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记
我是一个缺爱、缺乏安全感的人。这样的人,要么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小孩,要么就是成长为暴躁的大人。人,是环境塑造的产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内向和外向是由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决定的。
我现在拒绝和父母沟通,是一种逃避,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在这样的家庭里,我被喜怒无常所折磨,做事得看脸色,总是活得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小时候,晚上你不能和最亲近的同伴睡,否则你会被无情地从床上拖出去;作为农村小孩,你不能用手捉青蛙,否则会迎来一顿臭骂;你不能尽情地享受冰淇淋和路边摊,因为那不健康,更何况自己还长得像头猪;每年暑假,作为留守儿童去父母打工的城市见见世面,去之前是满心期待,而回时总是郁郁寡欢,因为没人知道你挨过几次皮带的毒打。当然,在并不是很长的亲子相处时间里,我相信也有温暖的对话,也有温馨的时光。但一件坏事所造成的深远的破坏可能十件好事都弥补不了。坏事如明月般耀眼,而好事则如星星那般黯淡无光。
稍微长大成人,有了一点力量后,我曾抱着天真的幻想,想改变他们,想让自己的父母成为书里的模样。但每一次尝试,换来的是更大的隔阂和更深的难以理解,直至决裂而彻底绝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你终于认清现实,你永远也无法改变他们。那为了不让他们伤害你,为了不再把经过漫长的岁月而产生的伤疤揭起,胆小而懦弱的你只能选择逃避。拒绝产生一切联系。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或许,这就是宿命。
开明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开朗的孩子。我嫉妒着,也恨着。原来,在有的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可以那么轻松平等地对话,子女的观点可以被那么重视。家长与小孩之间是合作,是沟通。没有暴力,没有恐吓,甚至没有难看的脸色。那样的家庭氛围真好,成员之间互相尽情热烈地夸赞,温和友善地提意见。那样的家庭是一个友爱的共同体,而我们只是被命运捉弄,迫不得已勉强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不可否认,他们是爱你的,只是用的方法是害人的。当我的意识觉醒后,看到他在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另一位,我多么想去保护他。但自己的能量还是太弱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重蹈自己的覆辙,经受和自己一样的苦难。那种无能为力感,那种产生的自责,真的生而为人。
你说我该怪他们吗?可他们又去怪谁呢?唯有接受才能心安。可接受了,然后呢,可以改变吗?真的好像有个充满安全感的家庭,能全方位地接纳自己,让自己拥有面对世界的勇气。虽然它不能保证你的成功,但却能给你好好享受生活的能力。
同时,我又是一个很有同理心的人。对大人的同理心来自于辛苦的农民工父母,对小孩的同理心来自于自我的投射。每当看到弱势群体,例如残疾人、精神病人、建筑工人、扫街人、农民、外卖骑手、快递从业人员、小摊小贩者,都心里不是滋味,因为他们在被人愚弄,他们的利益诉求发不出声,他们的付出和回报从来没有对等过。而每当看到小孩被大人的自私自利所折磨,看到他们的个性被压抑,纯真被侮辱,快乐被扭曲时,总是特别难过。他们成为了大人的工具,而没有被当做有尊严的人去看待。
我的能量就是这样汲取的少,消耗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