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反思自己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北京某医院的儿科精神科紧张又忙绿,医生加班加不停。
站在医生的角度,孩子身体没有问题,心理出现问题,不愿意上学了,一个问题是学习上的,和学校老师,同学发生的矛盾,家长不能不作为,应该及时沟通,转学的转学,换班的换班,因为具体的纠缠会让孩子没有力气去斗争,正如前些日子曝出的凌霸事件;还有一些原因是孩子不能安心的离开,怕离开家里发生矛盾,回来就见不到妈妈或者爸爸了,所以他要求自己待在家里,维持一种平衡,维持一种圆满的状态。
我们常说,待人要赤诚,以命换命,以心换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待孩子,常常忽视他们的心理,以为吃饱穿暖,就可以保证他们身心健康。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抉择也没有到要“拼死相救”那样的地步,所以我们就变成了合乎文化,合乎道德,合乎规范的人情和金钱,利益权衡交织的世界。
生活在瞬息万变的时间洪流里,无数的信息都牵引我们的心,把我们的触角往外延伸,与此相对,我们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心里,关注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却变得越来越少。
关注自己的心里健康,至少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稳住自己的理智,才能想出比较妥善的解决之道。
需要不断的进行心理建设,需要不断地进行关注孩子的心理,而不仅仅是吃饱穿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