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于多洛米蒂雨夜
这是非常混乱的一段日子。一个月前,我对自己把握生活的能力相当有自信,集中表现在用半个月时间决定了硕士论文题目并算好在交文献综述截止日期附近应该来得及去一趟多洛米蒂山区玩,遂提交大纲,然后订酒店和车票。结果自然是(似乎也是必然)导师一票否决了我的第一个选题。大慌,因为距离在学校系统中确定选题不足两周,如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重新进入一个新的选题?遂听从导师意见,充分使用交换期间意大利学校的教学资源,决定研究文艺时期的一幅画,但在高强度看了两天文献后,感觉跨学科的选题确实需要长时间和大量的准备才能做,心理防线崩溃,向导师诉说了对选题的彷徨,导师遂安慰之,让我再自己想个题,此时距离我出发去多洛米蒂还有三天。这几天,起床闭眼做饭刷牙心里想的都是开题,还要抽时间买菜做卫生听课,给家人打电话的时候忍不住流泪担心,和国内好朋友交流也只能暂时抚慰自己的不安,就这样边苦闷边看文献边给自己打气,径直抓了一个已经有一定了解基础的研究对象。
从博洛尼亚出发去博尔扎诺的那天早晨,气温突然回暖,我穿着短袖在意大利国铁上继续看文献,焦虑的眼睛甚至没来得及看窗外几眼。幸运的是多洛米蒂美到可以让我愿意为它“浪费”一些时间,它与我小时候看过的欧洲童话书插图是如此相似,不谙世事的宁静与悠闲,有精灵出没的山涧溪谷,是王子和公主生活的国度。在这里,会更好地理解何为透明(transparent),空气和植物相互弥漫,五彩斑斓的房子和阳台上喝expresso的人们融为一体,高山雪顶和云层直抵内心叩问何以为人。四天三晚,我白天按照计划游览,晚上回酒店奋笔疾书(苦恼抠脚),终于在最后一天晚上向导师提交了新的选题构想,其粗制滥造程度仿佛我刚开始接受学术训练。可能导师也因此无语,至今没有得到任何回复,我也只能边忐忑,边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往下做。
如果搞定了选题,多洛米蒂之行将是我最美好的记忆之一。我实现了期待已久的山地骑行,在细雨和泥泞中在山路下坡中变速,上坡中摔车,耳边只有疾风回响,和偶尔路过草地时牛铃的摆动声;我看到了从小最喜欢的电影《音乐之声》类似的山间修道院景色,仿佛我也穿梭在奥地利和瑞士边界线的高山之中;我和路边一起等车的意大利老太太交流学习语言的心得,和一起SPA的泰国姐姐们讨论中国的大城市生活,帮一对对幸福的couple拍照,和偶然碰到的大雨中等车的中国同胞一起看地图。但是我的心情总是低沉的,偶尔为某些时刻振奋,很快又落入对开题的担心之中。仔细想想,这么久以来自己的人生还没有哪次不受控到这种程度,因为在每个可以被称为重要的节点我都凭借幸运和些许实力做到了世俗意义上的顺利完成(高考、保研、奖学金...)所以我没有办法接受事情变得不可预料吗?还是我一直不敢离开大多数人都在的队伍?
之所以今晚如此多感悟,因为没有收到导师的任何回复(无论同意还是反对,至少我可以及时作出反应,而反应会给自己掌控感),因为找不到继续看文献的动力,因为担心爸妈会一直为我担心,因为明白自己还想来多洛米蒂很多很多次,而这需要金钱和闲暇——但我是一个毫无傍身之技的文科生。先是痛恨,然后悔恨,继而消沉,最终都在雨声中沉默。愿明天一切顺利,愿幸运女神再次眷顾,愿我不知所依的祈祷能在多洛米蒂找到归路。
10.30晚冬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