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疗法实操
(一)
你的感受,感知觉,想法和行为不同程度地在构成你的体验本身。请注意,它们全部,而不只是其中一个,都在底下全然地发生,所以心理学也把它们称为“内在事件”。你的想法,感受,感知觉只有你自己才知晓;没有人知道你在想什么,除非你通过行为的方式把它们呈现给外部世界(例如说出或写下你的想法)。因此我们看到了你唯一的外在体验,即你的行为。实际上你的行为是唯一你可以向外部世界展示的东西,它也是唯一你可以真正掌控的东西。我们在第6章节讨论过,如果你接收到“别想它”这个指令,你反而会忍不住地想,同理,你也会感受到很多你实际上并不愿意去感受的体验。内部世界并不能很好地回应这些外在指令。然而,你的外显行为却是完全受你掌控的。例如现在你可以告诉自己伸手去摸自己的鼻子;或者是,你告诉自己不要这样做。你对你的行为是有完全的掌控力的。你对自己行为的掌控力实际上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支点,你可以通过它来帮助自己管控和减轻人格解体的痛苦。从能力上说,你完全可以让自己处于最有利的位置。本章节所介绍的技术策略将会告诉你到底该如何做才能直面那些可怕的或让人退缩的体验,并让自己有所适应。在这个过程中,痛苦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因此请参考第6和第7章节所讨论的策略,以便帮助自己可以去接纳这种痛苦。
行为疗法(BT)在过去的这么多年中,行为疗法得到了充分发展。至今,它通常包括了增加和可怕境况的接触从而提高对痛苦容忍度的技术。举个例子,你的一个朋友害怕蜘蛛,于是他通过回避蜘蛛的方式来减轻痛苦。从短期来看这样做是有效的,但从长远来说这只会促使他远离蜘蛛和回避蜘蛛可能出没的场景。如果他面前有一只蜘蛛,他马上跑开,这样他的焦虑就减少了。但是,他很快就会意识到逃避蜘蛛会限制他的活动范围;比如他不能靠近露天营地,不能去野炊,也没办法在树林里徒步。事实上,夏季期间他可能几乎都出不了门。由此可见短期的焦虑缓解可能会导致生活中的阻碍;长期回避的后果将是自我隔绝和死气沉沉。如果这个人可以把自己暴露于蜘蛛前而不逃跑,一开始他肯定会感到极度的不适,反胃和焦虑。但是,持续性地暴露在蜘蛛前最终会迎来情绪浓度更低的反应。这样做的长期收益将会是获得在产生与蜘蛛有关的焦虑或其他心理不适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行动自由的能力,让自己可以去露营,徒步,或者延长户外活动时间。焦虑反应上的改变实际发生在神经学层面。从根本上说,当你的大脑感知到潜在危险的时候,它会发出预警信号。通过逃离让人感觉不适之地来回应预警信号的方式通常会带来较大程度的焦虑缓解,但因此也增大了你日后以同样的方式来做出回应的可能性(例如如果你看到一只蜘蛛后就马上逃离,你会感到舒缓,同时日后遇到蜘蛛的话你也更可能采取同样的策略)。从神经学看来,逃跑反应实际上是被强化了。但是,如果你继续留在让自己感觉不适的情境,但最终并没有灾难性的结果发生,那么不逃跑这一行为反应将会得到强化。一旦暴露在有焦虑唤起的情境,你的大脑在一段时间内会持续性发出预警信号。但是神经系统的唤起状态并不会无限期地维持。最终,你的大脑会变得疲惫而放松下来;你没得选,只能是放松下来,因为这个过程是大脑的自然反应。同样,将自己暴露在人格解体体验中最终会让你的大脑变得适应,从理论上说,这样一来痛苦就减轻了。行为疗法就是要将你置身于人格解体造成的所有不适之中。另外一些行为技术则会让你和生命中重要之事联系起来,并加强这种联系。接下来我们将讨论这些技术。
暴露和反应阻断疗法(ERP)暴露指的是接触那些你所惧怕之事;反应阻断指的是防止你做出那些可能对你造成功能失调的回避性反应。人格解体通常会导致人们回避那些容易唤起人格解体体验的情境。其中可能包括社交情境,工作情境,或者需要耗费脑力的活动。如果你患上人格解体,在一个晚宴聚会中一开始你可能会感到自己格格不入,你的人格解体感受会因为你发现自己和这个情境以及周围的人连接感甚少而加重,痛苦程度甚至都会增加到引发惊恐反应的地步。从这一点来说,回避或逃离反应才是你找借口从聚会中开溜的真正原因,因为这样做可以缓解那种格格不入的痛苦。在这个例子中,ERP疗法就是要让你继续留在晚宴聚会中,并允许自己去感受可能被唤起的惊恐反应。这听起来很简单,但ERP疗法比刚开始的时候要复杂一些。接下来的部分将会介绍不同的ERP练习。练习:暴露在人格解体之前的创伤经历中本书前面也提到过,人格解体发生之前通常会经历一些创伤性事件,例如性虐待,身体创伤或者精神类药物的使用。