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彘事件”吕雉的真实目标不是戚夫人而是新皇帝刘盈
人彘事件是一场目的明确的服从性测试。
刘邦驾鹤前已宣告易储失败,戚夫人就如秋后蚂蚱蹦跶不了太久。这点刘邦在鸿鹄歌里已经明示: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那个人羽翼已丰,可以四海翱翔,你能将它怎么样?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样?)
实际上吕后在皇权正式转换前已经处理了韩信,彭越,卢绾,在易储风波和异姓王风波两场政治斗争中拉拢了萧何、张良、夏侯婴、周昌、叔孙通等人,骑墙派陈平、周勃也在诛杀樊哙事件上交出投名状,加上她本来的亲信樊哙、审食其,吕后的势力如日中天。比起军功元老们,一个只能吹枕头风的皇妃戚夫人实在不值得她大动干戈,何况现在枕头自己都下葬了。但是戚夫人却是她和刘盈曾经共同的敌人,是个很好的测试靶子,吕雉在戚夫人身上采用了过激的刑罚,并一定要新上任的皇帝刘盈观看并给她一个观后感。重点就在于那个观后感,她需要得到新皇帝对这件事的看法,这是他对刘氏皇族和母亲两方的投石问题。
刘盈的态度没有让吕雉满意,他态度抵抗,手法消极。没有强硬干预,但也明确不赞同,也就是说刘盈在告诉母亲:我不会站在你这边。吕后收到观后感后决心对刘氏子弟重点打压,刘盈的头号弟弟刘如意第一个死亡,本该保卫他的刘氏家长刘盈无力回天。当然他也想过反制,找了吕雉亲信审食其的茬子,可惜他没有坚持到底,仍然在巨大压力下不敢挑衅母亲,吕后没有去营救审食其审已被无罪释放,这个信号标志皇帝势力反扑全面败北。后续蚕食齐国,及赵王们被诛杀事件中满朝文武全部噤声,皇帝都败下阵来他们还能干什么。很好,吕雉得到了大臣们的回答,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刘盈逝世后,修改法律条款,立吕氏子弟为王,让吕氏子弟掌握军队成了又一场服从性测试。终于有人跳出来了,是首辅王陵。陈平、周勃再一次倒戈吕后,结果是王陵“被辞官”隐退,陈平周勃出任中堂太尉步步高升,同时吕雉也重新对140多位功侯进行排序定调封赏。就在一场又一场的退让和推波助澜下,吕雉的权力达到顶峰,即使病重依然出兵南越,甚至直接撤立皇帝也非常随意,此时再没有人敢跳出来,只剩满朝文武歌功颂德:
太后曰:“凡有天下治为万民命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帝,上有欢心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 今皇帝病久不已,乃失惑惛乱,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不可蜀天下,其代之。 ”
群臣皆顿首言:“皇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群臣顿首奉诏。(《吕太后本纪》)
刘氏子衰微,吕氏子封王拜相。然而封建王朝任何手握大权的人都无法把权力带入棺材,死去的吕雉,如同临终要杀樊哙无人响应的刘邦一样被舍弃。
吕后死后一个月,吕氏子弟被昔日倒戈的陈平、周勃等扣上了莫须有的谋反罪,满门族灭。陈平、周勃等又一次成了新皇帝的保皇派加入了另一场轮回,新皇帝刘恒把吕氏子和吕后分开定性,一边是造反派,一边是先皇后,然后开启了自己的梳理血洗,这次的结局又都早已书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