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投了4部,入围3部短片—「植白说」HiShorts! 成长单元导演阮陈金访谈 vol.7

在电影领域中,年轻导演以成长为主线,借着银幕展示着自身蜕变的旅程。电影不仅是他们的创作,更是见证着他们的成长轨迹,每一帧画面都是生命中的一次沉淀。这群年轻导演,如电影中的主人公,透过银幕传达着青春的躁动,将成长与电影巧妙交织,谱写出富有深情的艺术篇章。
过去的6年时间里,HiShorts! 在关注新锐短片作品的同时,也不忘跟进一批潜心积淀的青年导演,记录着他们的成长足迹。HiShorts!「成长单元」聚焦青年导演成长,是从当下引渡到未来,从短片走向长片特别设置的孵化机制。


从一开始的10组,一直到去年的80余组,「成长单元」序列导演的队伍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青年导演在「成长单元」中获得展现自身才华的机会,也得到了评委、观众们的无数认可。未来,我们或还将以联合出品等形式帮助导演持续孵化运营更多项目。「植白说」也和我们一同,鼓励年轻的电影人们挖掘内在潜力,发挥出自己的韧劲和积极向阳的力量,进阶为更好的自己。

新的一年,HiShorts! 和「植白说」以“成长”为题,邀请持续参加HiShorts! 厦门短片周的导演进行对话。鼓励年轻导演回溯自身创作历程,探索自我,表达自我,同时也让HiShorts! 成为一个了解、鼓励和陪伴年轻导演成长的平台。
第七期【植白说·对话青年导演】我们请到阮陈金导演,他是2022 HiShorts! 厦门短片周成长单元入围导演。阮陈金此前的短片《纳塔河上的太阳花》也入围了2021年HiShorts! 厦门短片周纪录单元,2022年又凭借新的短片《荒山夜话》入围实验单元。近日,阮陈金导演的新作品《虚掩的门》也制作完成,同名展览即将开展。

《荒山夜话》讲述了青年阿朗来到山中寻找宋朝名将杨六郎的庙无果,却意外邂逅杨六郎的魂魄,得知杨六郎落魄于此山中,和那些无名无姓的士兵围火取暖,阿朗和杨六郎开始了一场漫长又短暂的对话。
在去年HiShorts! 厦门短片周的现场,我们见到阮陈金导演,他是最早来到鼓浪屿的导演之一。我们和他聊了聊从纪录短片《纳塔河上的太阳花》到实验短片《荒山夜话》,这中间的创作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对他来说,短片类型的转变又是否是一种成长?

HiShorts!:您在创作上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您是怎么克服的?
阮陈金:在创作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许多挑战。一方面,我在不断思考影片的拍摄目的和意义,有时会感到困惑。另一方面,受到器材和资金的限制,可能会遇到找不到合适的相机、没有脚架、没有专业摄影师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自己全盘负责,来处理这些问题。有时也需要寻求朋友的帮助,他们可能会从四面八方来帮忙。这种合作和支持是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使我能够克服挑战,完成作品。

HiShorts!:您觉得自己现在的创作和您在最开始创作初期相比有什么变化吗?
阮陈金:最初,我是从事动画领域的,培养了一种匠人的情怀,专注致力于我所从事的工作。做动画就专门做动画,做定格动画就专门做定格动画,定格动画有木偶动画,还有一些材料动画,我当时一直在从事木偶动画。
到了2016年,因为接触了一些当代艺术的东西,我的创作方向发生了改变。出于偶然,一些诗歌、有质感的材料以及一些要传达的故事被我串联在一起,思路一下打开了,现在我觉得拍摄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一个作品。
HiShorts!:您的作品《荒山夜话》入围了2022HiShorts! 实验单元,您在这部短片中也进行了一些实验性的尝试,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荒山夜话》吗?
阮陈金:《荒山夜话》的灵感来源于我前往厦门的一个叫做白交祠的村庄,参与了一个乡村改造的墙绘项目。我们白天去画画,晚上就去山里面去转悠,无意中听说这个山里面有一个寺庙——文庙,专门供奉宋朝的一个将领叫杨六郎。我们就去找这个庙,但是找不到。后来,我们得知这座庙的名字实际上并不是杨六郎庙,也没有杨六郎的神像。