请回忆一下前面章节提到过的例子,叶米利最初体验到人格解体是因为她曾有一段时间吸食大麻;尽管并没有造成严重的身体创伤,但约翰描述说他是在一次运动受伤后出现了人格解体;丹尼则报告说他早年曾受到来自于他母亲的言语虐待和时不时的身体虐待。许多人格解体患者都曾有过被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情感忽略或遗弃的经历。尽管回忆创伤性经历或长时间的虐待经历可能会引发焦虑,反胃,和人格解体感受。但行为疗法观点认为对自己有利的最佳做法就是直面痛苦,真正去探究它们,让相关的记忆鲜活起来并有意识地对它们进行意象建构,然后和这些感受呆在一起直到它们自然平复为止,而不是去回避这些痛苦之事。这个理念最好的落地方法是仔细去讲述那些导致人格解体的事件,把这些事件以明确详细的叙述风格写下来。在你写记叙文的时候,要带出那些曾经有过的感受体验,再次触碰它们,尝试重新去体验这些感受。下面我们所提供的这篇范文就是叶米利在经历吸食大麻事件之后所写的,从那以后她体验世界的方式就似乎永久改变了。“理智完全失控,当别人给我递过来大麻卷烟的时候我竟然接受了。我有过吸食大麻的经历,这应该让我悬崖勒马的,但是我却认为再吸一次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我清晰地记得那次吸食大麻后的感觉:我的肺像被剧烈地切割一样,一种铺天盖地的,刺激的,刺痛的,发痒的感觉忽然向我冲击而来。我猛然发现自己的身体感知觉被绑架了。仿佛我身体细胞里的每一个分子结构都站了起来,它们快速地转动。我感觉我的身体就要不听我的使唤,自行地运动了。我担心我就要摔倒在地;我担心我就要悬浮到半空;我担心重力方向要反过来了;我担心四肢会脱离我的身体。真是太可怕了。每一次我转动头部或者尝试重新调整我的意识状态的时候,我都会被一种失控感所吞没。所以我唯有闭着眼睛,卷缩在沙发上,不去想这些问题,希望一切都会过去。当我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解离的感受没那么严重了,但是情况还是不正常。我感觉周围环境变得很陌生,有隔离感。我也无法看清事物;如果我看着厨房,我在意识上知道我在看什么,但是视线中总有一些独立的部分就是和整个大环境背景不相容。我对自己的身体也有这种感觉:当我走路的时候,我知道我的手臂和双腿都在移动,但是我感觉它们不是像一个有机结合整体的其中部分那样在工作的。我一直在等这些感受消失。我感觉我的大脑里像塞了棉花一样;这种模糊感就像电视画面静止不动了,只有不停的吱吱的背景声音。”请注意到叶米利这篇记叙文采用了发自肺腑的写作手法来描述她的个人经历。这种写作手法是很有用的,因为当中的语言风格让叶米利的记忆回溯到刚开始体验人格解体感受的时候。这种描述风格的写作让你可以再次暴露在原初的痛苦中,进而有助于你慢慢缓过来。当你写记叙文的时候,请尽可能的具体,特别要注重内在体验部分(例如,你的感知觉,感受,想法)。然后在你重读自己所写的记叙文的时候,一句句地读,努力让自己身临其境;努力从想象中去重新体验当初的感受。这种记叙类型对于暴露处理因强奸或目睹暴力事件所造成的痛苦有很好的疗效;显然在现实层面你无法(你也不会愿意)再次去经历那个原初创伤事件,但这种想象构建技术却可以让你体验到一些和这个原初创伤事件有关的感受。这会让你对这些感受免疫并最终超越创伤。练习:暴露在人格解体的灾难性后果中许多人格解体患者都会想象一个灾难性场景:人格解体彻底掌控一切,蹂躏生命中所有的美好之事。这个场景会一直萦绕在你的脑海。同时,就其本身而言,人格解体也是焦虑的来源之一。但是,愿意去体验人格解体之苦并直面其所带来的恐惧却会让你战胜它。换句话说,如果你愿意去面对人格解体可能造成的潜在破坏性,你就会越少受控于它。因此,灾难性后果也是暴露疗法的靶子。和前面的那个练习类似,把自己暴露在人格解体的灾难性后果中的最好的方式也是去写一篇记叙文,或者是人们常说的流水账。从根本上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去仔细描写那些具体的害怕事项,把它们描述得恐怖之极,甚至达到无以加复的地步。通常这种流水账记叙文都会以死亡,孤立,或者躯体和情感的极度痛苦为结尾。同理,我们的意图就是要去直面这些最糟糕的情境,这样一来人格解体所引发的恐惧就无法再控制你了。流水账通常都是描写已经过去的事情,你可以想象你是以未来的视角回溯性地讲这些故事。请牢记,我们这里的目标不是去描述人格解体患者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而是去夸大可能发生的让你最惶恐不已的事情。