敬的音乐家的去世,再到不远处学校老师的离开,让我感慨生命易逝的同时,也明白遗憾常伴吾身。要有拿出勇气的勇气,要竭尽全力。回想自己得到的,也许不比失去的少。人生易逝有些时候遗憾像过眼烟云,挥之即散,有些时候遗憾又像海上波浪,久久不能平息。总要学会接受。
毕竟不是事事如愿
大同南站放着一架全身琥珀花纹的钢琴,尽管好几个键都弹不出声音了,一个蛮有气质的小哥坐在上面尝试弹奏。我站在旁边待了良久。看着他的手指在琴键上飞舞,听着一段段比较熟悉的旋律,好羡慕。也许,我是说也许,面具终有摘下的一天,就算不是贝多芬,就是CXY也不错(笑)。我很期待有一天我也能坐在那个位置上,弹一首我喜欢的旋律。对于我期待的事情我一向很有动力去实现。
失败贯穿于人的一生始终,有些事情注定无法左右。那不如就随它去,来去皆是缘。不论生活是一部F***ing movie,还是一盒永远不知道得到什么的巧克力,或是生活就是一坨S***,重要的是谁都逃不掉。
认真生活,认真锻炼,认真学习
生活复杂但也简单:谁痛苦谁改变,谁勇敢谁享受。
珍惜缘分,准没错。
有些执念毫无意义,有些执念终将化为动力。
我只希望我能继续好好跑步,好好做饭,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五台山已去,多年心愿了解。心结难解,但终将有豁然开朗的那一瞬间。
下一站要去哪儿呢?是读博?是出国?是工作?还是继续努力生活?
是虎跳峡?还是墨脱?是雨崩?还是乌孙古道?
我想一切都有可能。
真心的希望,你过得比我快乐,你过的比我幸福。

戴着面具的贝多芬 2023.10.23.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