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阶级意识》摘要和笔记(20231015)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作为“主体”的过程的真理本身,远不是稳定不变的,也不是按机械“规律”向前运动的。它是辩证过程本身的意识;它也同样是一个辩证的概念。因为只有当历史的过程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发生作用,严重的经济危机使这种阶级意识上升为行动时,这种阶级意识的实践的、积极的方面,它的真正本质才能显示出它的真实形态。在其他情况下,与资本主义潜在持续的危机相适应,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始终是理论的和潜在的:它作为“纯粹的”意识,用罗莎·卢森堡的话说就是作为“观念的总和”,要求面对个别的日常问题和日常斗争。 在这里即使要求也有其现实性。这就是说,使无产阶级意识具有某种要求性质、某种“潜在和理论”性质的那种历史过程状况,必然作为相应的现实形成,并作为这样一种现实能动的影响这种过程的总体。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这种形态就是党。【纯粹的意识在现实中就是观念的总和,面对日常问题和日常斗争中所采取的观念、方法和行动,而能够实现这种观念的只有通过一个有管理的组织来实现,就是党。】 在党既不能造成也不能变的这种过程中,党担当着崇高的校色:它是无产阶级意识的支柱,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良知。 这种阶级意识是无产阶级的“伦理学”,是无产阶级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经济必然性辩证的变为自由的地方。由于党被看作是这种阶级意识的历史形态和行动支柱,它同时也就成为战斗无产阶级伦理学的支柱。党的这种功能决定着它的政策。如果党的政策不能经常同目前的经验的现实相一致,它的口号在这样一些情况下就可能始终不被遵循。历史的必然进场将不仅使它满意,而且正确的阶级意识的道义力量,正确的阶级行动的道义力量,也将——在实际的现实政治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不仅在理论之中,而且也是为了实践。正如作为阶级的无产阶级只有在斗争和行动中才能获得和保持它的阶级意识,才能使自己提高到它的——客观产生的——历史任务的水平上一样,党和各个战士也只有当他们能够把这种统一运用到他们的实践中去时,才能真正掌握他们的理论。 在罗莎·卢森堡的毕生事业中,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特征是,胜利和失败、个人命运和整个过程的统一,构成了她的理论和生活的主线。……她在数年前从理论上、行动时从策略上明确预见到一月起义的失败,但在失败时,她仍然站在群众一边,并同他们共命运,这一点和她在她的谋杀者那里受到不共戴天的敌视一样,都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她的行动中产生的真正结果。【她是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并以自己的命运做了最好的注解。】——“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罗莎·卢森堡” 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就在于认识到历史的真正动力是独立于人对它的意识的。这种独立性在认识的初始阶段首先表现为,人把这种动力理解为一种属于自然的力量,以及在这些力量的身上,在它们的有规律的相互关系中看到了“永恒的”自然的规律。 历史就不只是在这些形式规定的范围内展开(根据这些形式规定的范围,在社会的原则永远保持有效的情况下,历史也许将意味着只是内容、人类、社会状况的变动),这些形式也不是历史追求的目标,一旦目标达到,历史就会由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被扬弃。相反,历史恰恰是这些形式的历史,是它们作为把人们组成社会的形式所经受的变化的历史,这些形式发端于实际的经济关系,控制着人与人之间的全部关系(并因而也控制着人同自身,同自然等等的关系)。 (如果)历史的对象表现为不变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的对象。历史被按照形式主义僵化了,这种形式主义不可能按照社会历史结构的真正本质把它们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被推离了历史理解的真正起源,并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被隔绝了起来。 尽管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在意识中的反映仍旧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历史事实;尽管这样产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决不否认是人们自己采取他们的历史行动,并且是有意识的完成他们的历史行动的,但是就像恩格斯在他致梅林的信中强调的那样,这是一种虚假的意识。辩证法不允许我们停留在简单的断定这种意识的“虚假性”,停留在把真和假绝对的对立起来,而是要求我们把这种“虚假的”意识当作它所隶属的那个历史总体的一个因素,当作它在其中起作用的那个历史过程的一个阶段,加以具体的研究。【这种虚假的意识和真实的意识的区别在于意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作用,只有真实的意识才能主动的将自己的想法和意志施加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施加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形成与性质之上,而虚假的意识只是被现实所约束的、被动的接受的意识。这实际上是强调人的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种情况下的决定性作用。而我们正是需要对这些真实的意识予以研究。】——“阶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