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有哪些突如其来的感悟?
查看话题 >Robin in London: 在不经意的日常里寻找快乐
上一周经历了来英国后最痛苦的一周。
首先因为比较重要的,类似开题答辩的pre被放在了周五,所以一周都要扛着这项任务的压力。在一开始什么方向都没有,到后面调研和画稿子逐渐深入,虽然心里踏实了一些但仍然禁不住会担心,我的方向老师会不会接受。
因为我对材料不是很敏感,也并不喜欢做材料实验。(更不用说买材料和工具要花一大笔钱,在英国double的钱)所以就一直拖着没有进行,,,,最后也没有,我画了更多的草稿,做了更多的research来弥补这一点。
我觉得我的创作方式还禁锢在线性的框架中,仍然是一层一层往上搭建,而并不是网状发散式的。这可能跟本科收的教育有关,也可能我本身的设计逻辑就是这样。
有人是习惯于先实践和搞材料的,在对物体的感知中寻找方向,但我发现我很难做到这一点。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颜色要在边缘线里”和“一切服务于idea”的设计师,所以我会在构思的过程中把材料和工艺都设想地事无巨细。
但是问题就在于,一,这样可能会限制我的产出,我的结果是基本可预见的;二,材料和工艺会和我想的有很多出入,会有“眼高手低”的倾向。
不过我一直先验地perceive工艺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和本科的ptsd可能有关系,也可能和之前作品集老师等不断地否定有关。我很擅长digital的软件,包括但不限于建模、绘画、渲染、动画,但我终究是来了一个做artefact的专业。
其实在做到最后一个项目的时候我是开始后悔的,但投入成本已经很大,offer也拿到了,就决定先去尝试一下。毕竟不能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适区。
来了之后发现,这边的专业课和国内很不同,包括学习皮子的过程,虽然我手工仍然是短板,但我感到了抚摸、感受材料的快感,皮子很flexible也更好塑形,不会像金属制造太多的噪音,不用拿着随时害怕爆炸的喷枪,不用用很多力气就可以裁剪…… 而且上课的氛围感也很不错,做一个小卡包送给朋友,做小冰箱贴,做wet moulding在自己的杯子上,而且这些都不是评分的作业,只是帮助你更好地掌握材料,我难得地在手工中掌握到了一些快感而非烦躁。
对自己的不自信加上不想丢人的恐惧(毕竟全班只有我一个清美的,央美的也没有),让我在准备pre的两周里压力都很大,心里像有一块大石头堵着,喘不过气来。同时在阅读英文文献和资料库的时候也有困难,一天下来很多时候效率很低,研究的方向也很小众,相关艺术家数量比较少。虽然我知道这些都是小事,都是可以在做事当中逐渐解决的事情,但心理还是禁不住焦虑,一连几天都是噩梦。
同时,雪上加霜的是,在和宋老师合作的兼职也不顺利。她因为没有电商经验,总是在对我做的设计和海报中指摘,因为个人原因爆粗口告诉我禁止用百度网盘发她图片,我在找她要产品尺寸她迟迟不回,最后怪我效率低。其实我很早就知道她是个阴晴不定的人,但不否认这是她能力很强,对自己和别人要求都很严格的习惯。知道她对事不对人,但还是让我有紧张情绪爆表的反应。
在mbti测试中我F值很高,which means我是一个共情能力和感受能力很强的人。虽然不能用人格测试限制自己,但我确实很容易受他人的情绪影响,这很消耗我。我常感到内疚和不安,很在意“让别人满意和开心”这件事,也非常执着于付出和让别人喜欢我。But being sensitive is fucking painful.
因为确立了要赚很多很多钱,要持续赚钱的目标,我就必定要将自己的F弱化,否则专注和果断很容易受影响。大部分人都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也不需要为他们的喜怒哀乐负责。用价值、精力、时间来衡量的话,大部分人对我没有价值、不值得付出精力、也没时间陪他们玩。
所以如果哪个同学觉得你不完美,那不重要;老板斥责你,不重要,给钱就行;作业不顺利,也不重要,你总会找到出路的。而那些刻意接近你想要在你身上榨取利益的人,也没必要对他们怀有怜悯之心。
Chandler走了,一个时代结束了。永远不知道天涯海角的彼此在发生什么,不安才是命运的主旋律。我永远可能也无法成为那个想象中的T人,但我可以在摇摆中接近,在有限的时间里。
内省是一个好事情,可是自恋也是蛮好的。今天听毛书记的基本无害话疗室,很多人和自己同样在经历痛苦。欢喜悲愁总是相似的,但各自都以不一样的理由suffer。多在简单的日常里寻找温暖和快乐,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