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喜欢下午采访的台湾妹妹了!
我真的好喜欢好喜欢今天采访的台湾妹妹啊!甚至无法用“台湾妹妹”这个带点甜腻的名词来称呼她。 她从小就喜欢表演,大学也读了表演专业,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选修了两节导演课程,然后才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导演工作。2019年,她曾经以导演&编剧&演员身份报名参加乌镇戏剧节,花一个月时间创作了一部作品,入围了青年竞演,那时候她还是一名21岁的学生,作品也非常稚嫩,能入围已经不错了,而19年是青年竞演质量最高的一年,刘添祺的《鸡兔同笼》等等优秀作品就是在那一届横空出世,直到现在也没人能超越。 回台湾不久,整个演艺圈都因为疫情停摆,她也没有机会做戏剧,不得不去打零工,每天做两份兼职,因为做正职就几乎没有时间做戏剧相关了,同时她也担心一旦陷入既定的轨道、就很难再抽身出来。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年多,经济上非常难熬,她也曾经很迷茫,最困难的时候全身上下只剩下7元新台币,连一包泡面都买不起了,她不得不把自己小时候的存钱罐砸开,取出零钱来吃饭。平时她也节衣缩食,为了省下车费每天都走路上下班,来回要一个多小时。但一有时间,她就去蹭话剧音乐剧,然后更加坚定地想要投身戏剧创作。这一次,她带着全新的作品《五楼九楼》又来参加青年竞演了。 我很难想象,一个接近零零后的女孩,从小生活也比较优渥,竟然可以把自己逼到这个地步,愿意吃苦到这个程度。我听得眼眶泛红了。 我问她,会不会有不少人觉得艺术行业很不稳定,劝她找个稳定工作。 她说,在台湾,想投身做文艺创作的话,感觉很少有人会嘲笑,大家也会把它当做一个很正式的工作去看待和尊重。她身边没有稳定工作的人很多,不仅仅是同专业的同学,连中学时候的同学和朋友也有做各种工作的,比如做自媒体的人特别多,反而主流工作的会少一点。 我说你知道吗,在内地这样的人是会被群嘲的,而且已经是一个特定群体,有一个特定称谓“文艺青年”,一提到这个词,大家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具体的形象,就是整天不着调,说一些特别虚无缥缈的东西,真正干起活来什么都干不成,这个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她很惊讶,说这样吗? 我说对呀,即使做出了不错的作品,但如果没有赚到钱,他们还是不会得到承认的,除非靠作品赚到了钱,或者单纯赚到钱,否则即使创造了再优秀的作品,也是很难得到承认的,好在网络普及让更多人被看到了。 我又想到,戏剧节让很多心怀创作愿望的年轻人不用付出太大的代价,就能够让自己被看到,尤其被大咖看到,这样就有机会获得戏剧圈的入场券,缩短跟梦想之间的距离。
妹妹叫作卢贞吟,请记住她的名字!记不住也没关系,以后还会看到的!以上是一些聊天花絮,完整节目剪辑出来之后会发到B站和小红书,ID“光和盐”,很期待成片!

-
Lizz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29 23:36:28
胡铁梅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想念海拉尔有你的夜晚 (45人喜欢)
- 拥有稳定能量核心的人,胜过一千块水晶 (32人喜欢)
- 《初步举证》:这一切并不寻常 (12人喜欢)
- 为什么唱歌这件事忽然变得如此重要 (128人喜欢)
- 新年伊始,两次哭泣 (2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