我一开始就是记录我朋友去寻找这个庙的过程,我当时有两个朋友,一个朋友一边寻找,一边会念念有词地念他写的诗歌。有一次他说,有一个朋友问他,你今年过年回不回家了,他就说今年过年不回家,如果回家的话就是在离家10里地的地方请爸妈吃顿饭,然后他就走了。
这个画面马上印在我的脑海里面,我想象他在离家10里的一个荒郊野外马路边上,请他父母吃饭,吃完饭,各自告别,连自己家都没回去。
后面他过了一段时间又跟我说,他回去了,但是因为没有打疫苗,村里的人害怕被传染,就说一定要打疫苗才能回去,所以他回不去。他说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我们自己,同时也让我想到了为什么这位杨六郎在深山中的庙宇里没有神像,也没有留下他的名字。
刚好这时候旁边的朋友之前算过命,算命人说他以前是一个将军,曾经在咸阳以西100里的点将台,领兵两万。我就说,既然是你前世是个将军,为何不来扮演这位杨六郎呢?正好在场还有一个朋友,他来扮演阿郎——半路遇到杨六郎的人。就这样《荒山夜话》的剧情马上就构建起来了。

杨六郎为什么会出现在深山里面?是因为战争还是因为他回不了自己的故土?还是因为这里也有他的一个亲人?我在思考过程中开始筹备拍摄。
阿郎在路上寻找过程中遇到杨六郎的魂魄,接着杨六郎就告诉阿郎,听说这里有自己的亲人,他想回来看看这个亲人。后来发现庙宇里没有自己的神像后,他感觉很失落,慢慢迷失在这片荒山里。随后和阿郎产生了一些对话,他们聊家常聊自己的亲人,杨六郎也聊了他死去的士兵。这部短片纪录的元素,也有剧情的部分,有一些没有办法实现的部分就用动画来替代,所以总体像一个实验片、纪录片和剧情片的结合。

当地有一个习俗是,人死了之后要做一些仪式。这些仪式里面有一些色彩很鲜艳明快的图案,包括仙鹤、松树,还有一些纸房子。祭祀者会把这些图案做成造型拿去烧掉,烧掉之后的东西就相当是寄送到阴曹地府,送给那些死去的亲人。
这让我联想到一种区分生死的方式。我想用明快的颜色或者很平面化的视觉形象去表现人活着,用一片轻飘飘像羽毛一样的状态来表现死亡,就是一堆火,烧掉之后什么都没有了。

HiShorts!:您之前入围HiShorts! 的《纳塔河上的太阳花》是纪录短片,《荒山夜话》是实验短片,您从拍摄纪录短片到拍摄实验短片,这个其中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阮陈金:这个转变的原因在于我不断向前迈出一步。刚开始,我只局限在自己既定的框框里,例如拍摄纪录片,从中提取一些画面来做制作动画。有一次,我参加了HiShorts!的活动,有观众问我“和之前的作品相比,成长发生在哪里?”我当时愣住了,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并没有进步成长。我当时告诉他我感觉没有成长,甚至觉得自己在倒退。那天过后,我开始深入思考什么是成长。
成长有时候意味着学会用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来处理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此外,它也意味着要回归到自己创作的初衷,去做一些积极的尝试和改变。事实上说到成长,我感觉自己尚未完全成熟,因为每当我完成一个作品后,我总觉得还有更多的空间可以提升,还可以做得更好。

