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博士分享考博成功经验
作为中央党校在读博士,偶然发现自己几年前写的考博经验分享在网上被多次转载和分享,有些激动。回首过往,有不少学弟学妹询问我中央党校考博的情况,自己在最近几年也陆续帮助几位学弟学妹成功考进了中央党校,这种成就感确实美妙至极。在一位师弟的建议下,决定把自己这几年既做“考生”,又当“老师”的经验分享一下,不知道这次的转载量跟上次比如何?
疫情影响,2020-2022年连续三年中央党校考博初试(笔试)均为线上进行,2023年开始,中央党校考博初试恢复线下。近几年,中央党校考博专业课变化不大,侧重考查考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常见的题型为论述题,对于理论基础较好的考生难度一般,对于基础较差的考生难度较大。中央党校考博英语难度较大,时间紧,难度大,笔试一般会刷掉较多考生。2023年开始,英语笔试开始考查专业英语,各个专业考的内容和题型都不一样,参加了2023年英语笔试的同学都感觉措手不及。
中央党校2023年有三个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对硕士专业的限制,这已经将一大批实力强悍的对手拒之门外,其余所有专业对本硕专业是没有限制的。总的来说,中央党校博士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对考定向(在职)博士的考生。近几年报考的同学也越来越多,招生人数和定向生上限人数也呈现扩招趋势。根据这几年的经验,就以下几点进行分享。
一、选择 + 努力
考中央党校,尤其是想考定向(在职)博士的考生,应该到“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官网看近两年招生简章详细了解,因为个别专业定向人数招生较少,竞争激烈,个别专业对硕士学科有限制,考生应该先充分了解。确定所考专业之后,就可以购买材料正式进入备考阶段。借用自己几年前的话:“考博就像蒙着眼睛赛跑,不知道对手在哪里,尽管向前冲,到终点竟然发现自己是第一名!”既然决定要考博,就应该知道这是一条自己走的路,没有人陪伴,只能自己奋力前行。考博除了考查考生的实力,更考验考生们的心态,从决定考博到参加面试,不断有人退出这场战斗。所以,胜利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
二、专业课、英语、复习资料
中央党校考博专业课题型比较统一,一般为论述题,侧重考查考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对于理论基础较好的考生难度一般,对于基础较差的考生难度较大。中央党校考博专业课只规定了考试科目,没有推荐任何参考书目,而且复习内容较多且比较琐碎,但是考试不会全部考,有些考生可能拿本书从头看到尾再去背,其实完全没必要,很多内容是不会考的。
中央党校考博英语难度较大。2019年之前,题型较多,难度系数较高。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题型多为阅读理解(用英语回答问题)和翻译,特点是时间紧、难度大。2023年英语考试改革,各个专业英语考试考查专业英语,各个专业英语考试题型有所差异,具体包含:词汇解释、英译汉、汉译英、阅读理解、写作等。英语考试考察内容与报考专业联系紧密,难度较大。
关于复习资料。网上有很多关于中央党校考博专业课和英语的备考资料,有精华也有糟粕,需要各位认真筛选,而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考生手里的备考资料的价值也有待商榷。中央党校不提供任何参考书籍和资料,所以备考的考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来打赢这场“信息战”。很多考进党校的学弟学妹是在淘宝上购买的自得考博的资料,个人也比较推荐。我看过自得考博编写的专业课真题解析,还是挺专业的,不过好像只有几个专业是有真题解析的。
有几位参加过自得考博一对一辅导的学弟学妹分享,说他们的辅导比较专业,讲解的都是笔试重点,过线是没有问题,考高分就看自己掌握的情况,而且会帮助推荐资料和参考书以及制定阶段性学习规划。说句实话,选择复习资料很重要,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更难,自得考博的历年真题是很不错的。此外,再配上报考专业几本经典书籍,机械工业出版社编写的考博英语10000词等就足够了。
比如政治经济学专业,除了自得考博的真题解析、基础讲义和重点题目汇编,再配上一本鲁从明编写的《资本论的思想精华和伟大生命力》就足够了,基本不用买太多资料,其他专业也是一样。不同专业考察内容不一样,但党校专业课笔试有个相同点,就是理论问题与时事热点的紧密结合,一定要注意当年的重要会议和时事热点问题,多看一些权威期刊报纸关于热点问题的解读,会有很大帮助。
三、关于联系导师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很直接:“不用!”中央党校网站上没有相关导师的联系方式,研招办的老师很客气地说不提供导师的联系方式,这就到了“八仙过海”的时候了,如果读者朋友有足够的关系能够联系到心仪的导师,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中央党校材料审核、初试(笔试)、复试(面试)是非常公平的,大多数被录取的考生是没有联系导师的,这一点考生大可放心。而且,中央党校的博导基本上是不对外公开联系方式的。个人认为,能够联系到导师的考生寥寥无几,踏踏实实复习,初试考个高分才是王道!
四、材料审核和面试
中央党校材料审核难度不大,考生手里有研究课题、调研项目及报告撰写、学术论文(核心和普a均可)、学术著作等科研成果的话,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通过材料审核的。如果没有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通过的可能性较低。很多考进来的学弟学妹在提交材料的时候,科研成果也不是很多,但是都通过了。
篇幅有限,暂时分享这么多内容,希望能对心仪中央党校的同学有所帮助。个人认为,党校的考博秘诀为“60%的初试 + 40%的复试”,初试要尽可能考高分,复试好好表现!就考博而言,中央党校是相对公平的,只要你坚持不懈,就有很大的机会考进来。祝愿各位考生顺利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