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十年,终将到来的上海之行
陈文茜说:人生的一端在居住地,另一端在原始。只有旅行,可以找到原始。旅行不只是七嘴八舌的观光导游,它其实是一种哲学。它代表探索人生,你的,他人的,现代的,古代的。旅行的最大好处之一,你可以撷取人生美好的段落,到一个城市选择你想要的角落;到一个国家,想象一段沉醉的文明。我们在一个熟悉的地点,难免感到窒息,我们被迫承受一切,没得选择,总想逃避;旅行不同,它像朗读一首诗,不需经历太繁复的转折,句子短,却美不胜收。每一个旅行地点,都好似与你发生恋情的某段回忆,虽缠绵不断却见好就收。
2013年,中途转机,路过上海。半天闲暇,迅速浏览了上海博物馆、外滩、豫园,吃了蟹粉小笼包,拍了美美的照片。自然而然的亲近感,像个老朋友其实却从未曾相见。从小,听闻它的历史和传闻,对它更多的是想象,完全没有具象的认知。在那个无拘束的年纪,想象和现实的感觉重合了,新奇兴奋,以及它彻骨的寒冷在十年后的今天依旧历历在目。
今年,有机会去上海出差,错过,些许遗憾充斥着不能远行的夏天。突然发现,有些事未能成行,确实是时机未到,想起距离上一次已是十年前,不觉心中一颤,十年匆匆而过。十年,两次为人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三个月未远行,于是在一个秋日的晨曦,迅速订了机酒,正如每次带孩子们的说走就走,定下了大部分的行程。十年,一些事变了,又仿佛一切都没改变。申城初秋的天气是怡人的,不用刻意防晒,还能穿半袖和短裙,早晚的凉爽似乎提示着秋天来了,四季分明。给孩子们整理了风格统一的行装,带上《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给自己带上路遥的散文集《早晨从中午开始》,提前做了一点攻略,每次对于去过的地方多些了解比单纯看景色会欣喜很多。
上海6天,完全能深度游。带着孩子和书籍,开启一家四口旅行模式。人们常说,外出旅行能考验人与人是否契合,好在和粑粑在一起20年,大概都能了解彼此的点在哪里,新鲜的环境和舒适的安排也让人完全放松下来,气氛一直是融洽的。
第一日:8:00-12:00北京南-上海南,蟹黄面+上海自然博物馆+粑粑生日
如果时间允许,还是更喜欢坐动车,有一种奔驰在陆地上的踏实感。看着窗外略过美如画的景色,想入非非。途径滁州,听着恩恩背诵一首《滁州西涧》,也是别样的享受,在路上的美妙体验又增加了一项。下了动车,预定了走路就能到的上海漫心酒店,文艺小资,早点也很好吃,恩恩回来还一直念念不忘。当天正好是粑粑生日,预约了蟹上黄.蟹黄面(静安寺店)的蟹黄面和蟹黄捞饭,相较于大名鼎鼎的蟹黄面,我反而更喜欢清新爽口的甜虾,有一种南方人的细腻,满足味蕾的同时更多的是满足好奇心。






午饭后,利用半天时间,逛了上海市自然博物馆。不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感受新鲜环境和开放文化带来的刺激,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感受和情感都会越来越丰富的吧,遗憾的是没品尝上自然博物馆的咖啡和文创雪糕。






晚上给粑粑过了生日,每年生日都是假期,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吃了爱的酒酿圆子、东坡肉,甜腻到了心里。有了孩子们之后,与其说带她们看更精彩的世界、吃更多的美食,其实也是在弥补自己的缺失。身为父母后,付出真的比独享更喜悦。



第二日:8:00-8:25上海—苏州。苏州博物馆(西区)+平江路+虎丘风景区
江浙沪交通十分便利,周边资源也是丰富。肯定要抽出一天时间在周边转转,此时杭州正在举办亚运会,热度太高,苏州就成为了首选。首先提前预约了苏州博物馆(西区),新的场馆带给人的体验也是新鲜的,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也是有了具象的体验。累了在苏博的咖啡馆坐坐,走走停停,品味咖啡的同时可以沉淀下来。孩子们还参加了苏州博物馆的寻宝活动,通过寻宝了解了姑苏城的历史,还吃到了好吃的文创雪糕,回忆也是甜的吧。其次,平江路是随机选择的,现在的特色街区大多都打造成了美食一条街,由于物流发达,小吃的味道相差无几,人多了体验感不太好,但是也感受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最后选择去了虎丘风景区,江南的景色一览无遗。个人觉得,多户外活动对孩子的性格养成、视力保护都是百利无一害,而且户外风景区即使人流过多也不至于太影响观感,相较于园林之类的狭小空间空气的对流还是强烈的。苏州一整日,获得感也是满满。














