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历史类书籍
查看话题 >在这鸡娃可能没用的时代,不如读读《资治通鉴》
这年头做父母,其实心里都挺没底的。
以前我专门讲过这个问题:现在的小孩要读书读出头,投入的时间精力,各种资源完全能抽干一对普通父母。而辛辛苦苦把书读出来,找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读书的时候投入的金钱,稍微“豁边”一点,就可能造成孩子干好几年都赚不回本钱。那些把孩子送出国留学,又没能留在国外的家庭就更别提了。总之,这年头鸡娃的性价比非常低。
可是父母不鸡娃,孩子不读书,又不行。没有文凭,就更不知道孩子将来能干啥了。
所以说现在,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时代。照我说,拼命埋头鸡娃,不如抬头读读《资治通鉴》。历史的车轮是不停向前的,历史又是不断轮回的。很多我们正面临着的问题,古人也都遇到过。当我们埋头都找不到答案的时候,说不定答案就在历史的洪流里。
《资治通鉴》就是一本很好的答案宝典。它比《史记》强的地方在于它的时间跨度更长。而它的缺点也恰恰在于它太长了,又很难读。几百万字的网文小说,可能熬几个通宵能看完,但是三百万字的《资治通鉴》就算是看译文,少说也要看几千个晚上,因为差不多一看就睡着了。
所以我就很佩服毛主席。当年他老人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困惑。一遇到难解的事,他就去读《资治通鉴》,整整读了17遍《资治通鉴》,最后把所有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魉,艰难险阻全部一扫而空。
如果咱也有这个毅力,别说鸡娃,何事不成呢?
然而《资治通鉴》还是太难读了。文言文带来的困难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读这本书需要带着“滤镜”去读,这个“滤镜”就是阅历。每个人自身的经历和眼光,决定了他从《资治通鉴》里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这就跟《红楼梦》一样,鲁迅说:对于红楼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围秘事。《资治通鉴》也是一样,你是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滤镜去看,就能看到什么样的《资治通鉴》。
所以我觉得普通人读《资治通鉴》是需要引领的,不然就是单纯听听历史小故事了。熊逸写的《资治通鉴熊逸版》就很适合以史为鉴,开阔人的眼界。

这里简单说两句熊逸。熊逸这个人很神秘,曾经用不同的笔名写了很多本书,除了写《资治通鉴》,他还写《孟子》,《春秋》,《周易》,《王阳明》等等。之所以说他神秘,是因为他虽然著作等身,但从不露脸,也不公开资历。网上现在连他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是男是女都尚且存疑。熊逸也被称为“中国当代重要的一位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
可以肯定的是,熊逸是个有点社恐的读书人,几十年如一日,窝在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里埋头读书,写书。这样的人,在这个名气等于流量,流量等于金钱的时代,总是可敬的。
而我为什么推荐《资治通鉴熊逸版》,主要还是因为这书看了不会犯困。熊逸把编年体史书做成了问题导向,把历史故事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一一作了解读。

我举个例子,你们就知道为何鸡娃不如看看《资治通鉴熊逸版》。

想必大家都知道秦朝二世而亡吧。大家基本都将秦朝的灭亡推到胡亥头上,认为如果李斯和赵高不立胡亥,公子扶苏能够顺利登基,就没刘邦什么事了。
但有没有人想过,秦始皇当初一统天下,连律法都颁布了,文字和度量衡都统一了,并且秦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又有李斯这样的名相辅佐,胡亥就算再脓包,也不至于咣当一下就把老爹留下来的锅给砸了吧?好歹那看起来是个不锈钢的锅,砸锅是不是也要凭本事的?
从《资治通鉴》看,胡亥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享乐主义者。他对赵高说: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安宗庙而乐万姓,长有天下,终吾年寿,其道可乎?
意思是人生如白驹过隙,我既然已经君临天下,余生就只想吃好喝好,听听音乐,尽量让我快活快活,一直到老,不行吗?
这个要求过分吗?这个要求来自于一个皇帝,过分吗?当然不过分。
就像一个富二代,爸爸留下了一个完整的企业,一套稳定运转的领导班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输于2马的亿万贯家财,而他的目标仅仅是躺平,这不过分吧?
结果就连这也没能做到。为什么呢?
因为他爹留下的这套班子,虽然高度集权,但同样也需要领导者有一定的决策力和前瞻性,而他没有。他决定依靠赵高。
赵高虽然我们都知道他是个大奸臣,但他很会包装自己,他说:陛下严法而苛刑,令有罪者相坐,诛灭大臣及宗室,然后收举遗民,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此则阴德归陛下,害除而奸谋塞,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陛下则高枕肆志宠乐矣。计莫出于此。
你们看,赵高讲话很有艺术,这段话里有些是真理,比如严明律法,收拢遗民,让穷人有钱,低贱的人变得高贵,除奸谋塞。问题是,这句话胡亥一认同,就给了赵高铲除异己的权利。谁是奸佞,谁值得亲信,谁说了算?赵高!于是就有了指鹿为马。
看到没有,很多毒药是下在鸡汤里让人喝下去的。赵高本来啥也不是,只是个掌管印章的小官,这下得到了尚方宝剑,才开始为所欲为。
以史为鉴,各位父母,尤其是有点家底的父母,其实并不怕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就怕孩子被割9菜,我们一定要明白:小孩可以躺平,但一定要让他保持清醒,不能轻易被骗。要他学会在看似绝对正确的话里,甄别出哪些东西,信了就相当于吃药了。
包括我们自己,都要知道,很多鸡汤,是别人专门炖出来的。天下没有免费的鸡汤,这个鸡汤里必定有些鸡骨头,容易让我们卡到喉咙。比如某人说的,996是福报,年轻人要先卖命。信了就傻了。
当然,这只是《资治通鉴熊逸版》中的沧海一粟。里面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比如财主老爷吕公为什么会把女儿吕雉嫁给小混混一样的刘邦。
鸡娃容易生气,盯娃读书,不如自己读读书。就算留不了万贯家财给儿孙,起码也能给他出出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