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相关
2022.4.29
最近零零散散地在找日剧看。没有看到《野猪大改造》之前我是不会想动手提这事的。虽然还未看完,但已经有不少令人思考和感动之处。
“活下去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啊”。修二鼓励小谷的话,包括小谷的遭遇,都引起我极大共鸣。甚至对柳树的留恋,对他人一丁点好意的感动。那时的迷茫、自我意识的觉醒、矛盾、对谎言的犹豫。
我想真实的我,内心深处依旧停留在青春时期。那几年太孤独了,充满了与学校、与家庭的对抗,而且自身是多么无能为力,还有希望与破灭。
我的青春令自己心碎。但真挚、热情、勇敢是不曾变的。这才是我难以融于成人世界的原因吗?不不,我其实从未有过“融入”任何世界的体验。无论在哪儿,自己都是“外人”,或许本质原因在于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参照他人。从未坚定过自己是谁,才会在无序的参照系中迷失吧。“自我”对我而言来得太迟了。可以想象有多少人活在群体意识中。并非坏事,只要一个人有坚定的理由活下去。
但自己一些经历好似注定不可能像普通人。心事重,那是必定了。谁能轻易和这样的我对等交流呢。想到了Mark Neville(英国“战地”摄影家,在UAL做过讲座)。有过那些经历的人,若能通过思考/治疗活下去,本身已是幸事,要想与他人建立稳定的关系,真的是很难吧。这样的人,若没有其他assets,别人凭什么垂怜挽扶。要知道大多数人也在自身的人生沼泽中。
这就是成长吗?此后,那个迷茫、摇摆、热情的少年才能安心地“平稳”下去。或迫于无奈,或自主选择一个停泊之处convincingly。区别在这里吧,有还是没有选择。尽管无选择不见得是坏事。
2022.5.14
我看学生时代的电视剧容易哭。因为那时的自己太无助。许多内容连其救赎都满是共鸣。除了无助还有混沌。发生了太多事,好像到现在才慢慢明白。
2022.5.19
为什么会“青春崇拜”呢?因为自那之后,就是社会的腥风血雨以及家庭的繁琐与责任。
那种纯粹确实有美好之处。可是,那也意味着茫然失措。好的心意并不等于好的办法和途径。太多原生家庭遗留的问题将从青春期开始凸显。若要说真的多美好,我是否认的。
太多无奈和迷失才是真的。当它们褪去,青春才是真的过去了吧。我是一直期望长大、独立的。现在,几乎终于摆脱了故土的消极影响。我才不愿再回到那个脆弱不堪的过去。
所以,青春到底令我怀念什么呢?
青春,让我同情。若没有家人的支持、良师、益友、兴趣,那真的是极惨淡的。哪儿有什么可煽情的呢?我现在能主宰自己的人生了,这才是自由呢。
过去,真的,太,惨,了。
2022.6.3
其实我一直好奇怀念日剧中“青春”的人到底在怀念什么呢。这问题我之前是想过的。那些人大概认为步入工作、婚姻是一种“结束”,或是进入了稳定的、没有太多变化的状态。许多职场剧、婚姻家庭剧当然也说明了这一想法是错误的。
然后我忽然意识到现在的自己如此不相信纯粹了。这才是青春的结束吧。青春之所以美好,哪怕经历悲伤、失去、不会爱他人和自己,但对世界对认知是纯粹的。长大后的世故与“成熟”反而令自己悲伤。
如果说爱一个人就是去保护ta,那么,这番赤子的纯真才是值得守护的。这意味着坦诚、共同对情感的信仰,任何不被修复和维护的伤害都将不停消磨掉最初的单纯,随之而来的失望、麻木和放弃。
而那份赤子心,真的是我不愿失去的。
正确做法,或许是,永远真诚待人,但不轻易投入重要的承诺,一旦投入,就只有对绝对坦诚的期待,否则就不要让不负责的自己或者他人随意开启。
当然,一份真挚又匹配的情感是可遇不可求。我能做的,是让自己不世故,不随波逐流,同时越来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