第三日:上海朵云书院+过江轮渡+城隍庙小吃+海南椰子鸡
由于比较随性,带娃的旅行也很佛系。临行前刷视频软件,看到了在上海中心大厦55层的朵云书院,既是咖啡馆,又是书店,还能俯瞰上海全景。对于咖啡馆和书店控来说,这是必打卡的。于是第一时间约了上午的时段,除了书没那么多之外,其它的没让人失望,记忆中对于上海黄浦江的印象浮现于眼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随后体验了过江轮渡,吹着黄浦江的风,仿佛烦恼都被吹的烟消云散了。看着人们现在还是以这样的方式渡江,一种传统和现代的交融具象化的体现了出来。一座城市,之所以迷人,就在于它能容纳百川,能包容各种文化吧。
之后路过城隍庙,吃了小吃,一如十年之前的难吃,感觉遇到了小笼包刺客。人多到也有些窒息,于是果断退了买了的豫园门票。为了弥补白天吃很差的遗憾,晚餐粑粑选了酒店附近的海南椰子鸡,环境清新典雅,和椰子鸡的滋补清淡相契合,没有了闹哄哄的人群,有一种一家四口过周末的怡然自得。



















第四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
记得那一年,香港迪士尼,从现实走进童话世界,给了20几岁人生一次美好的回忆,不过年少时期,还是有些许的拧巴和纠结。上野千鹤子说:“所谓青春,大概就是身在其中却毫不珍惜,唯有多年后回首,才让人胸中一紧的东西吧。”确实如此:年轻的时候太多的达不成、生活的不自如,自处时的不自恰,给青春的记忆涂上了灰色。如今,再去迪士尼,少了年少时的兴奋,多了一些包容,心境变得沉稳了很多。带着两个年幼的小姑娘,看着她们喜悦,也能被感染,一切仿佛都是从头来过,不同的是现在很自如、很坦然。早晨6点30酒店出发,晚上11点回到酒店,一天童话世界体验的淋漓尽致。























第五日:徐家汇天主教堂+徐家汇书院+武康大楼+大隐书局+上海交通大学+外滩
可能是外国文学专业,虽然对于宗教一窍不通,但是对于教堂之类的建筑很喜爱。国内的教堂大多都是小小的,个人觉得没有宗教信仰不一定非要进去,仅仅观赏外观就能让人很愉悦。在教堂广场的椅子上摊开一本书,一边看落叶感受四季的变换一边阅读,年轻的木心在纽约中央公园的照片,以及给陈丹青们讲授外国文学史的画面又跃然纸上。徐家汇教堂旁边就是徐家汇书院,简直能一举两得。午饭吃了有日式风格的烤肉,看着大屏幕上放着《海贼王》,秒回青春年少。午饭后,步行至淮海中路,看到了武康大楼、逛了大隐书局,又溜达到上海交通大学,在交大校园想象着以后孩子们上大学的场景,仿佛时光又轮回了。


















第六日:返程。旅途中看完了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被作家的创作历程感动。仿佛,他就是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而生,在完成作品和继续生命之间选择了前者。人如何能在欢闹中融入,又如何能在孤独时自恰,确实是需要不断修炼的。
他说:我的最大爱好是沉思默想。可以一个人长时间地独处而感到身心愉快。独享欢乐是一种愉快,独自忧伤(模糊的)也是一种愉快,孤独的时候,精神不会是一片纯粹的空白,它仍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情绪上的大欢乐和大悲痛往往都在孤独中产生。孤独中,思维可以不依照逻辑进行。孤独更多地产生人生的诗情——激昂的和伤感伤痛的诗情。孤独可以使人的思想向更遥远更深邃的地方伸展,也能使你对自己或环境作更透彻的认识和检讨。


一段旅程,有美景、有人文、有书籍、有美食,更有孩子们清澈的眼神和汲取新知识的喜悦,怎么能不圆满呢?接下来的成长时光,让我们继续一段又一段新奇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