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日记EP12 | 大雨治水,大旱治颈椎
入秋之后,园主大哥终于抽出时间,把果园的水泵修了。
年初找地时,有水有电是必要条件。我的果园表面看起来是水电齐全,实际使用过程中,水和电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电路一遇到雨天就断电,电表跳闸。水泵先是浮子不灵了,后来是抽着抽着水也突然跳闸。
雨天断电,跳的是总电闸,电表安在山下,一个小工厂旁边,每次我都需要走一条小路下山去合闸,合了闸,电力就会恢复正常。但是下山途中常常遇到附近人家散养的“恶犬”,它们总是追在后面狂叫,我每次都战战兢兢地走过,不敢和狗子们对视。万幸都是些小型犬,不然我不知道已经投胎几次了。
水泵跳的闸不远,就在井边,但是它一旦跳了,再合闸就没用了,就再也抽不上水来。那时正值盛夏,是威海的旅游旺季,园主大哥抽不出空来修,我便只能自己想办法去弄水。
我的果园和东边大叔家果园之间,隔着一条窄窄的山沟,每逢下大雨,山沟里会形成一片天然的池塘。在这个水泵坏掉的夏天,我一度就靠在池塘打水去浇地。
从池塘到果园要爬一个坡,坡道上杂草丛生,我双手各拎一只装满水的桶,还要左右躲闪,以免被杂草绊倒。为了不受伤,我必须摸索出最平稳的爬坡姿势:收紧核心,目视前方,调整呼吸......

大雨之后,便是看不到尽头的大晴天,也不知是我提水太频繁,还是太阳太大,池塘的水位肉眼可见地一天比一天低,我就像和时间赛跑,每天担心还能不能取到水。
池塘水位消退到了一片杂草丛中之后,我就改从家中运水,不再去那提水了。倒不是直接用自来水,而是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原本家里每天的洗菜水、洗碗水会被收集起来留着冲马桶,池塘枯竭之后,它们只好投身更重要的地方——菜地。以前洗衣水会被我直接排走,洗菜水被农场征用之后,洗衣水地位有所提升,被用来冲马桶了。
但我没忘,我的农场是有水井的!
————修水井————
十一假期过后,威海来到旅游淡季,园主大哥得空带人来修水井。
水井那里安装了两台水泵,一台被送到地下一百五十米深处,用来抽地下水。水抽上来之后会先存储在井边的水箱里,水箱底部放置了另一台水泵,开启这台泵,就可以把水箱的水抽到果园最高处的水塔上。这样就可以靠水塔与下方的高度差来灌溉整个果园。

最初,大哥判断是水泵出了问题,导致电路跳闸。于是我们三人,一人拽绳子(水泵的承重绳),一人拉电缆,另外一人拉水管,把水泵从地下一百多米深的地方拉到地面上来。由于水泵自重很重,一百多米的电缆和吸了水的绳子也不轻,我们每往上拉几十米,就要休息一会儿。
我是负责拉电缆的人,电缆泡在水里久了,表面都是绿藻,拉起来很滑。我需要非常小心,才不会一失手,把拉出来的电缆又掉回井里。拿出水泵后,大哥带去找商家维修,人家检查完说不是机器的问题。
于是大哥把怀疑的矛头指向了电缆。这根一百五十米长的电缆并不是完整一体的,中间有两处接头,用防水胶带厚厚地缠住了。大哥推测可能是连接处进水了,所以把链接电缆的防水胶带拆下来,重新缠了一遍,相信可以万无一失。
修完电缆,我们郑重地把水泵重新放回地下深处,虔诚地开机,水很快就抽上来了,闸也很快就跳了。
就是,问题一点儿没解决……
大哥一直觉得电闸开关本身不会有问题,但还是尝试换了一个新开关,于是水井的故障就这么猝不及防地修好了。也就是说,我们之前拉水泵、修水泵、修电缆、放水泵,干的所有活儿都没有意义。真正的问题一直就隐藏在眼前——电闸老化了。
虽然很哭笑不得,不过那些白费的力气,和被绿藻弄脏的衣服,都没让我恼火。农场有水了,我再也不用从池塘提水、从家里运水了,我可太高兴了!
————修水管————
然而我果然还是高兴得太早。
虽然水泵被放到了一百五十米深的地下,可每天能抽水的数量依然是有限的,雨水多的日子,一天可以抽两三个立方,干旱的日子,每天只能抽一立方米。果园的水塔容积大约八个立方,我需要连续一周,每天去抽水,才能把水塔注满。
刚修好水泵时,我每天都开心地跑下去抽水。看着水塔的水位慢慢升高,我就会多一点安全感。
果园的灌溉系统用的是PE管,在水塔脚下用T形接头分流,一支水管引水到果园的西侧,一支水管灌溉东边。西边的水管更长一些,能抵达最低处的梯田。东边的水管短,只能抵达半山腰。水管穿越园子里的路面时,会埋入地下,以防被压坏。

西边的水管需要更高的水压才能出水,因为它途经的地势,有一段轻微的上坡,之后才一泻而下。因此水塔有一个立方的水,东边管子就能灌溉,但西边需要多上三四个立方,管口才能出水。
但水井修好之后,西边的水管从未出过水。水塔灌满了,水压是足够的,我检查了管子地上的部分,没有发现漏水的地方,只好把这情况归结为玄学,也没太放心上,反正能有水用就很知足了。
有一天傍晚回家之前,我忘记关水塔的阀门,第二天来农场,发现水塔空了,满满七八立方水,全流走了。我万念俱灰,这才明白为什么西边管道不出水,一定是埋在地下的管子漏了。
我没有能力掘地三尺去修整西边的管道,就只好从源头切断,舍弃西边,让水只走东边。东边的管子不够长,我便把西边的管拆下来,给东边接上。可能是之前用割草机时眼瞎,管子上破了三四个口子,一开阀门,那些口子就喷水,不过水流不大,官方出水口还是能出水的。
--------------------
因此到目前为止,虽然千疮百孔,我的水利系统终于能运转起来了。
这一夏天的折腾,让我发现自己农场的水系统其实是很脆弱的,这与我的水源过于单一不无相关。虽然除了地下水,我还可以使用池塘的雨水和家里的生活用水,但后两者没有与农场形成紧密的连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才能使用,毕竟是不可持续的。
食通社常常在文章里使用“韧性”这个词,“韧性的食物系统”、生态农友们“有韧性的土壤”、“如何韧性地应对气候变化”什么的。我猜“韧性”大概是说,面对某种不可知的风险,做好多手准备。就像我的水源问题,如果我在果园内部设计一套雨水收集系统,在水井坏掉时,我可能就不会那么慌张,如果我的土壤有机质很丰富,我也不用害怕干旱而每天浇水。
这么一想,未来要做的事还有好多......
Anyway,还是祝你愉快!
霍弃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农场日记EP21|从农场主到饲养员
- 农场日记EP20|与其反思自己,不如责怪工具 (5人喜欢)
- 农场日记EP19|我命首先由我,但最终由天 (9人喜欢)
- 年终总结|从高歌猛进,到得过且过 (6人喜欢)
- 农场日记EP18|休店、出走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