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教育
查看话题 >解析亲密关系陷阱:如何避免常见误区
每个人都渴望亲密关系,但我们常常在这个渴望中迷失。
想象一下,你曾经全身心地投入一段感情,但最终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让你无法逃脱的误区。这是一个让无数人感到痛苦、困惑和失望的现实。
本文尝试探讨亲密关系中的七个常见误区,希望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
你是否曾经陷入过以下亲密关系陷阱?
一、“我要找到那个对的人”
严格来说,这可能并不完全是一个误区,但这种观点存在一些取舍上的误导性。
这种误导性在于,这样的想法过于“二元思维”,当我们一旦把对方区分为“对的人”或“错的人”,认为只有一个“对的人”适合自己,而其他人则不值得追求或尝试。这可能会导致人们在寻找爱情时过于挑剔,错过了与其他有潜力的伴侣建立联系的机会。
而事实上,“对的人”这个概念容易让人产生过于理想化的期待,认为一定有一个完美的、与自己百分之百匹配的人存在。这种期望可能会导致不切实际的要求,让人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合适的伴侣。
而因为这种期待过分聚焦在另一个人身上,也容易让人忽略“自我成长”的责任。强调“找到那个对的人”有时会让人过于关注寻找外部的解决方案,而忽视了自身的成长和改进。建立健康的关系通常需要个人成熟和发展,不仅仅是找到另一个人。找到一个与你相容的人只是一个起点,而维持健康的关系需要更多的努力、沟通和妥协。
比起“找到那个对的人”,我更倾向于“成为那个对的人”,强调个人向内的探索和改变,关系中才能更好地空间。当你变得更好时,也更容易吸引到与你相符的人,建立更加健康、有潜力的关系。

二、“你要这么理解我也没办法”
这也是在亲密关系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在亲密关系的沟通中,从沟通的有效性来说,面对面沟通>电话沟通>文字沟通。当你们之间的空间逐渐拉远,时效慢慢拉长,缺少表情、肢体或声音这样的非语言信息作为参考,信息被从不同视角解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相应的,误解的风险也会显著上升,这也是异地恋之所以困难的地方。
“听到”和“听懂”是两件事情,被误解也是表达者的宿命,所以,当另一半和你理解的方式不一样时,这很正常,你要做的不光是让对方“听到”,而是尽可能“听懂”——这是表达者需要多走半步的地方。
而“你要这么理解我也没办法”这样的说法,带有一种赤裸的暗示,暗示我尽力了,是对方的理解能力或方式,需要承担起“放弃尝试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责任,这实际上是一种指责。
当一个人明确试图回避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或冲突负起责任,问问往往会恶化,因为它在传递误解、愤怒和不满,而不是关心、共鸣与支持。

三、“你不要看ta怎么说,要看ta怎么做”
这一条来源于短视频平台上,之前有段时间甚嚣尘上的女性消费主义观点,用的文案不尽相同,但大意一致:一个男人爱你的程度=他为你花钱的多少;一个女人爱自己的程度=为自己花钱的多少。
这里将亲密关系窄化为物质利益关系,将一个女生丰富的内在需求物欲化的方式,让人听来非常不适。
不同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些人更擅长言辞表达,而其他人可能更注重行动。因此,如果只看行动而忽略言辞,可能会误解对方的意图。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可能有不同的期望和方式来表达自己。而事实上,生活中绝大部分场景下,言语沟通是亲密关系的润滑剂,它有助于表达情感、需求和意图。
更好的方法可能是将言语和行动视为互补的方式来理解人际关系。言语可以帮助明确意图,而行动则可以显示真实的承诺。在处理关系问题时,重要的是综合考虑双方的言语和行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四、“恋爱是我们两个人的事”
有一些话题,是属于两个人之间的,比如:建立健康的关系通常需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两个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去接纳亲密关系中态度和行为的相互影响;亲密关系还可能涉及共同的挑战,如财务问题、职业发展和未来规划等,这些挑战需要两人一起面对和解决。
而亲密关系当中,还有很多话题,其实是不仅属于两个人的。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瞬间,当你因为彼此之间不断重复出现的问题,而暴躁或恼怒时,你发现你的大脑,仿佛被“劫持”一般,不再受到你内在的驱使,甚至会被当下涌起的“情绪风暴”吓到。
这个时候,如果仔细寻找情绪的根源,很有可能会发现,存在更加深入和隐性的未表达的需求,影响着模式的呈现,比如来自童年期被忽略或控制的部分,来自创伤和无可奈何,来自同伴交往中的无措——总之,它们横亘在你和伴侣的关系之中,让你们的恋爱变得如何穿越迷雾森林。
当然,除了家人和朋友这样的系统,两个人的恋爱关系,还会受到社会和文化、两性关系的建构、主流价值观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以更加隐匿的方式,影响关系的进展,忽视它们可能导致误解和问题。

五、“ta说的不对,我当然生气”
这句话可能不完全是误区,而是只说出了真相的一半。
我们当然会因为对方表达的“不对”,而生气,因为这里有误解的成分。这里的表达不仅包含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表达的方式——坦诚的沟通应该以尊重和爱的态度进行,而不是以伤害或责备的方式。
而这里想要强调的,是另一种可能,即:恰恰是因为ta说对了,命中了我们内心敏感脆弱的部分,才会让我们生气。
有时情感冲突在关系中是正常的,虽然我们可能不喜欢伴侣的观点或行为,虽然我们想要极力保护内在脆弱的部分,但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能够坦诚交流和处理冲突通常更有益于关系,而不是回避或忽视。
作为表达者,有时为了维护关系的健康,必须说出难以接受的事实,哪怕这可能引起冲突或不悦。这种坦诚可能是为了解决问题、改进关系或传达个人需求,但方式和时机同样重要。坦诚也需要在“善意地解决问题”和“照顾对方情绪感受”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重视沟通技巧和情感智慧。

六、“我这样都是因为你”
这种说法的本质,在心理学上,是一种“退行”。当一个人用这种说法时,他们似乎试图将问题的责任归咎于对方,而不是承担自己的责任。他们仿佛退回到婴儿时期,回到这个世界所有配置,都围绕ta需求而旋转的时代。
这种说辞试图将问题归咎于对方,可能使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
它会把对方推的很远,可能会导致个体缺乏自省和自我成长。代替这种说法,更好的方法可能是采用“我语”而不是“你语”——用“我”作为句式的开头,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责备对方。
建立健康的关系需要双方都愿意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并做出改变和调整。开放、尊重的沟通有助于双方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观点,并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
-
无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31 22: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