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看起来没那么重要的学科——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论(个人向)
说在前面
家长朋友们可以看一看
考上大学的朋友们也可以看一看
高一高二的理科(选科物理)高中生应该看一看
先说几点
第一点:我身边人都知道我高考语文分数不低,单纯就是分享经验,您要是杠那就是您对。借用《扬名立万》中关老师一句非常不起眼的台词:“王某瞎讲八讲,没有事实根据的。”
第二点:本文的作用呢,不是给那些说语文要从 120 提到 130 分 140 分的人看的,而是给那些语文严重拉后腿的理科(选科物理)高中生阅读的。
第三点:本来语文就是一个运气在身,主要靠积累+少量技巧的一门学科,所有人的方法都大同小异,无非是多背多写多练罢了。
第四点:文章很长,抛砖引玉,主要起激励鼓舞的作用,想让大家明白语文烂并非无可救药,放弃这科不学才是真正的无可救药,如果您能用心读完,肯定会有所收获,也可以转发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讲讲原因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问这个问题不如问问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高中生学不好语文?
现在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因为我一直坚信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更多对语文学习有困惑的人,让他们在人生的岔道口上犹豫之时,有更多的选择。
我有一位大学室友是山东人,再多优秀的辞藻放到他身上都不为过,高考比我高了整整一百分考入和我相同的大学,并在今年顺利保研到复旦大学,他高考语文却仅仅只有 70 分,假如再高一点呢?语文 100 分对于一个英语接近满分和理化运用至极的高中生来说,不难吧?涨 30 分意味着是一所不错的 211,虽然结果对他来说可能没有区别,最终如愿以偿的进入了理想的学府。
那对于大家来说呢?70 分的语文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们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只要你按部就班的花几分钟读完这篇文章,再结合你自身的情况,总结出一套属于你、适合你的语文方法论,最后你肯定不能躺在宿舍床上跟你的大学室友调侃自己:我就是语文不好,我语文要是再多考那么几分……
依据与概述
方法论要有理论依据,需要用事实说明道理。
依据
我的语文从初中一直就很不好,高中第一次考试甚至被班主任(语文教师)点名批评需要加大力度学习。苦恼是肯定的,想横下心来学语文也是肯定的。结果就摆在这里,有用,不费事,踏实肯学就会有效果。
可能大家会说,就你自己的方法啊?没啥说服力,我们也不敢轻易尝试啊,要是没有效果不白浪费精力浪费时间了?
第一,根本没有白学的习。
第二,你需要有自己的想法,是结合你的个人情况来总结出适合你的方法论,而不是生搬硬套后说我耽误你的时间。
第三,语文这科远远比你想象得要好提分得多,这也就是有很多人说语文不学也可以打 90 多分的原因。
概述
方法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打好提前量,不要把事情都积攒到一起做。
我们在学校正式开始一轮复习之前就应该开始进行语文的一轮复习,也可以称为语文的一轮学习,可以这样讲,学习语文是从高一就开始的,开始积累成语和文言文的含义并不是语文老师每周留的一套语文卷子上的那几个词,而是你每天或隔天刻意记忆和背诵的学习,是你主动去总结和理解说明文和现代文的答题技巧与套路,现在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学不好语文呢?因为大家已经忘记了语文还需要学习,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语文同样是你高考中的一门科目,你如果学得没那么好,就需要花点时间在这科身上,因为这是重要也必要的。
如何实践?
