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 (英)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陈新宇译
从书柜里面翻出一本没有开封的书。翻开一看:2016年1月第46次印刷,还真是受欢迎的一本书啊,它就这样被我放了好几年。用了几天,睡前翻几页,看完了。
有点犹豫怎么表述读后感。面上是一个不那么复杂的故事,讲了希腊一个小镇里的四代人跟他们毗邻的斯皮纳龙格岛的纠缠故事。斯皮纳龙格是近邻着克里特岛不拉卡这个小地方的一个小岛,1930-1957年间,是希腊的麻风病隔离区。
我说这是一个不那么复杂的故事,大约是因为作者的笔触给我的感觉。转个角度来看,这书里写了60多年里希腊小岛发生的故事,有麻风病、青少年成长、恋爱、婚嫁、出轨、乱伦、生子、谋杀、世界大战(二战),小规模的动乱、小岛的混乱和变换、人与人的纠缠,还有千禧年之后年青一代的碰撞。换一个人来写,角度可能会是针对麻风病恐怖的描述,小岛上蒙昧的人们,简单无味重复的生活,人物狗血的连结,或是对治疗麻风病的医生的颂扬,小岛生活的简陋和艰难,岛民的心机和政治斗争等等之类的,大约更有冲击性,也更能刺激读者的感官,拉出一幕幕激荡人心,跌宕起伏的人生大戏来。
这里没有。书里大都平和安静,就连二战德国入侵,岛民和德军对抗斗争的片段,也写得静悄悄的,潜伏在日日简陋生活的夜色下,不几年,就结束了;就连想要烧掉斯皮纳龙格岛的一群激烈分子,也被克里提斯医生的一番恐吓劝说很快就安抚住了。不拉卡的人们害怕麻风病,在不能被治愈的年代对患病的人避之不及。受人敬重的教师伊莲妮,9岁的小孩迪米特里,还有后来染病的伊莲妮的女儿玛丽娅,在发现自己得病之后,都安安静静地,自觉自动地登上吉奥吉斯的小船,搬到一水之隔斯皮纳龙格岛上去隔离居住。分离的悲伤、病痛死亡的害怕,亲人的惦念,人性自私和趋利避害的一面,当然都有的。然而,小岛人们对打鱼种植简单生活的终年坚持和延续,民俗和公序的耳濡目染,宗教信仰的潜移默化,都仿佛滋养了他们的淳朴和平和的性子。吉奥吉斯心爱的妻子和女儿先后搬去岛上,然而他“从来不抱怨”。大家还是害怕这个病,然而也带着怜惜。吉奥吉斯驾船往来斯皮纳龙格岛和不拉卡之间,送人送物,岛民们也没有排斥远离他;玛丽娅的好友佛提妮也一直都找机会到岛上看望她,支持她。只要没有染上麻风病,只要染病的人离开,生活一样还是可以继续的,人们还是一样可以友好有爱的。
而斯皮纳龙格这个隔离岛,倒是因为生病的人的对生存的渴望和不懈的努力,还有医生们的锲而不舍,生机勃勃地建设发展起来,貌似比不拉卡这个地方还要更加鲜活先进,美丽动人,真是不动声色的反讽。到后来,麻风病已经可以被治愈,斯皮纳龙格岛的人们也可以离岛自由放飞了,有些人却对岛上的生活恋恋不舍起来。虽然病了,这个地方却是病友的桃花源啊。到了生死之境,人的那点欲望,都简化成了生存的望想,减轻病痛的希冀。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对吧?!
总之,这书吸引我的地方不是故事,而是这样平和地、平静地讲述几代人的人生的写作方式。不激昂的文字底下,如果仔细想想,那样的病痛,那样离人的境遇,那样的没有希望的余年的生活,对病着的,和没有生病的家人,是怎样一种煎熬和空洞。岛民们有笑有泪,有痛有爱,有谴责也有宽容,有放弃也有坚韧,都掩在平实的文字底下。
挺喜欢这样平和的文字。刷过一遍,也就过了。
南海出版公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