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周新书精选|它收藏指纹、掌心微微的潮湿,跟随手掌力度改变形状,有一天它可能会像季节的叶子掉落
No.1
夏宇诗集。一套记录你所有阅读痕迹的诗集;它收藏指纹、掌心微微的潮湿,跟随手掌力度改变形状,有一天它可能会像季节的叶子掉落。
学习奴隶:总会想到以前夏宇诗集出现在生活场所中的那个时候自己在干些什么,给我介绍她的那个人又在干些什么。
No.2
如果你要问我“大时代”是什么意思,我就会用我父亲的话告诉你:“大时代就是把人当玩意儿操弄的一个东西。”
PoorLand:虽然张大春个性让我感到害怕,但是文字却是活的,《聆听父亲》穿插着三代人历史的故事而非只是自己和父亲,但相比于家族史,我想对中国本土历史的另一面,从为日本人服务过的亲人还有一并逃亡台湾的父母,即便不多,但是却可一窥其中。最与之有共鸣的反而是第四章和第五章里的现代部分,七十年代,谈到朋友的小说和自己与死去朋友之间的联系,颇有村上春树的那个味道,包括昨天发的那句“只有没人爱的时候才真的会写小说。”其实真正打中我的还是他同样和村上一样说出了写作来源空虚的内核,或者我理解的是由于那些不由分说的空白,当我们急于去填补的时候,小说就诞生了。
No.3
从夏目漱石到太宰治,5位经典文人,5个紧缩时代的创作现场。在他们的人生、社会、文学抉择中,读到对今天生活的刺激与启发。
No.4
美国著名作家迈克尔·波伦的自然写作经典。他用七年时间修建和养护了一座花园,本书以四季为线索,记录了他在园艺劳作中的沉思与感悟。
胡胡: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自然随笔,但不乏哲学深度,作者自述有从微小事物中寻找宏大意义的癖好,热爱思考的人会从中找到很多共鸣。 书中说,每个人都会写自然感悟的文字,但园丁是个行动派。园艺也许是现代生活的一剂解毒剂,或者说,行动是破除思维困境的一剂解毒剂。 书中谈到园艺天赋,是一种平衡感,既不英雄主义,也不浪漫主义,避免走向极端。 园艺天赋是对自然抱有同理心,想自然之所想。比如共情一根胡萝卜。 好园丁要以艺术家的方式对待自然,接受花园永远完成不了这个事实,承认自己对自然的掌控不过是暂时的。即使花园拒绝顺从我们的想法,它的野性难以征服,也不会为此困扰。难道不正是人类操纵之有限,使得打理花园变得绕有趣味吗? 这种境界,如果只存乎意念,很难达到,也许在花园中,在反复受挫中,是可以练习的。
No.5
刘子超的旅行文学代表作之一。他带领我们前往季风吹拂的国度,在历史与现实的穿梭中,捕捉这些正在发生巨变的地区的灵魂。
刘子超的旅行和普通游客的旅行不同,他具有真正的旅行者视角,深入街巷,与人接触,继承了旅行文学非常优秀的传统——罗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No.6
本书以“社会”概念的产生及知识分子对它的使用、理解为切入,考察近代中国的思想变迁,呈现晚清民初各种思想和潮流的角力、争持和交替。
现代“社会”概念的兴起和广泛运用,是透视清末民国时期思想文化变革和社会政治发展的一面聚焦镜。承红磊的《“社会”的发现》一书,可谓这方面研究的首部系统专著。全书视域广阔,内容细致充实,特别是对“社会”概念内涵中西日互动的复杂性以及它向各领域多维渗透路径和特点的把握,不乏深入分析和独到见解,值得一读。———黄兴涛(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No.7
拨开层层迷雾,看权力如何流动:北宋党争政治的悲剧,仅仅是因为书生清谈误国?太上皇导演的帝王家庭伦理悲剧,如何决定王朝的命运?
惊叫乌鸫:对太祖斧声烛影的史料分析很出彩,基本把这个谜案搞清楚了。一直以来,学者们对宋朝朝堂争斗多从士大夫自身的政治理念和行事风格入手,这本书从宫廷来寻觅更深的动因,颇见功力。另外,值得称道的是,吴老师以往的书角度新奇但略有枯涩,这本书语言上有很大突破,读起来很顺畅。
No.8
日本艺术商人上野春被其前女友禁止接近他们远在法国的女儿。即便如此,女儿依旧成为他的秘密、真相,乃至灵魂的归所。
No.9
离婚后的伸子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吉见素子,结伴生活。然而伸子的心再次蠢蠢欲动,她想探索自己的生活,去发现新的意义。
阿梦:逃走后的伸子通过写作以及女友的陪伴逐渐将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开始留意、观察、关心、思考女性整体的生存状况【很多需要养家的男人都失业了,那么衣食无忧的女性确实没有必要再出去工作。】性别问题在人际关系与生产关系面前并非二元对立“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忽略生活的复杂性,一刀切的给予一部分人权利,剥夺另一部分人的同等权利,这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转嫁问题。【女性凭借个人的努力挣到钱,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如果仅仅是这样,似乎还缺少了一些东西。究竟是为了什么才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伸子带着疑问找到并确立了新生活的目标,从走出母亲的控制到积极投身时代的洪流,为出走以后的娜拉带来了一抹希望的曙光。
No.10
1945年至1946年雅斯贝斯关于德国的罪责问题的演讲,对于德国战后清算历史、反省罪责、促进国民理解判断历史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对于他,责任并非一种负担,也与道德命令毫无关系。相反,它从一种内在的快乐中流溢而出这种快乐存在于让事物显现将晦暗照彻和使黑暗启明之中。从最终的分析来看,他对公共领域的肯定只是他热爱光和明彻的结果。他如此长久地热爱着光,以至于可以用“光”来作为他全部个性的标记。——汉娜•阿伦特
“豆瓣一周新书精选”基于前一周豆瓣用户对近期新出版图书条目的标记行为(想读、读过、评分等),每周发布一次,为你呈现一周内的精选好书。
-
新行思NeoCogit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1-02 12: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