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选题失败的责任究竟算谁的?别让编辑成为背锅侠
文/杜辉
一个做大众市场图书的出版机构,不管是出版社还是出版公司,选题成败的比例,大部分出版机构是收支持平居多,剩余选题中则是亏损选题大于盈利选题的。当然,也会有极少极优秀的出版机构是盈利更多一些,但亏损选题肯定会有,只是比例问题。大众市场图书以外的教材、工具书、非市场图书等类别,没有可比性,也就无需讨论了。
各出版机构不管以市场、效益、工作那种方式进行业绩的量化考核,当图书选题失败亏损后,负责的编辑(这里说的责任编辑和行政性的那个责任编辑不是一个概念,民营可能叫产品经理,出版社可能叫策划编辑)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绩效、经济的处罚。如果处罚和对应的金额占选题亏损的比例较小还算合理,但如果由编辑承担较大比例的损失,则完全不合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管理经营者推卸责任、耍流氓的行为。
一个选题从立项、签约、编校加工、设计制作到最后的出版销售,会经历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关的责任人,而每个责任人的行为都可能对选题最后的盈亏造成影响,那当选题失败亏损后,而只单单由责任编辑承担责任和背负主要的经济损失,那必然是不合理的。
选题最大的责任环节其实是在选题的立项。各出版机构都会有不同形式的所谓选题立项程序。或选题三级审核,或以选题会的形式进行集体讨论、投票决策。在选题立项环节内,只要选题可以通过,其实就代表了公司、经营者、相关利益部门(如发行、宣传等)的认可。但当选题出版后,因各种原因失败亏损,那其主要责任是公司在产品上的经营判断的失误,而不是编辑个人的失误(当然如果选题立项的资料不够全、研判不充分,那这其实还是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问题)。如果这个选题的立项、签约、执行、出版是由编辑一个人决策,那最后亏损了,让其承担大部分责任和损失是合理和必然的,但当编辑并没有太多的决策权,而只有流程的局部执行权时,风险责任则应由参与的全体或者是公司的承担,这才是合理的权责对等。
图书选题归根结底不是编辑的个人行为,而是公司的经营行为。编辑在操作过程中,不同的出版机构、平台对于决策性不会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给予编辑执行权限的宽窄问题。编辑自主权大一些的出版机构,编辑可以自行找人设计、印制,营销宣传方案也可以和销售协调甚至是主导。但绝大多数出版机构中,编辑的权限仅限于走流程,挑错别字。封面的选择权甚至都不在编辑自己的手中,更不要谈后续宣传、销售的执行。编辑好点的有建议权,不好的根本指挥不动销售、宣传部门,无法协调内部的合作。那在这种情况下,由编辑去承担选题成败盈亏损的责任,则纯粹是让编辑做了全公司工作能力低下、判断失误背锅侠。编辑会在内心大喊,我不服,我就是不服。
编辑的水平有高低,出版机构的平台水平也有高低。大家看到许多畅销书,其实都不是第一版。第一版出版时也许默默无闻,甚至市场反应惨淡,选题亏损,到了第二版,换了个出版机构,找了个合适的平台,则书一下子就火了,钱也赚到了。同样,有的选题在这个编辑手上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在那个编辑手上就可以把美玉做成碎石。一个选题的好坏,取决于众多必要条件和偶然因素。必要条件齐备,偶然因素不行,时运不济,选题一样会不成功的。而必要条件不具备,但偶然因素碰上了,也有烂选题、差机构、笨编辑撞到狗屎运的。这个就是做出版的乐趣与魅力,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大家拼本事、拼人品、拼气运。成功的出版机构、好的编辑与不成功的出版机构和不好的编辑并无绝对性,只是概率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很菜,还乐在其中的原因之一吧。好的编辑和机构也许做十个选题5赚3平2赔。不好的也许做十个选题5赔3平2赚。最终编辑的好坏和平台的好坏综合在这种概率差下,好的也可能做不好,差的也可能做好,所有人都有机会,只是百分比问题。堪比赌博,其乐无穷。
一个选题的成功盈利与否是由太多因素左右的,如编辑的个人水平、机构的品牌、公司的操作水平,以及时机、运气等。太多的畅销书不是出版的时候就火的,而是出版了很久才火起来。也有太多书,出版机构十分看好,作为重点投入了一定的财力、精力、人力,最后也只是火一阵就归于平静,甚至在水面都激不起涟漪都没了。出版的偶然因素太多,不可控因素太多,所以一个成功的好选题,最终是个综合水平及经营操作能力加气运的产物,不可能归为一个人的责任。
当选题失败时,如怪是因为编辑的能力差、水平低把比选题做坏了,那作为出版机构及经营管理者,你聘用、使用这样的编辑是不是自己经营的失误,那招聘者、还有公司的管理者应该不应该也一同承担责任?如果是编辑水平没问题,而是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不能形成合力,编发宣脱节,造成了图书选题的失败,那是不是还是经营管理的问题?当编辑水平没问题,而公司内部也配合默契时,选题出版了,结果最终市场不认可,那是不是还是公司、以及各负责人对市场、对产品的判断问题。所以,当图书选题失败时,让某个人去承担责任是没有道理也不合理的,这个责任是集体和平台的,需要在绩效考核、薪资分配上让整体、让公司去承担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也只能承担与自己权利对应的责任和物质负担。 作为选题的审批者,自然要对公司的经营负责,如果经营不善,利润不高,甚至亏损,自然应该是从管理层开始,自上而下的扣除绩效,负担与薪资对应责的责任。在出版的每个环节流程上,如果是个人的责任问题,那自然要承担对应的物质损失。如你发给印厂的印刷文件有误造成了错印,如编校不合格造成了图书收回、处分,等等,这些是可以也应该追究责任人对等责任的。但最终图书上市后的盈亏则应该是管理层、机构平台去承担经营管理判断的责任。
如果硬要对亏损选题造成的物质损失进行追责的话,那选题盈利后对应的利润分配额度和比例要和亏损后承担的处罚比例对等才是合理的。比如选题盈利10万,你能给编辑分3万作为绩效,那如果选题失败了,你扣除编辑3万的绩效着是合理的,但你不能盈利了才分给编辑1万,亏损了就扣编辑2万,这不是抢劫嘛?
传统出版在不久的未来必然是衰退、消失的命运,传统出版所提供的服务和满足的市场需求必然转化为另外新的出版形式和内容服务。在这种新出版形式和内容服务的业态中,销售、宣传工作与编辑这些分工,都将融入到泛编辑工作的大概念中。整个出版行为不在割裂成编辑发行两部分,而是以整体策划、整体营销的形态,以点对点、对线的形式提供定向、有针对性的出版服务和内容产品。出版不再是针对大众市场点对面这种低效率、高损耗的操作行为。在这种业态中,编辑作为工作的核心力量以及出版项目的组织者,将成为出版机构的重要财富和利润来源。如何维护好编辑,培养、挖掘、留住优秀的编辑,如何让编辑得到更多的自主权,用分配更多的利润激励编辑的创造力,这才是未来出版机构生存发展与盈利的关键。市场和消费者已经没耐心等出版机构磨磨唧唧,进一步退两步的变革了,再不按市场规律走,再不按消费者需求做,那传统出版必然只剩死路。激发编辑的创造力,以编辑为核心做好出版转型工作。通向未来的路越来越窄了,抓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