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气是记忆的载体
十月份开始,从月亮湾大道左拐进港城路,就可以隐隐约约闻到花香,越靠近小区,味道越明显,一进小区一股花香扑鼻而来,深深一嗅,似乎是栀子花的味道,但细细想起来,又比不上栀子花那般浓烈,带着些许随意的清新。深圳的秋天比湖南要来得晚,这个时候有桂花香倒不稀奇,但深秋时节哪里还有栀子花呢?找了一圈也不知道香气来源,秋风吹来冷香袭人,便放弃了赶紧躲回家里。
相似的气味让我回想起小时候,每到盛夏家里总少不了栀子花,栀子花是树,不像小盆栽可以种在家里,一年只开一季,除了花期不长,三季绿叶观赏性也不强,但是味道霸道浓郁甜美,深受大家喜爱,所以每年花期时候,街上便很多小贩会沿街售卖,两毛钱一朵,有些还带花苞,家人隔三差五就会买上一小把放在家里。
植物比人更能感受季节的变换,每当空气中开始弥漫着栀子花香时,我就知道夏天即将到来。
儿时家属楼的走廊栏杆上总是有着各种盆栽,都是家人和邻居们栽种的,月季、玫瑰、茉莉、夜来香、鸡冠花,还有现在网红的仙人掌、仙人球和多肉,那个时候的多肉还没有这么可爱的名字,我们管多肉叫厚脸皮。
因为多肉娇憨厚实又好养,插片即活,所以家家户户都有。偶尔见到仙人掌开花,小朋友们也会围观。大人们也经常在走廊上会交流养花心得。
80年代的生活并不丰裕,在为数不多的家庭装饰中,鲜花好像是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
那个时候的生活,感觉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多媒体电视,没有即时通讯,只有可以传阅的报刊杂志,我们的生活与片区、与街道、与父母工作的单位、与邻居、与家人紧密熨帖在一起。
每一天都能清楚感受到周围的一切:太阳东升西落、云层和光线的变幻、下雨前低飞的蜻蜓、大雨后泥土与青草的气息、楼宇之间的电缆线上经常会站满麻雀、每天观察新枝抽芽,父母和邻居的叔叔阿姨聊天借些油盐酱醋、幼童在楼底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少年在家门口写作业,饭后和小伙伴一起翻阅连环画......我们真实地生活着,与周围的人分享天地的一切。
除了夏季的栀子花,秋天的桂花也同样,散发着愉悦的味道,桂花的香气,总是会提醒人们:秋天来了。带着夏日余温的阳光落在身上,烘得人暖暖的昏昏欲睡,习习秋风吹过树林,发出哗啦啦的声响,由绿转黄的叶子随风飞扬,落在你脚前,你拾起一片,夹在书本里,好像保留了一整个秋季。
不知道是我们赋予香气意义,还是香气让我们的生活更鲜明。
无尽盛夏、耀眼的阳光、清凉的河水、西瓜、绿豆沙、一颗颗水灵的荔枝、柔软的红糖粉裹着透明的凉粉与碎冰、白色的T恤、毛茸茸的秋天、烫手的糖炒栗子、天边的圆月、漫山遍野的金黄红枫,遍地的落叶,璀璨浓烈的火烧云,这些碎片慢慢拼成了年少的记忆。
而香气是记忆的载体,相似的气味再次弥漫开来,那些留在香气里的过往记忆,又在你眼前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