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心甘情愿 温柔相对
还是喜欢写长文。
她说:我还没有被异性如此温柔且稳定的对待,这种岁月静好我想慢慢体会。好多年都很少会因为什么事情有过激情绪,人很平静。但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前没有,以前还是发生过生气和难过的时候,事实上脾气和情绪这种很难不冲动的,偶尔还是会有情绪激动的时候,只不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知道了自省和控制而已。
踏过炼狱的火焰,才会珍惜好不容易因为习得经验而得到的清明与安宁。这些道理是如此的真实,只能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去实践,才能被自己所吸收。
喜欢关掉所有的灯,坐在黑暗的家里,屋子漆黑,没有声音。仿佛孤身一人躺在漆黑一片无一丝光的寂静里,仰面平躺,当时这种境况像人在弥留之际面对死亡,不禁要想,快死的时候跟现在的情况也是差不多,身体与灵魂逐渐分离,感知器官逐渐没有了温度。周围的人与事都在远走,是一片汪洋里的独自漂流。深入黑暗,享受孤独,问自己此刻会害怕吗?突然,一副星辰大海的图像在脑海中升起,很美~
我想,这片星辰大海,终究会照亮着我,带我回到故土。人,都是向死而生。人生终究只是一次体验,而不是演绎完美。不要太苛责自己,与自己和解,坦诚自己的平庸和普通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每年喜欢做一些手工,一件玩偶,一个纸雕灯或者一副木制的烛台。秋冬交替,做一些手工,喝一些干净的草药、茶,清除一年集聚在身体里的杂质,吃素,斋戒,可能是最近感受来自阳光的味道。
阅读和写作被很多人所追求,阅读是一个人的独处,是心可以从身体的躯壳里飞奔出去的最好的办法,而写作却是一种回忆,直面自己,回忆起本性的质地、源泉、出发地和归宿。
看过《空谷幽兰》后,在山间寻访道人,在城市的边缘的破庙里看望一对守护寺庙27年的老夫妻,他们说,以前在寺庙中斋戒过的人,不管如何转变身份,一旦脱离现实社会,独处、回归、自然的时候都会与自己和解。
对我来说,入世的圆滑,对人的逢迎、揣摩、恭维、黏缠,从入世到点化,淡然,平静。佛家出世认为世间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还需有普渡众生的大慈大悲,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槃寂静。虽身处五浊之中,以智慧之心,消除内心的贪恋,这并非厌恶和逃避现实,而是自求净乐。
入世与出世,伤痛和幸福,不过是每个人的追求,尊重并保持敬畏之心,选择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邂逅。没有好或者不好,伤痛和幸福都来自切身的感受,这与旁人无关,但不管自我体验如何,都是一个福报,伤痛中有幸福,幸福中有伤痛,太私人的事情,平静对待,与他人无关。

诚然,在外界获得各种功名利禄是能力,就像我们的物质生活在获得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以后,总是选择人生的第一辆汽车,有的人会喜欢性能动力、有的人会考虑空间舒适、也有人考虑安全保值,大家都在权衡利弊,尽量的去平衡,慢慢的所有人都迷失在了各种权衡利弊和计较当中,而忘记了我们选择汽车的第一目的。
选择人生中第一辆汽车,犹如在茫茫人海中选择一个愿意“心甘情愿和温柔相待”并行的伴侣,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喜欢。而不应该是各种权衡利弊之后的,合适。这有悖爱情的初衷——喜欢、冲动和激情。至于激情之后的生活,不应该是平淡和激情退却的百无聊奈,爱情需要经营,婚姻同样需要经营。
但即使鸡零狗碎,狗血满地,贫困潦倒又如何,只要人还在,只要牵手以后就不再放手,总一盏灯在待你归,只要对方是你喜欢且愿意共度一生的人,又有什么不好呢?人生本就是一次体验,一次经历,不愿意去演绎生活的完美,喜欢就要告诉对方,而不是在喜欢加很多的定语来修饰。那种有条件定语的喜欢,从一开始就破坏了爱情的美好,喜欢,只是因为喜欢,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喜欢。
从生到死,一些事死后才见分晓。想想临死之前心里是否还有牵挂和后悔。最后的考验仍是能不能不恐惧,平静的接受自己的衰老和死亡。
人前半生为实现生活的自我价值而奔波,为他人付出与尽责,后半生应该留出时间静心、修行,为死亡做准备。老去有两种:一种日渐腐烂,一种是聚集精华,平静、祥和、坦然的接受两个人渐渐老去,安然的接受死亡的降临,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呢?身边始终只有一个人,从一而终的相互陪伴,慢慢老去,这难道不是世间最浪漫的事情吗。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温柔、细心、静谧、陪伴,只为一人,只唯一人!人世间的浪漫也不过如此。陪伴,才是世间最长情的告白。
今早被告知,一个朋友,30岁不到,因为嗜酒突发疾病去世,感觉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死亡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所烦恼的、在意的、想要的、想做的,爱或喜欢之前的诸多定语、修饰当死亡来临,那些时候还有意义,看看眼前人,思索那些是否还有意义,是否值得,是否还有时间。
身边有认识的人生病,做手术,死亡,都会加强内心信念。要精进,努力和尽量平静。宽宏的生活,能够承担。真切的感受时间的流逝,生命急促,世事无常,不管对方的喜悦和善意都是值得感激的恩赐。
人世很苦,尽己所能的,心甘情愿的,温柔的善待对方,放弃对身边人的要求,每个人有自己的处境,我们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牵手,不再放手。

