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的自我救赎
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与人意见相左,我们便忧虑自己冒犯了他人,担心孤立无援,心中的微小不安像被风吹起的尘埃,逐渐堆积成山。那些不经意的风吹草动,在我们的心海里掀起惊涛骇浪。这并非生活的本意,正如作家亚伦所言:“真正击垮人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那些夸大的、灾难化的想法。”
那些稀松平常的事情,本不会带来痛苦。 自我放大、自我拉扯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世间事,没那么容易变好,也没那么容易变坏。 平常心,平常待。 当你把脑子里的灾难放大镜拿出来,内心才会宁静平和。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反向落差”。一个人越是对比,越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就会越敏感挫败。
心理学中提到“反向落差”,这是指个体在不断对比中感到自身不如他人,从而产生的敏感和挫败感。作家水木然有言:“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与他人的比较,而在于能否找到自身的定位。”与其羡慕他人,不如深入内心,自省自寻。认清自己的实力,设定明确的目标,通过不懈的努力提升自我,方能成就最理想的自己。
正如乔治·艾略特曾说:“是不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道独木桥,需要自己去过。”我们每个人的旅途都不尽相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这条路上,最关键的不是绝望的深渊,而是我们愿意如何一步步走过这道桥。当我们学会内省而非过度比较,学会理性面对而非情绪化放大,生活的许多重负便会如云烟般散去,让我们以更清晰的视角继续我们的旅程。
反复思考同一些事情,产生负面情绪,以至于影响生活状态——这跟心理学中的“过度思虑(overthinking)”意思相近。
人们不断地拷问着自己,“为什么要上班”“结婚有意义吗”“小镇青年还有必要努力吗”“不想工作又躺不平该如何是好”.......
生活就是这样,总难事事顺心。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难题,我们也许陷入自我拉扯、自我怀疑的情绪中,但也常会被一句暖心鼓励、一束清亮阳光治愈,重拾力量。当情绪反复内耗,会像消耗体力一样消耗精神,让人疲惫无力。如何摆脱内耗,重新找回继续前行的力量,是很多人无法回避的成长课题。
以下是我在长期内耗的心得体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经常陷入自我责备的漩涡中,对自己发表的每句言论、每个行为都感到怀疑和焦虑。这样的自我攻击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损害了自尊心。后来,我尝试改变这种模式,将自己视为自己的朋友,或者把自己想象成女儿,开始以宽容和温暖的态度对待自己。
然而,这种心态也有它的弊端,容易使人自我中心,难以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然而,我坚信解决内耗的关键在于用积极的方法去战胜消极。当我能够坚定地支持自己时,我发现自己内心多了一份自信,这比一些小缺点更为重要。
因此,对待自己的内耗,我认为应该采用一种平衡的方式。在尊重自己的同时,也要倾听他人的声音,这样才能获得更全面的成长和进步。坚守自己的信念,同时也能够包容他人的建议,这是一种积极而健康的内在态度,有助于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一句话概括:放下自我攻击,善于指责他人。同理适用于自证情节,以及有助于脸皮变厚。
“人在什么情况下成长最快?” 有许多人结合亲身经历分享“成长最快”的那段时光。有人在不断自我追问,向内探求中获得成长;有人在压力与动力的双重驱动中快速成长;还有人在开始沉心做好每件小事,摆脱精神内耗后得以成长蜕变。
但是走出内耗实际上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短短一句话可能很难一下子做到,回顾我走出内耗的第一步其实是先做到爱自己,才能进一步地捍卫自己。
很多人都说“要做一个自己都喜欢的人”,但这并不是我认为的“自爱”,因为做到自己喜欢自己其实很难,尤其是在内耗阶段都会十分苛责自己,如果让自己喜欢自己那基本是趋于完美的标准。
在我认识中的“自爱”应该是学会包容自己、体谅自己,真正意识到“我”是怎样的。相信很多人总是会回想起自己说错的话、办错的事,然后让自己尴尬地无地自容,这时你的朋友肯定会安慰:“没有人会记得啦”,你听听也觉得有道理,但是每回想起还是会一遍遍折磨自己的内心。我觉得这就是还没有开始学会“爱”自己,也是内耗的典型特征。因为我也是从这个阶段走过来的,但是现在的我已经慢慢理解什么是真正地“爱”。当自己在他人面前说错话,我不再会用“人无完人”、“没人在意”这些话来自我安慰,因为这些话的作用力是由外向内的,对自我并没有产生作用力。
真正起作用的疗愈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在责备自己的当时应该首先要理解自己:“因为我是怎样的,所以我才会在那个时刻说出那样的话,如果重来我还是会这么说这么做,因为这才是我。”
要明白,科技在加速,社会变迁在加速,生活步调也在加速,形成了一种环环相扣、不断自我驱动的反馈系统。人类置身于这样一个“加速社会”中,唯一不变的,也许只有变化本身。
分享一段我内耗阶段写的话,可能有助于你更加体谅自己:“虽然我已经渐渐脱离了以往对自己的苛责,慢慢理解自己,原谅曾经让自我感到尴尬的瞬间不过是自我折磨的幻影,但是即使是在现在,事情发生的瞬间有些时候我仍然没有办法理解自己。可以认为这是长久的惯性,要改变很难。不过这总是一个好的开始,对自我折磨的次数越来越少,理解自己的程度日益加深。理解自己、肯定自己、爱自己是一个互相交融的过程。”
当你真正地了解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缺点、优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便可以全盘接受。这才是让自己情绪稳定的方法,才是爱自己的开始。
只有当我们爱自己,也就是接受自己以后,才能够进一步捍卫自己。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你看不顺眼,你不会想和她做朋友,甚至她说的每句话你都觉得刺耳。把这个情况带入到自己身上,你的内耗、你的自我攻击是不是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苛责呢?所以走出内耗需要:看见自己、包容自己、欣赏自己、捍卫自己这四个阶段,也就是把自己看作是自己的最好的朋友,为她撑腰鼓励。
有句话说得好:想太多,做太少,不是内耗就是烦恼。 很多时候令你止步不前的,不是没准备好,而是你的过度忧心。 与其千忧万虑,不如以行动来自救。 想做的,现在就去做,让自己行动起来,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说:人的烦恼并非来源于实际问题,而是来源于看问题的方式。
所有的内耗,都是源于对自己以及环境的负面解读。 转变思维,接纳自己。永远不要陷入习惯性内耗。 当你以积极的眼光看世界,自然能治愈内耗,收获美好与安宁。
走出内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相信当你迈出内耗的那一刻,你内心的力量足以温柔、坚定地去面对世界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