1 抑制天性
人的天性就是懒,能躺着就不想坐着,每天坚持一件痛苦的事情并不易于人类的生存,所以我一直很佩服每天坚持锻炼或背单词的人,他们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坚持是永恒的答案,频率可以降低但是必须坚持。
2 开始时间
高一和高二的同学们可以从看到这篇文章就开始着手准备了,高三的同学紧跟老师的复习计划就可以。
3 实施过程
1)去买一本 一轮复习 的语文资料
原因:市面上集合系统、丰富和拥有大局观的教辅资料一定是总复习时才会用到的资料,在最后这几轮复习中,一轮复习的资料是最全面同样也是最适合在真正进行总复习之前就学习的一本资料。
书籍选择:为了这篇文章特意去了趟书店看了一眼当前市面上的各种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的资料。资料均无广,肯定还会有更多好用的资料,但是我家楼下书店只有这几本,在内容上做个大致的分析。
偏积累方向:
语言知识运用的部分罗列了较多同样实用的词句,在解题技巧方向并没有过多的解析。


偏技巧方向:
笔记类的还有类似《一本涂书》等等,比较偏向于分析阅读的方法,我大概翻看了一下,所有的资料对于阅读的解题方法都大同小异,没有必要纠结哪本书讲的好一些,因为每本书都够用。


偏作文方向:
在很多人看来,作文是语文卷子中最重要的部分,作文是否跑题、分数的高低同样能直接决定语文卷子的总分。虽然高考语文作文有完备的评分规则,但是想写出一等文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况且对于近几年变化莫测的作文题目,想在通用的模版上做些改动就上 50 分的时代已经过去。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篇高分作文的诞生?是你每天狂练衡水体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还是满篇引用的名人名言?是开头阳春白雪,还是结尾升华主题?这就真的是见仁见智了,有的老师觉得字写的不好看就直接否掉了整篇文章,有的老师觉得开头结尾没有特别吸睛就将档定的很低了。
作文的方法后面会讲到,购买书籍的话没有必要,有空可以读一读高分作文,学会把观点写明白和例子举明白就足以拿到 45 分的成绩了。
2)怎么学?
书买了要看,不看永远没有用!
a. 找准定位、查缺补漏:首先根据自己最近的几次语文考试的成绩(高二或高一开始一学期),了解到自己的主要缺陷在哪个部分,有些人现代文阅读不错,但是古诗文阅读就特别差劲,自然应当从古文阅读开始学习;如果是刚开始上高一,甚至还在中考结束的暑假中,我建议同学们先找一份语文卷子,了解一下高考语文各个部分的构成,再将卷子做完批改一下。总而言之,在真正开始学习之前需要对自己的程度有个大致的了解。
b. 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如果各个方面都欠缺的比较严重,或者大家根本就搞不明白到底先学哪部分再学哪部分,不妨按照我的顺序进行学习。
先学习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小说/散文)
同步积累 语言文字运用 与 古诗文阅读 中的 常用词句、实词虚词
名句名篇 6 分的默写 紧跟学校老师的节奏就好 课本学到哪里就背到哪里
3)分块技巧总结(包含各部分考试技巧)
说明文阅读:
因为说明文阅读在整篇语文卷子中属于相对简单的部分,对于在这部分失分严重的同学我的建议是:先不用着急用时多少,做对最重要,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应当培养仔细阅读的能力,因为这个阅读的三道选择题是很会扣细节的,但是都不是很难,会有一些绕口的表达来迷惑你干扰你,所以才需要仔细阅读,静下心来,同样这也是语文卷子的第一大部分,每次开始考试,在看完作文题目和 6 分默写以后,就是这篇阅读能让你真正沉下心来开始语文这门的考试,所以在平常练习时,一定要在做说明文阅读的时候快速进入考试状态,学会给自己一个暗示,现在我做的是说明文阅读,需要仔细认真地核实每个选项的说法与原文是否对应,然后再告诉自己,语文考试开始了,这很重要。
散文/小说:
这部分这几年的新课标出题较为灵活(有纪实文学和信件等题材的出现),两道选择题出错的几率已经远远大于曾经,所以说这篇阅读可以理解为这张语文卷子中少有的变量,剩下 10 分的简答也很令人头疼,如果文章的思想理解不上去可能只会有 1 分 2 分的 辛苦分,至于这 1 分能不能到手,铭记考场原则最关键的一条:永远不要有空题出现,每个空不管会不会都要写满,这句话同样适用于 6 分的古诗文默写,你觉得不是这句话,没准就是这句呢?永远不能放弃可能性,因为你不写后得分的可能性为零。
