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很糟糕”,美国教授的一番话,刺痛多少中国家长的心
如题,链接:https://open.toutiao.com/a7297495878804210176/?utm_source=vivo_llq_video
一个人的个人行为虽然不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但是一个地方同一个国家的人多了,其行为特征就有了群体性,而在国外教授的眼里,中国的留学生的特征还是相当明显的。
在美国的一期访谈节目中,一位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曾经说到“我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比你想象中的更加糟糕”。
这位教授认为,中国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待问题没有自己的观点,会过于的依赖课本,对于课本上所说的东西完全的信服,往往不喜欢思考。
所以在外国留学的时候,中国留学生一遇到问题,就只知道查找课本上的内容,但是国外教授非常不喜欢这点。
他们经常会告诉学生,很多问题的答案远不止一个,学生们要学会探寻多种解题方法,而不是只照着课本来回答。
另外这位教授还表示,中国的留学生在表达上有明显的欠缺,当然不是指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不好,而是他们的表达欲望不是很强烈,很少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即便是遇到一些不同的观点,他们也不会表达出来,而且在课堂上或者是一些演讲场合,中国留学生都非常的安静,大多数都在做一名看客,并不会参与其中,更不会展现自己。
但国外的学校都是非常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的,他们会希望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且能将自己的看法与其他人分享出来。
最后,这位教授还觉得中国留学生没有真正的自我,他们很多都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做什么,也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对于未来的规划更是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在努力,他们只是一个被时间推着往前走的没有灵魂的皮囊。
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的确需要改变,但也很难改变
不得不说这位美国教授对中国留学生的评价,真的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中国学生身上存在的普遍问题。
因为我国一直采用的是“应试教育”,只要学生考试的分数高,学习的过程就完全都不重要了。
不管学生有没有真正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只要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就可以了,哪怕是蒙对了也可以,但是这样取得的成绩,真的有意义吗?
学习的本意应该是实现自我提升,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而如今很多中国学生却将学习当成了是一个任务,而且还不知道是为谁完成的任务。
不少中国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硬生生的被培养成了,只会学习的“学习机器”,而这样学生在国内或许凭借着较高的考试分数能有所发展。
可一旦到了国外之后,身上的问题就立马暴露了出来,用这位美国教授的一句话说,就是“中国的学生只适合考试,不适合做研究”。
然而即便是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下,也很难做出改变,毕竟谁也不想自家的孩子,被大部队甩下去,除非国内的教育大环境能够有所改变,否则中国的学生依然会维持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