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孤独是唯一的代价
从哪里讲起呢。这两天想到爷爷曾经发动一帮同事劝我爸当年去做老师,我爸固执不去,硬是在银行待了三十年直到现在,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爸爸问我要不要进银行,我说坚决不去,然后就去游走了一番世界,结果我在自己二十代的末尾,在另一个半球,竟兜兜转转踏上了成为老师的路,接了爷爷的班。
向来对家里的老人没什么亲近的记忆,他们都走得过早,上初中之前,我已经历过四次葬礼,虽然有两次不是老人的葬礼我没有参加,但也是很亲的人。别离这件事,我很早就开始习惯,亲情这种体验,我也从未有所向往,甚至整个童年都在抗拒,所以每当看到同龄人谈起跟爷爷奶奶的羁绊,我从来无法共情。出国之后,好像逐渐在与家乡和家里有关的一切慢慢和解,和父母的冲突也在减少,我知道其实一生也没有办法和或近或远的亲人亲戚同频对话,父母的原生家庭课题也只有他们自己能解,我能做的,只是逃离,然后找到一个能放置我身心的地方,选择我想要的对话。
朋友圈又有朋友宣布求婚成功,内心毫无波澜地点了个赞,然后关掉相关点赞提示。比我小几岁的朋友发消息过来吐槽某博主又生娃了,我说是不是生娃会上瘾的,她又给我发了几个丑丑的表情包,我也回了一个同系列的表情表示无语。我想大概我们这种向往自由的人,终究要学会与孤独共存的。
周五上课的时候,同学说好想结婚,我说为啥想结婚,她说觉得很孤独,我说孤独并不是因为单身吧,就算有对象,也是会感到孤独的,她说好像也是。我接着说要么你找个当地人结婚嘛,顺便把身份也拿了,她说想靠自己,不想被婚姻限制。我内心浅浅一笑,因为觉得她像极了曾经的我。我曾经甚至害怕亲密关系,更不要说结婚了。每当看到这些比我小几岁的妹妹在经历我曾经的挣扎,我真心希望她们也能找到一条舒服的路,多一些快乐,因为我知道找寻自己的过程有多痛苦,有多少坑要踩,要多少勇气和泪水才能搭成坚固的台阶往前走。放学之后,我们约了假期一起公路旅行,我稍稍期待起来,又有未知的旅途可以探索。
找工作蛮顺利的,经理很给力,还未正式开始上班,所以最近还是无所事事,龟速写着作业,出门只是为了去超市,早上先冥想再起床,一天看好几集十几年前的tvb家庭伦理剧,偶尔看会书,和来探望房东的人聊几句。关注的摄影博主新出的冰岛短片标题叫《自由的代价是孤独》,前几天在去超市的路上,穿过通向公园的小径,我在脑子里也突然产生过这个想法,我想的是:如果孤独就是我想要的这生活的代价呢?那好像,也没什么嘛。比起鼠疫般的荒诞日子,如果孤独只是意味着更少的社交和娱乐的喧嚣,那孤独,还算是个代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