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瓜的康复之路(更)
人生中遇到的这么突然且影响深远的"挑战“,值得记录一下,恳求&祝愿自己在不远的将来收获多多。"挑战"让我更加认清自己,内与外,身与心,不要局限我阻拦我,帮助我能走的更远。
9.bill模型?
一介粗人,骨盆基础课(基于富兰克林技法,强);基于bill hartman的流体力学理念的技术?根正派,集多家之所长?
太牛批了,遇见dao mai的,什么视频几乎都有,计划开始新的探索
8. PRI & MRT?
深夜一暴躁康复师在帖子下留言,并私我,说现在康复的都是骗子,只有Pri Mrt能救你
早晨看了1小时多的相关文章和评论,这两个词有点耳熟,技术理念上来讲和之前叶老师的东西还是很像的。我倾向于相信这两个是好东西,但可能被吹嘘过头或是过于鼓吹泛滥导致的群体不信任。
这两个技术内容值得再深入了解一些。就在今天对于康复内的东西,认知上又换了点血
7. 小红书的账号运营
运营了一个国标、康复相关的号,分享了些康复心得,因此豆瓣都登录的少了...
6. 现阶段的康复探索
叶老师咨询
北医三北方的冲击波
北医三本部的训练
自我摸索的尝试
中医药理疗、推拿、贴膏药..
5. 内心的建设
面对一副硬件在走下坡路,只能尽量减少耗损的身躯,与渴望奔向的坚定的方向需要的强健承载之间的矛盾,我要如何看待?
西瓜没有选择诶,乐观看待,理想看待,相信积极的意识能带领发掘到更多可能及走出宽道。
4. 新知和收获
物理治疗、康复
中医、武术站桩、八段锦、普拉提、瑜伽
富兰克林疗法 of pelvic power、骨盆时钟等感知类训练
3D人体、运动解剖书、呼吸训练、力量训练
对身体的系统看待、防范早于治疗
3.问题表征汇总
在出现疼痛前的身体观察并不多,运动前后热身放松都不用心,但依稀知道自己的地基没那么稳健的,在追逐技术和当下体验的时光里,没有想到会埋藏风险。在出现疼痛后,时常会有自己像是一辆逐渐零件脱落的马车的感受,膝盖不疼了,大转子又有压力,腰骶常规存在劳累感觉,伸直腰板貌似伸展有些过度,肋骨也出来了...了解越多,感知自己的问题也越多。
看到报告时,有时会觉得,wc真有问题,我好像猜到了。当我开始自我观察时,我的观察趋于准确,当然报告和医生,包括康复师给了很多补充信息。
经过腰、左膝、全脊柱正伸片的报告确定:
- 左髋关节发育不良
- 腰5轻度前移,腰5骶1突出
- 左边膝盖半月板变性,左边股骨远端少许骨髓水肿
- 脊椎侧弯10°(刚刚够到要主动干预门槛),胸椎及颈椎曲度变直(医生直言呼吸空间被挤压,胸腔相较于我的体型来说太小了,没准会影响到肺)
加上各康复师评估及自我日常观察与感受,虽说身体是系统,从表征上从上到下是:
- 颈椎曲度直,但少疼痛及几乎没影响生活
- 胸椎曲度直,弯曲不下来。呼吸是受限的,尤其做贴墙伸直手臂的动作,呼吸急促,(但我肺活量挺高,游泳也很能憋气,不太懂这直接有没有冲突);胸椎本是灵活关节,失去它应有功能后,胸腰连接处就变得更苦力,经常过度伸展及代劳,腰椎可灵活了,然后出问题了(不一定是前后因果关系,但一定有诱因和促进)。
- 腰椎前移和突出,经常腰骶压力,时而屁股麻。腹内压不够,深层核心肌群弱。腰椎第三段骨头比较大突,医生建议改善背部肌肉柔软度减少摩擦更重要,而不是力量训练。
- 脊椎侧弯向左。(貌似大部分人都是,也许和长期使用右边有关?)脊柱的变化,干扰和骨盆的稳定和水平,骨盆的方向也变了。(依然是不确定因果,目前更倾向于认为脊椎侧弯是因,更早出现,但也许是足下是因,太复杂了看不清,但这肯定是个要考虑到的问题,更有可能是关键问题,虽然北医三康复师在第一次交流时并不这么觉得)
- 骨盆前倾,旋前?髋关节卡的不紧,先天性发育不良。旋前了,上身为了保持平衡向相反方向,于是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拧毛巾的站法。前倾加剧腰骶压。臀部力量弱。骨盆的位置影响下肢力线。坐着时也能感受习惯左坐骨更多重量,在骨盆时钟时,右边腰下很难压住感知更弱。
