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挣脱留学的隐身衣(一)基本生活
《哈利波特》里面有三件魔法圣器,其中一件是隐身衣:披上之后不但别人看不见身形,听不见声音,连魔法追踪手段也都失效。
爱丁堡是《哈利波特》的诞生地。上个月,我来到这里读博士。现实世界没有魔法,但我却感到自己也披上了隐身衣。这衣服一层叠一层,触感如同电影里的摄魂怪,明明没有实体,却滑腻、粘稠、难以挣脱。
所以这是个关于如何一层一层被看见的故事。
一、
英国分成几块儿,其文化差异如同中国的地域之分。爱丁堡是北部苏格兰的首府,以口音奇怪闻名,即便英国人也很难听懂。在我出国之前,朋友们纷纷发来嘲讽苏格兰口音的节目,并幸灾乐祸地祝我好运(例如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b411k7FK/?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所以,我出国前就对交流困难有所预料,只不过实际体验和想象居然大相径庭。
我自忖处于海外经验的底层——读博之前我没有出过国,连护照都没有。直到大学英语课,我才认识了这辈子第一个外国老师。在那之后全靠跟着网络自学,甚至申博备考托福都没报班,更别说在生活中与外国人交流了。在海外的学生里,我应该算是相当土生土长的。而这种经历又有普遍性:许多国内的学生也是直到大学或者硕士才第一次长期独立出国。
进入一个陌生的世界,那种无措是共通的。
第一个基本困难,是教材和生活化用语的区别。大学英语课的基本思路是训练学术表达,没有提供什么接地气的教材,显然有许多东西不知道英文说法。半夜飞向伦敦希思罗机场,第一个难关开始。摆渡车、航站楼、储蓄卡、小桌板、行李架、逃生出口,这些中文语境下信手拈来的词,在英语下却凝固在我喉咙里。飞机上没有网络,无法查字典。我端坐在座位上,如同哑巴。
更糟糕的是,许多明明早就学过的词也摸不着头脑。先是司机和乘客言必称“cheers”,再是进入超市购物,看到商品上写着“never from concentrate”、“reduced”、“meal deal”……银行柜员说你要不要“withdraw”,饭馆里服务员问你要什么“side”。有个笑话说,中国学生出国选课“interest and future”,以为能领悟人生哲学。没想到难得要挂科,原来人家教的是“利息与期货”。
痛苦带来逃避,于是第一层隐身开始了。我是那个拿着手机站在货架旁,推车闪躲着周围的购物者,一个一个搜索商品名称含义的人。我是那个低头默默走向展柜,尽量不和导购员打招呼,逃避询问我喜好的人。我是那个倾向于使用全自动收银,因为怕和售货员寒暄,而不愿意去柜台结账的人。
我无法和当地人用相同的速度完成事情,面对新的语言标识,我需要时间查询、理解、思考。这使得我即便刚刚落地,和其他游客一样处在“观光”的状态中,也不得不主动隐身,避免妨碍他人,尴尬自己。
在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中,无法正常地被看到,是最薄的一层隐身衣。
平心而论,这些事情有捷径可钻。服务人员的介绍往往是多余的,那不妨硬着头皮沉默或者假笑;就算尴尬,一辈子大概也只见这一次。至于陌生单词不认识,不查字典也有解决之道:冷饮直奔名牌譬如“Häagen-Dazs”去,虽然贵几块钱,但保证不会买成奶油;找人解除能量饮料的年龄限制太麻烦,可乐也能灌个水饱;买肉不知道什么是“loin”,“belly”也一样能炸……我在网上看到许多短期的交换生就这样凑合着过。只要不像新闻报道的英国留学生那样,错把黄水仙当成蒜薹炒了,性命大概是无虞的。
甚至连这种程度的别扭都不必遭受。英国华人不少,即便在爱丁堡这个白人占92%的城市,依然有星罗棋布的中国超市、中国餐馆、中国理发店、中国旅行社,以及无处不在的中国中介。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以让人在不掌握任何外语的情况下活下去。
如果愿意,一个人可以永远用普通话点单,扫微信支付宝付人民币(通常因为逃税而略有折扣),租中国毕业生转手的房子,订中文旅行团……虽然这意味着无法自如享受英国本地的众多服务,但偶尔拉上几个中国朋友,边逛边(用中文)吐槽,也能获得些许参与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一辈的中国移民,终其一生也讲不了几句英文,却也生活得够舒适。
但那并不是我向往的生活状态。最初的几天也许痛苦,但通过刻意寻找独自消费的机会,几天下来,我大致搞懂了当地的服务流程。譬如超市购物必须将扫过码的东西放在称重区、上公交车要等乘客下完、大多数西餐馆是套餐制点单、进入和离开商店时要和店主打招呼……另外,我也在刻意观摩本地顾客如何反应,记忆他们的用语。大约第一周结束的时候,我感到这层隐身衣已经基本溶解。
说白了,服务人员说的内容是简单的,无非比国内更客气些。复诵了一些问答之后,我不再胆怯进入营业场所,不再沉默地只顾刷卡。我逐渐在餐厅预订取号、办银行卡、和燃气公司打交道、在商场里问路。甚至逛乐器店时,如果导购没有迎上来,我也知道怎么请求对方带我讲解一圈。
作为一个动物式的人,在第一周的周末,我终于能够在这个社会中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但转瞬即逝的成就感过后,迎来的却是下一层更严重的隐形。
(未完待续)
方和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时间问题》的译和解 (37人喜欢)
- ALMA,横向扩容 (82人喜欢)
- 巡天生活 (189人喜欢)
- 用AI做科研 (160人喜欢)
- 废墟里的士兵 (3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