以下这篇流水账就是苏珊写的,我们在第2章节提到过这位人格解体患者。在这里,她的这篇流水账并不是描述人格解体在她的现实层面所造成的后果,而是通篇都在夸张性地强调她对失去自主掌控权的恐惧,她对自己能否控制自身行为的疑虑,以及她因自己对所爱之人态度淡漠这一情况而产生的焦躁痛苦。“人格解体状态越来越糟糕了。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觉得自己与丈夫和孩子越来越疏远了。没想到现在竟然发展成了我感觉家里的任何人都像街上的陌生人这种地步。就在这时候我开始觉得我所做的事情都是由“外在”的我做的;我开始完全失去了自主权。渐渐我开始意识到我的身体实际上脱离了我的监控而自行运动。一开始的时候动作很慢,只是手臂漂浮到这,脚轻轻地在那儿踩踏。但最终我完全明白过来我是失去自我控制了;我会驾车前往那些我并不想去的地方。刚开始的时候我所做之事多少还是我想做的,但是随着我的自主权丧失状况越严重,我发现自己开始做越来越多的蠢事了。我会对我所爱之人说脏话,我会通过危险驾驶的方式,把自己和他人置于险地。人格解体的状态越来越恶化,最后发展成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站在高处的观察者,俯视着自己的身体所做出的动作,以及它是如何听从于“我”所做出的决定的。在很多场合我会变得很火暴,而正常情况下这些场合我是会保持冷静的。有一次,一个妇女的购物手推车撞到了我的汽车。我放开方向盘,对着她尖叫,然后报复性地用棒球杆敲打她的车。那时候,我根本停不下来;我只是呆呆地看着自己,被自己的举动吓坏了。其他各种事情不断地发生,自始至终,我对自身体验的把握能力彻底崩陷了。我发现自己很难去整合处理信息,或者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或者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阿兹海默病肯定就是这个样子。我不能形成新的记忆,或者不记得自己的身体在今天的早些时候干过什么。我开始被告知说我干了一些可怕的事情,但是我却对此一点记忆都没有。我只记得我袭击过我丈夫,用手抓他,捶打他。他准备离开我了,他说他受不了了,他受够了。此外,他还要带孩子一起走。我将要彻底成为孤家寡人了。这个时候我的身体完全停止了运动。我自己无法控制身体,那个曾经控制着我身体的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此刻也消停了。我开始陷入了麻木瘫痪之中。我的感知觉意识也变得扭曲破碎。我现在隐约感到我是在房间里。意识上,我知道这是一个房间,但是我并不能一下子就把握住整个场景。我的意识像云雾一样,注意力处于涣散状态。因为我这种混乱的状况,我的家人完全放弃我了。我认为我是在医院这种地方,我的手被束缚住了。除了穿白大褂的人,没有人来看望我。我完全不记得自己的体验经历。我身体的意识觉知和我的体验记忆都破碎不堪,或者只是以前意识的碎片印记。人际疏远的感受现在沦变为彻底的难以表达的隔绝,这让我多少感觉自己是瘫陷在头脑里了,我以杂乱无章的方式观察着自己的体验,没有生活可言,而且我根本离不开床。更糟糕的是医生判断我余生都得这样地活着。我永远都是这样了。”许多人格解体患者害怕自己会完全失控。苏珊的这篇流水账也表达了这种担心,并提供了基于这种担心而催生的最糟糕的想象情境的描述。请去写下你自己的流水账记叙文。如果你对人格解体最大的恐惧是自主权的丧失,那么尝试去找出这个预期结果最让你惶恐的是什么。它会对你伤害甚深吗?会有不受你控制的外在神力出现吗?会让你被抛弃吗?如果你害怕的是失去社会连接,那不和人来往最让你挫败难受的是什么?是错过一件人生最大乐趣之事的痛苦?是会失去某个重要之人?还是旷野无人自己将成为隐居者?写这些故事的时候请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直面自己最深的恐惧,把自己暴露在无以加复的悲惨境况中。●译者简介:刘劲勇,精神分析家
中法精神分析受训背景
接受法国拉康派个人分析七年以上
长期持续接受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与病理学博士督导
●擅长方向:人格解体 焦虑情绪 强迫 人际关系议题 个人成长议题 身心症状议题
●现居广州,接待远程分析,预约分析请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