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红场,走进克里姆林宫
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旅游,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最优先考虑的景点。不仅是因为它们国际知名度高,代表了前苏联和俄罗斯联邦的政治中心,同时这里也有太多的人文历史,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
红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克里姆林宫东北宫墙方位,南临莫斯科河,北面为国家历史博物馆,东侧为“古姆”(国营百货商店),靠近克里姆林宫宫墙中部为列宁墓。整个红场的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北宽南窄,南北长695米,东西宽130米,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虽然它的面积不算太大,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却非常高。
红场原名“托尔格”,意思是集市。它的前身是15世纪末伊凡三世在城东开拓的城外工商区。1517年,这里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火灾,因此广场曾被称作“火灾广场”。
到了16世纪,红场周边已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城镇,所有特别的庆典及仪式都在红场上举行。每逢宗教节日,克里姆林宫内的主教就从主教宫殿走出,穿过救世主塔门到红场南边的圣瓦西里教堂举行弥撒。1658年“红场”正式成为广场的名字,意为“美丽的广场”。
“红”这个字,在俄文中代表美丽或是欢庆的意思,而红场除了包含这两种浪漫的意义外,在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又染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列宁墓位于红场西南方,初建时为木结构,1930年改用石建。陵墓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碑石,净重60吨。1924年1月21日,列宁这位苏维埃国家的缔造者与世长辞,苏联政府和广大人民为了永远铭记领袖的丰功伟绩,决定永久地保存列宁的遗体供后人瞻仰。前苏联建筑大师休谢夫把陵墓设计成金字塔形,用红色代表列宁开创的革命事业,用黑色表达人民的哀思。陵墓内,列宁安详地躺在水晶棺内,仿佛正在休息。苏联解体后,很多图谋不轨的政客曾多次企图搬迁列宁墓,但却从没能得逞。
在列宁墓和红墙之间,安葬着斯大林、勃烈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加里宁、斯韦尔德洛夫、伏龙芝、捷尔任斯基和日丹诺夫等12位前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列宁墓的两侧还安葬着十月革命时牺牲的革命者和士兵。在红墙的墙壁里安放着许多著名人物的灰骨,他们是:元帅朱可夫,作家高尔基,革命家基洛夫、古比雪夫,科学家科罗廖夫,宇航员加加林,飞行员契加科夫,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世界妇女运动的先驱德国人蔡特金,美国作家的约翰.里德,日本共产主义者片山潜等。
在红场西北侧克里姆林宫红墙外,有一座建于1967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的无名烈士墓。深红色大理石陵墓上,有士兵头盔、桂枝和军旗的青铜雕塑,造型简洁明快而蕴意肃穆深长。墓前有一个凸型五星状的火炬,五星中央喷出的火焰,自点燃后一直燃烧到现在,从未熄灭过,它象征着烈士的精神永远光照人间。花岗岩平台上刻着一句话:“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两名神情庄重的持枪哨兵站在陵墓前,昼夜守护着烈士英灵。
作为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红场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也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之处,同时它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虽历经多次改造,但红场的地面上还是铺设着古老的条石,它们已被鞋底磨得光滑而凹凸不平。
红场阅兵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仪式了。1918年11月7日。为庆祝工农红军在前线的胜利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周年,莫斯科举行了首次阅兵,列宁和托洛斯基检阅了刚刚成立的苏维埃红军部队。1923年5月1日,这里举行了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阅兵式。在二战最困难的1941年,参加完红场大阅兵的士兵从这里直接走上了前线。二战后苏联确立了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日并决定将阅兵的日期定在这一天。从此,5月9日在红场阅兵成为传统。由于俄罗斯超强的军事实力,因此每次红场阅兵都引人注目。
“克里姆林”这个词,在俄语中意为“内城”,在蒙古语中意为“堡垒”。
作为曾经的俄国历代帝王的宫殿和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筑群,克里姆林宫的建筑形式融合了拜占庭、俄罗斯、巴洛克和希腊罗马等不同风格。