- 股骨倾向内旋,小腿倾向外旋,形成视觉不算明显的XO,大的剪切力落在了膝盖内侧。大腿和小腿长期运动且不放松,膝盖一度弹响,髌骨外移?。
- 膝盖binjian炎症,半月板变性,积液等。膝盖先是内侧,然后bin骨一圈,尤其下方压力大。
- 力量习惯放在足底外侧,大脚趾外翻大骨头突出,右脚偶尔在不平地面有崴脚风险。
- 步态中体侧线代偿。走路用腿不用屁股? ;走路是核心没有收紧较松,胯骨左右幅度大。(当然这两种步态分别是在较紧张和纯放松下走出来的)
身体就是一个系统,一处告急时,其他相邻地方基本也是风险中,还有和他平衡的位置也逃不脱,例如左膝问题后,右膝隐隐压力。身体是效率,聪明,且懒惰的,连锁反应就像多米诺,解决还需靠大脑引导。说到大脑,叶老师说过,人的大脑很聪明。(在感知和意识的训练里也能放松肌肉)
2.找方法找答案,迷茫与困惑
看哪个有康复科的三甲医院,预约去看。不在主城区,医院小,医生年轻,谈吐也没那么自信,问询聊了后,急性期休息,建议自己学点动作来练习。
线下跑康复机构、健身机构(康复相关)体验。和一有伤在练的同事交流,于是从她所在的一家较为知名,营销做的机构开始尝试。首次接触导功能评估,从体态,步态,动作,手法检测等来看问题,得出报告和治疗方案,周期长达半年,按照1-2次/周等,费用多个W,在第一家康复机构尝试时,问了康复师很多问题,了解到康复师很看好中医的博大精深,后面遇到好几个也都是这么说。从商业氛围浓的,到低调的,从给老百姓看的,到在奥体附近有退下来的运动员康复师团队的,大概拿着片子跑了4,5家,过程里是我学习和判断的过程。总结就是:都指出需要加强局部及相关肌肉,部分有提到要系统练习,做些基础的感知训练,整体回复都不会是很确定很自信的状态,加上费用高昂,训练预计投入时间成本也会多,还想更谨慎地对待他们给出的判断和治疗方法。
去知名甲医院,积水潭康复科。偏谨慎保守风格,因为还涉及不到手术,其实去看骨科人家不太会搭理你(我印象中是去看过骨科的)。印象中大夫也给建议了,3个动作缓解腰椎,让换掉常坐的椅子,要腰部有靠。指出髋有先天性的问题,常见不算严重但也有影响,警告运动风险。后面回头看这个大夫的态度和诊断,还是蛮积极干预的思路,至少人家教你动作了。虽然教我动作的时候并没有很严谨,对,他不关注你的动作完成度。
线上看专业康复师。因为这些问题,看了好些文章,逐渐被一个M公众号的老师所打动,也看过他的书,对于身体整个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时至现在,他的文章越看越通。于是报名了他的三个月的线上咨询服务,后面还买了单独的课程跟练学习。(待更...)
体育总局医院,据说很多运动员在那康复。也是国内医院圈内蛮知名的一大夫(为嘛呢,后面去到BYS的时候,大夫看过往报告时一下认出来这个大夫的名字),和这个大夫的对话,给了我很重的一击,他直言每个人身体都有自己适合的训练,既然负荷不了有风险就换,对于我的喜欢,他就像前辈看涉世未深的后辈一样。当然经过几个来回的沟通,对方放缓了语气,好像我“说服”了他。“建不了高楼大厦,我可以建小平房的对吗?“ 对方警告40岁左右可能有髋风险,及(一下子忘了,反正就是各自叮嘱警告),然后开了几次康复,于是我开始了去康复大厅锻炼的体验。那个康复大厅让我想起了影视剧里的跌打损伤大药堂,患者躺着,有在旁按压的大夫,也有在地面缓慢活动四肢的,整体设施布置还蛮老旧,大夫1V多,我是其中之一,开了5次锻炼,每次去都占据一上午,主要做腿部强化,稍稍带臀,步态有练,少的可怜占比,重心转换,单腿控制等我在练习时即时不标准,康复师也不太察觉。作为做训练的场所还是不错的,但是属于加强版本的缓解表面问题。我一直感觉脊柱,骨盆上应该下些功夫,但对方方案里没有。
北医三医院康复,先去北方院区,再去本部院区。(待更...)
