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关于海的最初记忆是在幼儿时的美术暑假班里,百无聊赖的下午,妈妈忽然站在教室门口,唤着我从最后一排穿过众人的目光走到门口,接着来到海边;突然下课和名正言顺玩耍的快感,在我的印象里是白色的,好像晴朗的日子都是白花花的,快乐是摄影胶片过曝的样子。
但也有可能在更小的时候我就接触过海,久到即便也是刺眼的白,在本该快乐的日子却只有难受,爸爸妈妈带我去坐快艇,飞速的驾驶中,浪拍打了胃,我吐在船上。太过开心是会晕眩的。
10岁的生日我见到阴天的海,乍暖还寒的春天海水是冰凉的。我穿着柔软的白色毛衣外面衬着橙色的吊带条绒裙,扎着两个辫子,坐在海滩旁边洁白断臂的月亮女神石膏像上。那时似乎已经理解“清冷”这个词,冥冥中觉得沉静是美,所以10岁前后开始有些阴郁、笑容黯淡。
海的印象还是日本电影里,青春期的样子;穿着海军的校服裙在海边肆意,海岸线和天空是纯度很高的蓝。《花与爱丽丝》,写尽青春的疼痛与美好;海边猜谜、纷飞扑克牌的意象深深植入了脑海。
然后是高考公布成绩的那天晚上,有一个男生把我叫到海边,向我倾诉自己的“失败”,那可能是我第一次见到黑色的海。随之他去了很远的地方体验自己的大学生活,也会时而出现在我的生活,直到前几年结婚,我们的联络永恒终止。
对于我来说的后来是关于一个人看海的故事,简单而舒畅。它们是南方的海:珠海夜晚的海滩放映小众文艺的电影,有一个门框装置在海边,白纱飞舞,我一度在那里捕捉风的样子;惠州的岛屿过去,可以浮潜进海水去看鱼群和海胆,泳衣外裸露的皮肤给我带来持久的夏天印记。
而这是一片没有预期的海,是晚上8点钟退潮后被搁浅的滩涂,甚至有些贫瘠得不像海。但风的力度和空气的味道,很类似......眼睛看不见,感官感受到的,那算是什么呢?我想起“一直到海水变蓝”、“变黑”、“一直到海水枯竭”...也许在某一刻这里唤起了很多最初关于“海”的印记;也许我就是这样一直把“事实”模糊,喜欢对自己谎称此为写意生活。但显然“海”并不受我的控制,在你停留想象的转瞬,那搁浅的滩涂竟然涌满了“波光粼粼”的水,到处都是。像是再也不会干涸,它也不再有“海”的汹涌,只是盈盈的、平静的闪着光。
我想起《秋天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