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思念计划经济?广州房票春光乍泄

这两天的高频词是思念。
还记得上次失恋,我一个人去了和前任第一次见面的城市,买了票在公园里看大象表演。
周围人潮汹涌,各个脸上露着笑容,满面春色,我的心里却冷的结冰,人类的悲欢果然并不相通。
那个时候,我好像突然就感觉到了《春光乍泄》里的这句台词:“我终于来到了伊瓜苏,觉得好难过,因为我始终觉得,站在瀑布下的,应该是两个人。”
这种冷热交替,反复横跳的感觉,这两天在广州我好像又体会到了。

这一周,到处都在说的房票,就是这种摇摇摆摆、反复使用又废弃的时代产物。
其实,房票并不新鲜。
票是啥?是计划经济时期拿去换米换油的非精神食粮。
房票是啥?是拆了你家的破房子后,马上给你拿去换房子的票据。
在旧改领域,从市场经济回到计划经济不能说是一种倒退,某种程度还是一种三赢。
对拆迁户来说,本身得等个三年五载的回迁房,再等个十年八载的红本,好不容易住进去,结果隔壁回迁房花园养着鸡的邻居,是你那同个宗族,势同水火的翠花一家。
现在好了,你手上有房票了,在房票规定的价值范围内,你爱买哪里买哪里,爱和谁当邻居就当邻居。
你胆子大点,加点杠杆,住个冼村天御大house都没什么问题。

对gov和开发商来说,房票政策的究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市场热度而来的。
无论是这样还是那样的购买行为,只要保证肉烂在自己的锅里就行了。
广州挣钱广州花,开发商继续自己的快周转,gov继续拍自己的地,收自己的税。
一拍即合,又各自欢喜。

现在的做地和房票是一套组合拳。
govt快速的用房票安置来做出净地,投入招拍挂市场,开发商缩短旧改大量前置行为的同时集中精力做好拍地和后端市场。

唯一的存疑点就是,房票的使用范围:是否可以跨区买房,是否可以买二手。
如果迈大点步子又扯不到淡的话,可以效仿某些三线城市建立起让拆迁户用房票买二手的融通机制,那不能说不是一种niubility的手段。
我时常和自己说,不要只是低头看路,提高站位,抬头看看天,这句话同样送给拆迁户土著们。
这个能同时增加购买力,减少供应量,又能给开发商各种天马行空想象力展示的空间的政策是该好好执行了。
广州gov是第一个用上房票政策的一线城市,我也相信广州是能够用好各种办法,引导土著们有序融入城市更新大浪潮最好的城市。
那个人说我们应该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
希望一切如其所是,我们都很想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