1.遇见疼痛,生活节奏变化,习惯改变
最早对自己体态的不平衡感知来自青春期貌似,觉得某一边弯曲幅度总是可以做的更大更轻松,也会有意识地保持两边平衡,例如背包换边背等。在今年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坐久腰疼及甚至屁股酸麻,阳的时候腰椎巨疼不得不抱膝或趴着缓解,好像感觉有点问题了。能忍。
已经记不清是具体什么时候出现的膝盖内侧明显疼痛,在课上做不了打直的动作,可能是年初,先是膝盖有压力,后是一个小时后放重量有痛,再后来可能是45分钟后就不能再回到伸直状态,生活中小腿被绊倒,及牛仔踢腿都是让我紧张的时刻,感觉小腿只是脆弱地被一根筋连带着,用点力就会唤醒疼痛。不能忍。
办公室里有伙伴确认腰椎膨出,撺掇我也去检查拍片等。然后拍片后,开始了正面直视伤痛的康复之路。
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节奏,降低去舞房的次数,课上的小心翼翼,甚至1小时后的被迫放弃,不再考虑集训等长时间课程,双人舞不去涉猎(单人时间都不够),不再多看舞蹈视频,视频看到就划掉,不敢看不忍看,羡慕那些有力健康的超直的腿,减少了好节奏的舞曲的日常播放...和舞房负责人沟通延长有效期,先暂停上课...
减少上课的阶段里,以为至少可以承受1周1-2课程,提前做好热身,结束后拉伸放松,至少可以保证基本功课程的1小时没问题,2个小时勉勉强强,我还很喜欢YBL的周六大早的伦巴基础,是个很好的老师,在这个阶段给我很多启发(同时也有困惑,需要推翻重建),后来好几次运动的过程在疼痛边缘试探,直到一次与同事的羽毛球,重新诱发疼痛,到疼痛感消失,超出了几周,比原有的能恢复正常状态的时间再次拉长。比我想的要更严重,先暂停可能更合适。
虽然报告上,医生的话语里,都显示腰部貌似更严重,但让我有深刻感知的是膝盖,我没法保证我的膝盖打直,即使打直也不敢放上全重心,重心一上隐隐约约的感觉就在来的路上,大转子附近有酸痛还是被牵拉感,看起来左膝盖和髋骨都处于”风中飘零“的状态,有那么些天,我能感觉到肌肉张力特别强,起床后的弹响不断。疼痛影响了我的生活节奏,进而给到了心理压力,身体不舒服,舞蹈要退步,前方不明朗,在这种灰暗拧巴的状态里待了好几个月。
网上了解,开始看书,关注康复领域,习得比常人多一点点的关于身体和运动的知识。发现收藏下载一些好的放松,训练,科普的视频,知道了什么是运动必须,大概了解康复的基本思路,但在汪洋大海的训练动作里( 包括线上康复、自学的只看的、各医院康复师教的)逐渐苟着了。有努力,又不够努力,坚持看大夫找方法,却没能最快落到实践,没有拥有理想化的坚定和信心,嘴上说着我要主动干预,下了班/在外地时时常推延训练时间。身体累,心累,以往练舞前很累时,我还能小憩一会儿后来给自己加能量,对舞蹈技术的动力让我在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重新燃起,可康复不是,地面的无聊的,必须关注的静心的,耗时至少1小时+的,还处于运动奠基的前期基础训练不能得到快速反馈的等,都给了我借口。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在没有舞蹈陪伴的日子里,我多了很多个人时间,去外部参加活动社交,和ZM等小伙伴去走胡同,和L周末去旅游,看阅读器去读书会,自己看康复视频看各种权威康复治疗书籍,学语言每天打卡等,现在的生活也能充实,好像这种状态也能接受,但我也清晰地知道这不是我最好的最想要的状态,当那个场景再次靠近,我希望自己会属于那儿。我必须得改变现状。
时常能感受到的是,坐一会儿腰部给我带来不适,严重时半小时屁股麻,腰骶疼或压力。经过时不时的腰背部瑜伽球,及泡沫滚轴的放松,加上现在坐40分钟会起来动下,已没有麻,但腰椎段压力还是很清晰。这个不适感经历了:左边腰骶、左屁股感知甚至大腿——左右腰骶压力都大,左边肌肉更酸——背部疆酸,腰部不适——右边腰骶压力更明显..... 。瑜伽球对腰部放松效果还是很即时,中午饭后行走(有时倒着走)成为了会提醒自己去践行的动作。走动比坐着舒适。下午又多了个理由去楼下买饮品,能动的工作被平均分配,尽量让自己不要久坐不动。
简单回顾前几月到现在的状态,我的稳定的生活模式被”疼痛“改变了。突然地,小动作地,浸润无声,悄悄地改变了这些。身体没有那么有信心,不再有”蛮“力的基础,心理的豪言壮志不再多响起,眼里闪烁的梦想之光不愿正式。就和我之前了解到的理念,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身体心理相互影响。
© 本文版权归 SandíaNiñ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