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秋日漫游指南
查看话题 >北京踏破|游览北京孔庙和国子监的10个tips

1、孔庙的大门(先师门)虽经明清历代改建,但檐下雄健粗阔的斗拱仍是元代的遗构,这是北京城区最古的木构建筑遗存。

2、大成门外右侧立有元武宗“孔子加号碑”。没有碑亭加持,并不显眼。碑文加封孔子“大成”二字,称“大成至圣文宣王”,这是正统王朝对孔子加封的顶点,从此“大成至圣”就成为孔子最广为人知的尊号。(非正统王朝西夏曾封孔子“文宣帝”)

3、大成殿内正中高悬的“道洽大同”匾为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所题。这也是孔庙历史上最后一块由统治者颁发的匾额。黎匾两侧按昭穆之制悬雍正至宣统所颁的八块匾额。黎匾正对面,门楣内侧是袁项城祭孔前所颁“大总统告令”,是殿内字数最多的一块匾。其祭孔背后之心,路人可知。

4、原本于大成殿内正中悬挂的康熙“万世师表”匾,在八十年代恢复大成殿原状陈列后被改悬在大殿外。电影《霸王别姬》最高潮的一场戏:“揭发姹紫嫣红,揭发断井颓垣”就取景于大成殿外,在“万世师表”匾的注视之下。

5、北京孔庙罕见的没有泮池,因隔壁的国子监内设有辟雍。“辟雍泮池”之制源自周代,天子讲学于四面环水的辟雍,诸侯讲学之处则只能建半圆形水池。后世以孔子为诸侯,于孔庙内建泮池。而国子监内的辟雍则是这一礼制建筑的唯一遗存,气质庄重端方。

6、国子监大门内建有琉璃牌坊一座,是北京十座琉璃牌坊之一。其余九座分别是:东岳庙一,万寿山一、西山卧佛寺、昭庙各一,北海独占五。

7、国子监彝伦堂前立有孔子行教像一座,为香港孔教学院所赠。孔教,由康有为所倡,并由其弟子陈焕章于民初创立于上海。后势微,1930年迁孔教会总部于香港,创孔教学院,发展绵延至今,位列香港六大教之一。

8、四月下旬,孔庙大成门内的紫藤,是近年愈发知名的春日盛景。可惜这两年长势不佳,不知是天象还是维护不当。

9 、孔庙大门外,街对面有八字影壁一座,喻万仞宫墙。冬日里时有雀立寒枝,在红墙黄琉璃瓦的衬托下,颇有宫体画意。

10、在人声渐悄的秋夜里,漫步在有四座牌楼的成贤街上,走过孔庙的红墙,是又一个美好的时刻,让人有油然而生的生活的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