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长沙,它就像我的恩妈(城市记录156)
火车飞驰而过的轰鸣声穿透了双耳,掠过喧嚣热闹的赶集人群,穿过幽深的桥洞,再沿着空无一人的街巷走到底,便是来到了株洲县里的一个古朴乡镇————淦田镇。
相比起正在被当作旅游景点开发中的渌口镇和朱亭镇,淦田镇依旧是原貌不变,与世不争,保持着街巷里陈旧朴质;实际上淦田镇在过去属湘潭县东五区十六都、十七都;1982年,析置淦田镇和淦田人民公社;1984年,淦田人民公社改为淦田乡;1994年,淦田乡与淦田镇合并为淦田镇;2005年,八斗乡并入淦田镇;2015年,平山乡行政区域并入淦田镇;2018年,株洲县撤县设渌口区,属渌口区。
站在人来人往的渡口前,突然觉得这座被城市边缘化的乡镇如同一张被人揉皱的纸团就这样被静静地摊开来:三街一巷的城镇格局,沿湘江东岸有上、中、下三条街道,总长约1华里,街巷里曾有当铺、南杂、米行、布店、药店、旅舍、饭店等,另有泥木、缝纫、鞋业、袜业、箩行等店铺;江面有同仁、唐家、彭家、侯家、千秋等六码头;打铁的铺子,过河的人,仍能窥视到这条历经无数衰败与繁荣的老街里的商业气息。
沿街的街巷里,两旁都是木质结构的房屋,但只有部分原住民还居住在此,踏过百年岁月的石板路也消失不见,被更方便舒适的水泥路所代替,还能找到的原始建筑也只剩下了粮店、粮库、供销社食品加工厂、人民公社...晒太阳的爹爹讲:“这些木板房经历了多次洪水的袭击,已经破败得不行了,都成了无人居住的危房了。”
钻进了一栋老房子里,才晓得它的来头不小,居然是民国时期的老斋房,过去淦田供销社办的食品加工厂,现在的私人民宅,房间的外形内部均未大改,大门进入口的右边有一个绿色的窗口上原来食品加工厂取物品的售货口,是唯一遗留下来的⚠️痕迹,无人修补的屋顶都是星星点点的破洞,光像细细的沙尘从外泄了下来,空气里在不断旋转的都是历史的尘埃。
街巷的另外一头就更加的荒芜了,仅有两栋工厂,其中一栋是淦田纸厂,破了洞的田字窗像音符一样在我眼前跳跃着,巨大的厂房空荡荡的,只剩下一户当地收废品的夫妻居住在此,左右两边的厂房里是堆得老高的废品杂物和被圈养着的鸡鸭,门口还要一台报废的面包车,一对小孩钻进车里玩躲猫猫,看见举着相机的我,便好奇地趴在车窗上看着我,又立马扭过头嬉笑打闹去了。
其实成片的田园小院还是有的,便是从街巷里退出,走到水塔附近的支路上,泥泞小路的两边都是成片的土胚房,木窗黛瓦,颇有古意;无人看管的地面也得到了最大化的自由,总有细心的人圈成一小块一小块土地,种满蔬菜瓜果,让其得到极大化的利用。
株洲县淦田镇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城南22公里湘江东岸,明崇祯《长沙府志》称淦田市。汉许慎《说文解字》:淦,水船中也,一曰泥也。清光绪《湘潭县志》谓湘浅胶舟,故以淦名田。并谓“淦田亦为建宁故城”。故城遗址尚存。清设塘汛。1983年置镇,街区呈矩形,镇内有玻璃纤维瓦厂、机械厂、造纸厂等,纸厂所产“丹桂”、“天鹅”牌卫生纸,中档面巾纸著称远近。有农副产品贸易市场,京广铁路经此设站。株洲——衡东公路经过,湘江常年通航,县第三中学、县第二人民医院设此,西南基有建宁故城遗址,为广州军区前副司令杨梅生出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