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情节梳理(第六十一回)
果然deadline才是古今第一生产力,围攻二十四日之久的小小偪阳城在荀罃元帅大发雷霆划下死线之后被顺利拿下,时限层层缩短,压力层层传导、层层加码的戏份也算是一种传承。荀偃(中行偃)作为中军元帅,只是因为有人不服将令,就毅然率领十二路诸侯联军退兵了,这个操作也是秀人一脸,这个举动却为秦晋两国换来几十年和平时光。
主要情节:晋国联军围攻偪阳城二十四日之久,久攻不下,又逢天降大雨,大将荀偃、士丐想要就此退兵算了,却遭到元帅智罃的斥责,责令二人七日内必须攻下这座城,否则军法处置。二人别无他法,联合鲁、曹、邾国军队奋勇攻城,仅仅五天就攻下了偪阳城,偪阳国君出城请降。晋悼公将偪阳子废为庶人,偪阳城归还宋国。
周灵王九年冬,轮到晋国第二军攻打郑国,在牛首屯兵,此时正赶上郑国尉止作乱,在西宫朝堂上杀死了郑三公子,郑国朝局大换血,晋智罃不欲乘人之危,与郑国上卿公子嘉谈和,此为晋悼公“三驾服楚”之一。
第二年,周灵王十年夏,晋国又发动第三军伐郑,宋国和卫国也出兵相助,郑简公无法抵挡,亲自出城犒军,与元帅智罃歃血为盟,此为“三驾服楚”之二。这个行为惹怒了楚共王,他派人向秦国借兵,一起伐郑。秦景公派大将嬴詹领三百乘兵车助楚,楚共王亲自领兵,向郑国进发。
郑国见楚军势大无法抵挡,决定用攻打宋国的方式激怒晋国,引晋与楚决战,这样来解本国之围。郑公孙舍之奉命去面见楚王,成功说动了楚国与郑国联合起来攻打宋国。宋平公向晋国告急求救,晋悼公大合宋、鲁、卫、齐、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各国之师,一路打到郑国东门城下,此乃“三驾服楚”之三。
经此一役,郑国决心一心追随晋国,向楚共王送书告绝。楚共王大怒,却也没有办法,只是扣押了郑国送信的使者。
周灵王十年冬十二月,郑简公亲自来到晋军军营,表达了郑国的诚意,晋悼公放回了俘获的郑人,又撤去了虎牢关的守军,让十二国军队各归本国。只有秦国秦景公前来救郑国,在栎地打败了晋军,又听说郑国已经归顺晋国,这才收兵回秦国。第二年,周灵王十一年,吴子寿梦病重将死,将王位传给长子诸樊,并定下兄终弟及的规则。下一年,周灵王十二年,晋国智罃、士鲂、魏相相继去世,晋悼公任命荀偃(中行偃)做中军元帅,士丐为副;赵武为上军元帅,韩起为副;栾黡依旧是下军元帅,魏绛为副,取消了新军的编制,恢复侯国礼制。从此晋国朝臣各司其职,晋国大治。
周灵王十二年秋九月,楚共王去世,世子昭即位,是为楚康王。此时的吴王诸樊借这个机会攻打楚国,未能取胜,主将公子党被杀。吴王向晋国求助,晋大夫羊舌肹认为吴国此举是乘人之危,本就不占理,还是应当先报秦国攻打栎地之仇。晋悼公派荀偃率三军,和十二国诸侯之兵讨伐秦国。行军途中荀偃号令三军要唯他马首是瞻,下军元帅栾黡不服,自行领军班师。荀偃竟然也随之班师,遣返十二路诸侯回国。只有栾针和范鞅不肯撤兵,但秦军势大,栾针战死,范鞅被擒。秦景公惜范鞅之才,送其归晋。栾氏家族认为是范鞅害死了栾针,从此范氏栾氏不和。秦晋两国间迎来了难得的和平。
卫国这边,此时在位的卫献公在周简王十年即位,此人素来不通人情,不懂礼节,其母定姜断言其无法守住大位,多次劝谏不听。同事朝内有献公之父卫定公的同母弟黑背父子,善于权谋,结交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有了反叛之心。孙、宁二人借献公对自己无礼为借口,发兵作乱,卫献公无奈出奔。
主要人物:晋——晋悼公 荀偃(伯游) 士丐 智罃 魏绛 赵武 栾黡 士鲂 魏相 韩起 栾针
羊舌肹(羊舌职次子)范鞅(范丐之子)栾祁(范丐之女,栾黡之妻)栾盈(栾黡之子)
偪阳——偪阳君 妘斑
宋——宋平公 向戍
郑——郑简公 尉止 公孙夏(公子驷之子,字子西)公孙侨(公子发之子,字子产)公孙虿
公子嘉 公孙舍之 大夫伯骈 公孙良霄(公子去疾之子)太宰石㚟 公子蟜
楚——楚共王 世子昭(楚康王)公子贞 养由基
卫——卫献公(卫定公之子,名衎)定姜(卫定公之妻,卫献公之母)公子黑背 上卿孙林父
公孙剽 亚卿宁殖(宁俞之孙,宁相之子)射师公孙丁 庾公差 尹公佗 孙蒯(孙林父长子)
师曹(乐工名曹)大夫蘧伯玉(蘧瑷)北宫括 孙嘉(孙林父次子)
秦——秦景公(秦桓公之子)大将嬴詹 公子无地
吴——吴子寿梦 诸樊 馀祭 夷昧 季札 公子党
鲁——大夫叔孙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