关于两道简答题的方法技巧,远比说明文简答和古诗文翻译难得多,但是同样也有迹可循,看书学习就行,不会就拿着资料去问问老师嘛,上了三年高中说实话你问过语文老师几回题?还能问几回题?那么有人又说了,既然这么难,方法又不好掌握,这段属实是难点了,反正大家都不高,无所谓放弃了。大错特错,问题就在于:你的语文水平不是没那么高吗?别人不会蒙一蒙猜一猜写一写直觉分数没准都比咱们高。又没有人说考试的时候这道题一定是难题,只不过是可以把这道题往特别难的方向去出罢了(鱼的眼里闪着诡异的光)。

当这道题不是那么难的时候,通过平时学习和练习,是可以拿到大部分分数的,至少你和竞争对手没有那么大的差距,这也是我们不让语文拖后腿从而学习语文的原因。
考场规划:
总体规划
先看作文题目->默写 6 分古诗词->从头开始做阅读
时间规划(作文)
讲实话,对于除了作文之外的所有考题限制时长都是耍流氓,每个人的程度不一样,对阅读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况且在考场上的阅读也不知道哪一篇难一点,所以有些老师或学长要求学生掌控前面每个部分需要花费的时间简直是没有道理的事情,在我看来:写作的时间是需要把握住的,是需要控制的,在平常练习时应当注意写作花费的时间,如果考场上剩下了 40 分钟,我该怎么写呢?正常写呗,本来分给写作的时间就是 40 分钟左右;那如果剩下了 25 分钟呢?至少要先保证下笔就有话说,字数一定要写够,其次就是把话说明白,在拿到语文卷子后看完作文题目,就考虑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然后开始筛选平时积累的论据(例子),当你选择题纠结不定的时候,可以用十几秒的时间去考虑一下作文的事情,当你的古诗词想不起来到底是哪句的时候,可以在语文试卷上写下想写的论点和论据,平时练习阅读的时候也可以先看一下作文题目,在纠结不定的时候转换一下思维去考虑考虑作文,没准两边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4)平时练习规划
我会列出我的一些建议,你应该根据自己的程度和能力去调整,还有你分配到语文这个学科的时间。
每次学习时长
学习:20 分钟 ~25 分钟
练习:20 分钟 ~25 分钟
学习频率
高一:两天一次,保证一周至少 3~4 次的有效学习
高二:一天一次或三天两次,保证一周至少 5 次有效学习
背诵的诗词、实词虚词
语文课上,早读晚修,多去看,重复是最有效的方法
语文套卷
高一:语文老师会留作业,不留的话两周至少做一套,做好归纳总结,没见过的词句总结到一轮复习的书上。
高二:一周至少一套卷子,同样整理归纳,高二下学期需要掐时间做除了作文的所有部分,对自己的应试能力有个把控,逐渐调整学习进度。
当然不是说,你一次学到了 1 小时或者 50 分钟任务就算完成了,如果今天的阅读做的很顺手,那么完全可以用 20 分钟连学习+练习结束这次的学习, 弄懂弄会弄明白才是我们的目的,每天花在语文身上的这一个小时完全可以用在其他科目身上,没有效果的学习,永远不会有好的结果。
关于语文套卷的练习,高一可以放一放,但是高二的频率就一定要上来了,除非学校有周考这样频率极高的考试,语文的手感同样很重要,我有非常多的时候是纯靠手感和直觉选对答案的,因为上高三的时候你会发现,综合起来后很多学科你都会有问题,时间紧迫,语文你就没时间学了,所以学习语文的黄金期不是十年前,也不是现在,除非你现在是高二。
重要提示
1. 读小说和杂志可以,喜欢读经常读也没有问题,我高中就买了很多萌芽、环球人物和三联生活周刊,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书都是在高中阶段读完的。因为高中生年龄已经接近成年,理解能力和阅读的欲望都在一个比较高层面,加上课内的压力较大,在没有手机和电脑游戏的情况下,阅读是缓解压力的方法之一。但是需要强调的点在于:这些文学作品并不能替代你学习语文这科。你可以在休息娱乐的时间读它们,一定要规定好时间或者阅读的页数,比如每天我只读 30 页就可以了,大概需要 15~20 分钟左右,又可以放松身心,还满足了我阅读的需要,相比于打一局王者荣耀,我觉得读书是可以征求到家长同意的。给自己规定是尤为必要的,因为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引人入胜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因为每套语文卷子都会有一篇散文或小说,我会把每套卷子的这篇挑着读完,又有意思又可以消磨时间,一旦你开始了就很难再停下来,所以如果没有规定往往会忘掉了时间和课业,就适得其反了。


