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纳选择的终老之城:亚眠
【科幻小说之父的故居】
1828年儒勒·凡尔纳生于南特,1875年定居妻子的故乡亚眠,直到1905年去世。
还在不识多少字时,就接触到他的作品:中午12点的[长篇小说连续广播]节目。
那时每天盼着那半小时去打开脑子里的大门,让想象力冲出去。
等做了母亲,又陪娃读。2016年的卢瓦尔河谷之行中,一起去了机械乐园,

曾经很迷信专家推荐的经典,但青春时依然不争气地,为了文学课抱读《追忆似水流年》,居然留着口水睡着……还是开篇就困,屡翻屡倒的那种……
但,就是喜欢凡尔纳,因为,那困在大院里,从家到学校步行7分钟的周而复始的年少日子里,他带来梦想。


看到这座雕像,很感喟:孩子多么需要被正确引导。
【跨越世纪的城市骄傲】
在亚眠,市政厅前矗立着儒勒·凡尔纳的雕像


街头指路牌从各方向引导着,他故居的方向。


门票6欧元,9点开门,第一个进。



房子很大,



因为从儒勒·凡尔纳34岁起,出版商赫泽尔父子就开始合作,用版税给了作家舒适的生活和安谧的创作环境,以及各种技术支持。


书房地面是整张世界地图,标注的线路,是凡尔纳在构思《环游地球80天》时的各种调整
很惊讶地知道凡尔纳从未远行,他所有的资料都来自于阅读!介绍说他用做卡片的形式摘抄探险家和国际商人们的见闻录,柜子里有上万条分类……

突然间的恍然是:因为从小对他著作的痴迷,自己在成年后就以旅行为追求,到达过世界上110个国家。

在凡尔纳生平介绍中讲:他母亲的家族经营航运业,在他11岁时,得知有船要去印度,就偷偷离家,没想到还未到港口,就被父亲截获。
于是:‘旅行成为梦想”。
作为曾经的美术编辑,最惊讶是,现在看到的插图和海报,从绘制到印刷简直是无电脑时代的创作神奇!

相互成全的前提是彼此懂得,精神层面的享受首先是相信未来会更好,并且,愿意乐在其中地去探索。

顶楼布置得像梦幻屋




意外得知还有这么多部电影

其中1954年版还得了奥斯卡奖。
居然都没看过,回家要补课。
离开故居去皮卡第博物馆,正好有他的特展

步行去的路上遇到再创作




初秋的阳光太好


于是恐怖章鱼的体积示意雕塑,也觉得呵呵哒
艺术家致敬的方式是本土再创作:版画里入侵的大楼,就是火车站前那幢,高到在老城里突兀存在的。


展览很棒

真心喜欢,是真正不易。
在版本介绍部分,提到凡尔纳作品在全球的被翻译量超过莎士比亚,仅次于阿加莎,在全球作家中排第二。



去吃饭又遇到再创作

想来:应该是读他书的一代一代孩子长大,从事了各种工作,但记忆里都有童年的科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