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谘询师 VS. 心灵疗癒师,差别在哪?(上)】
每当被问此问题时,我总会想着,民众很容易分辨有执照的医师和民俗疗法的密医之差别,但一换成心理类别,似乎就困惑了。
在坊间,从不少人追求类似的疗癒证照或直接做谈话疗癒的工作中,即可发现,一些人对于心理专业的认知仍很浅薄。猜想,会否不少人以为心理师的工作只是轻松的聊聊天,因此以为自己有修过心理课程、拿个坊间证照或只是对话,就能从事这项专业?
在此以三个层面来回复这两类的差异:
1. 法律制度
根据台湾《心理师法》的规范,目前考取谘商或临床心理师证书者,才可合法提供心理谘商与治疗服务,所以坊间的相关证照课程并无法取代国内心理师的证照与执业资格。而依据心理师法第42条—未取得心理师资格而执行心理师业务者,处有期徒刑併科罚金。
也因为很多人以为只要用疗癒/谘询/陪聊等词就能规避法规,所以政府主管机关特别申明,【对于心理谘询与心理谘商的界定採 “实质认定”,也就是以实际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为判定,而非以其宣称非心理谘商就能免责。】
2. 伦理监督:
台湾所有通过国家考试的高考专业人士,都会有该领域的专业公会(包括律师、药师、营养师等)。公会的功能之一,是在监督专业者是否有在专业伦理下执行业务,以确保专业品质来保护消费者。反之,坊间各种国内外课程证照,并无此机制来规范执业者的专业伦理。
從心亮起來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如何找到适合的伴侣—六大观察建议 (3人喜欢)
- 找长期伴侣时,比你想像中还重要的条件 (6人喜欢)
- 找对象时,常被高估但其实没那么重要的条件 (20人喜欢)
- 伴侣沟通—有四种模式可以预测两人关系会结束 (4-1)
- 心理谘询要谈几次才能解决问题?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