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同事好友相比,我属于相对理性消费的人,平时有记账习惯,除了每月工资预留出固定生活费用于通勤交通、工作日吃喝(家里吃喝基本由家属采购)、家居消耗品、买件衣服等;还给自己设立一个“小金库”,小奖金之类的入此账户用于“不属于日常”的额外消费,比如集中购买的服饰包包、护肤品,家里的大件,送亲友礼物等。进入11月,小金库几乎告罄,赫然发现过去10个月的额外消费达到了3.9万。金额虽不恐怖,但我自命极简主义者,生活费留得也算合理,孩子的花费有另外的账户,我的钱还是超预期地花掉了。不破不立,干脆来个“一年不买计划”。空洞的理念,往往难以持续,我试着记下每当强烈想买一个东西而最终没买时,我省下了多少钱,切实的数字更有激励性。过去7天,我竟然至少省下近3000元,说至少是因为没有统计衣服的金额,实在难以统计,买件毛衣,买个外套,买条裤子的念头在这7天里数十次出现,但想到我的“不买计划”也就放弃了,如果任性买了,又是几千块没了。●需求:诊断腰椎侧突及腰肌劳损,家属按摩力道不足。恰逢跟随多年的博主辞藻恳切、倾心推荐象术按摩仪,几乎为我定制,心动。●替代:避免久坐,常走动,每日踢腿、拉伸等方式强化腰肌力量,从根本上缓解腰痛。
●需求:喜欢的咖啡品牌,特惠活动300元=15杯咖啡,折合20/杯,比日常30/杯便宜不少,心动。●替代:先消耗历史充值余额100+,消耗完毕改喝办公室茶水间的免费咖啡。此前陆续充了800元,因为有充值反而增加了喝咖啡的频率,但其实并非咖啡爱好者。
●需求:家里有个普通的奔腾吹风机,几十块,用了好多年。近些年从戴森,到平替徕芬,到其他各种负离子、高转速吹风机,总觉得家里这个吹风机配不上自己了,想入手个新的。双十一博主强烈安利一款小众吹风机,心动。●替代:在家里这个奔腾坏掉之前继续使用,不买新的。其实这个吹风机完全够用,而且它足够小巧,完美适配卫生间的小抽屉,新款反而放不下,要找新的地方存放。
●需求:家里已有两套毛巾,每周清洗替换,使用近一年。约定俗成每年应该换新毛巾。●替代:争取再使用一年,保持清洗频率即可。父母那辈人,一条毛巾用几年也没说就生病了,现代人的某些“更新”讲究有些多余。
●需求:今年迷上棒球帽,买过3顶。好友做韩国代购在卖MLB帽子,看到流行的美拉德色、“必入”的灰色,心动。●替代:今年新买的3顶帽子为黑色、浅卡其、粉色,基本能覆盖各色衣服的搭配,此外库存还有美拉德色的渔夫帽,毛线帽等,把它们多多用起来,直到破损变形再考虑入新的。
●需求:从家到地铁站,有一段不长但需要交通工具的路程,春夏秋三季骑电动车,冬季寒冷,老想打车,单程十几块也不贵。●替代:戴好手套帽子,穿好羽绒服,加上电动车的棉披风,温度可以忍受,且骑电动车时间自由+环保;有直的公交,使用app工具可以控制赶车的时间,解决极端天气时的需求。每天省下往返30多块的打车费
●需求:儿童乐园meland,市场价198/次,此前参加充值活动,折合135/次。最近又搞活动充900玩9次折合100/次,想着冬天孩子的室内活动需求会增加,以及均摊心理,想再次充值。●替代:卡里余额够玩16次,工作日姥姥带娃喜欢去户外,周末才可能去一次,够用4个月。冬季交叉感染增多,即使冬天也应优先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对眼睛也有益。若充值,必然会增加去室内活动频次,或许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
不记录不发现,原来购物的念头如此频繁地出现。而不买,也并没有让我的生活受到任何不便利的影响。究其根本,“不买东西”并不是苛刻自己,而是珍惜既已拥有的东西。所谓极简, “简”的是物质累赘,避免乱花渐入迷人眼,让真正带来快乐的事物“极致”绽放。带来的体验不是做个修道士,反而获得了更丰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