HiShorts!:其实对您来说,这也是一个一直在自我挑战的过程。那么您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实现这样的自我挑战?
阮陈金:尝试各种不同的事物,具备一颗开放的心态。就比如说HiShorts! ,为什么我们会有音乐单元、纪录单元和实验单元,而其他电影节没有呢?这就是一种包容的体现。
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这种心态。有时候,一些想法和创意可能看似与我们本职的创作方向不太相关,但如果我们以认真的态度去思考,并具备包容的心态来处理社会上发生的事情,最终可以将它们融入我们自己的创作,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HiShorts!:您在今后的创作中有什么想尝试的其他类型的作品吗?
阮陈金:童话。因为这一块我没有尝试过。童话完全是不真实的世界,没有太多现实的东西,现实只是一个辅佐作用。就好像是你要把看到的表象完全给解剖开,直观地触及事物的本质。如果能够将这种本质拍摄出来,用纯粹的方式呈现,你可能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我曾阅读过一本相关的书,《人子》,讲述的是一个少女被选中作为祭祀的贡品,被送上高山。在山上,她脱去衣服,慢慢地与山神融为一体,体验到一种奇妙的感受。在她看来,这种经历非常美妙,因为她相信自己的死亡将给族人带来生存的希望,她愿意融入死亡之中,与山神结合成夫妻。但在外界看来,这就是犯罪,是将一个人推向死亡。
今村昌平的电影《楢山节考》也是一个类似的情节。在所有人看来,那位老人应该去世,然而在我们文明社会的观念中,这位老人应该被善待,应该在家中老年生活,而不应该因为他不再有用而被送到山上,被鹰吃掉。因此,这是一个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电影人最难做到的是极端的纯粹,我们现在只能尝试一些新的可能性,探索电影创作的未来。

HiShorts!:您为什么会一直选择坚持投片HiShorts?
阮陈金:一方面是我觉得这个HiShorts! 厦门短片周还是有很大的包容性,每次投片都感觉像是回去见见老朋友,而且很奇怪,每次投片都能被选上,我也很意外,因为有的时候觉得我拍得也不是那么好。也会因为得到认可感到很开心。
成长单元陪伴青年导演成长,从当下引渡到未来,是从短片走向长片特别设置的孵化机制。持续创作需要青年导演的耐力、创造力和定力,是一个潜心扎根,奋力成长的历程,正像「植白说」赋能潜能,陪伴青年人成长,挖掘出内在潜力。生活无所【畏】,就要【植白说】!
作为2022年成长单元合作伙伴,「植白说」特别为HiShorts! 福利加码。
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小植,报HiShorts! 专属口令“植白说的HiShorts! 限定福利”即可9.9元购整箱椰子汁、燕麦乳等饮品,还有机会免费得植白说帆布袋、水杯等周边。



HiShorts! 厦门短片周是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最具品牌公信力的短片节展品牌,以“国际化、年轻化、中国美”为特色,在厦门市影视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HiShorts! 成功在厦门思明区、同安区、翔安区落地4届,活动包含竞赛、展映、论坛、市场、成长、社交6大板块,成为每年金鸡之后厦门最具吸引力的全国性青年电影文化活动。
经过4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HiShorts! 探索出一套适合短片竞赛的评审体系:每年征集来自90多个国家、4000部以上短片,内容辐射剧情、纪录、动画、实验、商业、音乐六大单元;当代艺术家徐冰出任艺术顾问、韩国导演李沧东、张律、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叶锦添、《方形》导演Ruben Ostlund、导演李少红、张杨、章明、郑大圣、香港作家陈冠中先后担纲终审,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制度得到了业界认可,成为2020豆瓣电影官方唯一合作影展,财新传媒社长胡舒立出席活动现场。
自诞生以来 HiShorts! 始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力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风气之先:连续两年完成了最大规模的短片线下展映,在厦门放映150部短片,20部左右长片,13场映后交流和12场跨界论坛等,在全国已经连续举办了各类展映活动超过800场,并开创性地将跑步、音乐、读书会等形式引入电影节,2020年更是启动了全国最大规模的音乐影像放映,并设有政府晚宴、导演酒会、星光红毯、颁奖典礼等丰富的大型活动,策展理念先锋前卫,内容丰富、跨界多元,吸引了国内电影、纪录片、动画、音乐、文学、艺术、学界、媒体等各行业领袖。
下一个10年,HiShorts! 将致力于探索出一条青年影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在不远的将来将HiShorts! 打造成为“有态度,有调性,有追求,有远见”的内容平台,以在影像媒介领域探索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复兴,引领未来青年文化新趋势。
- The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