2. 很多人都说每天都很忙,根本没有留给语文的时间,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每天至少是有一节语文课的,大家可以想想在过去的语文课上都干了些什么,无非是三种情况罢了:
a. 一是你认真听课了,语文老师煞费苦心地教你分析语文课本中文章语句的作用和意义;
b. 二是你没听课但是学习了,学的物理数学还是化学生物那咱们就真不知道了;
c. 三是你没听课但是玩了,稀里糊涂的浪费了一节课的时光,因为你觉得你听不听语文老师讲的这堂课下次语文考试的分都还是那些。
所以学习语文的时间是有的,我们是可以在 就应该学语文 的语文课上 学习语文的!从来没有人否认每一位认真上课的语文老师的水平和能力,我们否认的是你在过去和即将到来的每一节被你浪费掉的语文课!所以没必要质疑你的语文老师,大纲要求这么讲,课题组研讨会的方向是这个方向,你的老师想帮你们应试,想帮你们提分,但是我们这节课还是要讲鲁迅的《祝福》。上语文课的时候抱着一本语文的一轮复习资料学学不犯毛病,我相信老师把你当成例子全班表扬的几率比把你拎起来问你为啥不好好听课的几率大得多,今天要背的是哪几个成语,要了解的是哪条技巧和方法,大书往桌子上一摊,得着空就扫两眼呗,我也没说你要把语文课本扔了上课老师问你你也不吱声,正常上课不耽误你学习的,你说你没有时间学语文,那就把每天浪费掉的 45 分钟抓起来,这每天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写在最后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祝福》
为什么拿我室友举例子,因为他真的很优秀但也真的折在了语文身上。
为什么拿《祝福》举例子,因为我真的很喜欢鲁迅也真的很喜欢这篇文章。
希望能成功扇醒荒废掉应该学语文的时间却没有用来学语文的那些人。
大家可能在学习备考的过程中都出现这个问题:我学了这么长时间语文,背了这么多成语和实词虚词,掌握了这么多技巧和方法,却很少在语文考试中运用到,我很苦恼,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现在我要告诉你:语文,就是这样,投入多回报少,就是这科的特点,考察这科的目的呢?也不是就让你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可以考到很高的分数,这也是语文的“玄学”,也正是这个特点,导致了很多人放弃了这科,被日复一日的重复和一次一次的试错吓到了,我要告诉你的是什么呢?既然短时间内提高不了,我们就拉长战线,提前做好准备,从高中的一开始就学语文,才是攻破这科的最有效的方法:它需要时间磨练,我们就给它时间,这样在最后一年半年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真的没有白学的习,我们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对于这篇文章的其他读者(朋友、亲人和老师们)我想说的是:无论什么分数、什么道路,都是你已经选择过了的,如果有第二次机会,那么我们就把握住它;如果没有,那么你至少可以庆幸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得到了经验和教训。
小时候我爸曾跟我说过,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人走得曲曲折折,最终到了罗马,有些人走得顺顺利利,最终也到了罗马,曲折的人生会带给你不同的体验,你收获了在其他道路上得不到的东西,可能是意志品质,可能是亲情爱情,他们是陪伴你一生的财富,当罗马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美好的时候,你不会失望,也不会焦虑,因为你已经把人生看成了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我们哪有什么终点?不过是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找寻着什么罢了……
希望大家最后都能成功通向属于自己的罗马,如果已经抵达,但是还有遗憾,没有关系的,那么请紧紧搂住你身边的朋友们说:幸亏语文考了 70 分,我才能跟你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