智慧无须分类,也没有偏见。生出喜悦,心意相通,点滴渗透,融化在心里,化作一阵阵热流。有时则是一种广阔而纯洁的悲伤。深度与奥妙不可测量。疑惑过的问题逐渐被一一解答。
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相遇,需要机遇,需要足够的准备。
某种根本上说,物质世界正沉重的下坠,集体压力过大,会吞噬个体,在外界心气浑浊,心流滑动过于快速时,宜退不宜进。不必抱以对外界过于消极与负面的投射,也不参与人云亦云否则会被卷入集体意识中,身不由己。
她,善良、温柔,那种让人无法拒绝的真诚,深深的吸引着我,那种纯粹的善良让我不能自拔,不愿意离开,她说,牵手以后就不要分手,只想在她的温柔乡里徜徉,愿意留在她的世界里不再游离。对于已经见惯套路和算计,丝毫不会引起内心的波澜。
简单、朴素和纯粹,甚至直接表达自己的那种无畏、执着,可以轻易的击穿屏障,直达心底。很纯粹、很喜欢,也倍加珍惜与她的相遇。
她过简单而静谧的生活。无所保留的工作,留下心迹,做自己。真实的,很喜欢,深深的迷恋在她的世界中。心甘情愿的保护她,守护她,陪伴她。
她以简单的圈子和自觉的美学来表达自己,她甚至都没有刻意的表达过,谁能打开她的心际,她要的只是一种自我的表达,自我的书写和平静,在眼里她的真实和率真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在她的世界里,仿佛只是一种执念,一种可以与自己和解的方式。在一个贫乏精神的时代,她举着她内心的火焰,只想她做她自己,不改变她。

癫狂、谎言、煽动、欺瞒、争吵、无同情心与同理心、麻木不仁、自私自利、狂妄无知的幼稚病。这些让人陷入困境。如果遇到的人粗心、无责任感,终究会影响到她的脾性和安危。狭隘、自私的想法,不过是在加速彼此关系的毁灭,争吵的暴力会轻易击毁所有的温柔和好不容易在一起的两个人的美好。
心与脑的独立、清醒的个体,知道如何去思考与直觉去判断事实,去做客观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若初见”,是很多人对于两个人感情的期待,如若初见,我们还是会一见钟情;如若初见,我们还是会激情澎湃;如若初见,我们还是会你侬我侬,相互温暖,彼此依靠。
自我感动式的努力,充满演绎味道的浓情蜜意,用力过度的感情,始终都无法长久。
关系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与自由才能通畅呼吸,流动起来。把对方当作独立的人来尊重,接受对方的喜好,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内心决定... ...能这样对待,有这样的心量,关系才能自然,才能相互融合。
两个陌生人之间的靠近,温暖,只能彼此依靠、彼此温暖、彼此心甘情愿,真正的反省与磨合,才能去平息和相互成长,而不是期望战胜对方。过度自由不是好事,承诺和牺牲,是一种深度的爱恋。
回头看看,什么样的生活都经历之后,才会知道这世界最宝贵的东西是:觉悟与爱恋。

她说:余生很长,请多多指教
我说:余生很长,愿知你冷暖、懂你悲欢、陪你风雨、问你粥可温、与你共黄昏
我说:愿你在我的世界可以肆意妄为、自由自在、做自己
她说:希望你是最后一个和我分享浮生的,谢谢你终结我的爱恋
牵手,就不再放手,是我们给彼此的承诺... ...!
-
丫头黄毛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9-16 10:31:46
-
豆友276392246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10 19:58:12
-
豆友274343001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31 19: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