克里姆林宫是位于莫斯科心脏地带以教堂为主的一组建筑群,是俄罗斯联邦的象征、总统府的所在地、俄罗斯政权的中心。
从建成年代来看,它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筑群;从地理版图来看,它是莫斯科的心脏、整个俄罗斯的心脏。
克里姆林宫建在莫斯科最中心的博罗维茨基山岗上,南临莫斯科河,西北接亚历山大花园,东南与红场相连,面积27.5万平方米。红色的宫墙大致呈三角形,长2235米,高14米,厚6米,沿墙耸立着20座精美的塔楼,其中最壮观、最著名的是带有鸣钟的救世主塔楼。在最高的5座塔楼上各装了一颗直径6米的红宝石五角星,并内置5000瓦功率照明灯,令其闪闪红光昼夜可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克里姆林宫红星。
俄罗斯的历史不算漫长,却为克里姆林宫赋予了多重身份:它曾是俄国东正教的活动中心,曾是历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现在又是俄罗斯总统府和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地点。可以说,从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它见证了当年的莫斯科大公国是如何发展成为世界强国的全部历史。
复杂的身份与历史的变迁令这座庞大的建筑最终呈现为一组以教堂为主的建筑群。越过那道高大的宫墙,可以看到里面主要有大克里姆林宫、圣母升天大教堂、天使长教堂、报喜教堂、伊凡大钟楼、捷列姆诺依宫、武器库、大会堂、兵工厂与塔楼等。这些独立的建筑构成一组雄伟壮丽的艺术建筑群,同时也造就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组伟大作品。
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中最重要建筑。它建于15世纪,1839-1849年间又在旧宫原址上重建。这座面向莫斯科河的仿古典俄罗斯式白色建筑,由古老的安德烈夫斯基大厅和阿列克山德洛夫斯基大厅联结而成。宫殿的正中是饰有各种花纹图案的阁楼,上有高出主建筑物达13 米的紫铜圆顶,并立有旗杆,节假日则升国旗。从外部看它有三层高窗,内部实际上只有两层,呈长方形的平面内分布着露台环绕、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700个厅室。第一层正面大厅全用大理石、孔雀石装饰,陈列有青铜制品、精致瓷器和19世纪的家具。第二层辟有格奥尔基耶夫大厅、弗拉基米尔大厅和叶卡捷琳娜大厅,以前曾是皇家举行婚礼和沙皇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因为第二层的多棱大厅外墙均以多棱白石所砌,因而又名多棱宫。
中央教堂广场上分布着建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报喜教堂、伊凡大帝钟楼和多棱宫。
圣母升天大教堂曾经是俄罗斯的国教大教堂,安葬着多位主教,当伊凡雷帝给自己戴上沙皇的头衔以后,它又成了沙皇加冕的教堂。教堂内有三个宝座,其中两个分属伊凡四世和大主教,另一个则是历代沙皇在举行仪式时的座位。教堂的金色圆顶闪闪发光,墙壁和屋顶上绘有许多圣像画和彩色浮雕壁画,教堂里有一个精美的银制大吊灯,据说是为了庆祝夺回被拿破仑军队抢走的300千克黄金和5吨白银而特意建造。
圣母升天大教堂的南面是天使长教堂,这里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的墓地,大名鼎鼎的伊凡雷帝也葬在此处。
圣母领报大教堂原本为莫斯科公国大公及后来的沙皇家族的私人教堂,不对外开放。
广场的右边是天使报喜教堂,又名布拉戈维先斯基,靠近莫斯科河畔。规模不大,却最具魅力,是皇宫家家用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的地方,里面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
白色金顶的伊凡大钟楼是宫中最高的建筑,高达81米。这座建筑本来只有三层,后来增至五层,登上顶端可将莫斯科全景一览无余。钟楼里面还藏有50多口铜钟。一旁四层高的圣母领报钟楼比伊凡大钟楼晚30年修建。它里面的圣母领报大钟重达64吨,每逢沙皇去世时就会敲3下以示哀悼。
武器库、武器库位于西边一角,现在改称“武器博物馆”,里面收藏着盾、剑等各种古代武器,还有铠甲、皇冠、袍子、马车、雪橇及珠宝等。它的旁边是珍宝馆,馆内是历代沙皇与皇后们收藏的各种奢华珠宝,包括王冠、纯金权杖、伊凡雷帝的象牙宝座、银制封皮上镶有3000多颗宝石的《圣经》等。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一枚190克拉的顶级美钻,那是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情人格里戈里·奥尔洛夫送给她的珍贵礼物。
大会堂是一座与北京人民大会堂几乎同龄的巨型“大理石—玻璃房子”,其风格与克时姆林宫中的其他建筑截然不同。这里是举行重要庆典、大型招待会和各类文艺演出的地方,而且所在这里举行的活动都是高水平和高级别的。
克里姆林宫的宫墙全长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共设立四座城门和十九个尖耸的楼塔。
塔楼中最宏伟的几个是斯巴达克塔、尼古拉塔、特罗伊茨克塔、保罗维茨塔和沃多夫兹沃德塔。从1937年开始,在这五个塔楼上装上了大小不一的红宝石五角星,红光闪闪,昼夜遥遥可见。
80米高的三圣塔是克里姆林宫最高的塔楼,它也是游客们进入克里姆林宫参观必须经过的入口。这座建于1495-1499年间的塔楼,继承了古俄罗斯建筑的风格,并于1685年增建了高耸的塔顶。1516年,塔楼西侧涅格林那亚河上架起了一座三圣桥,并在对岸修筑了库塔菲亚塔。
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元老院,以前曾是列宁的办公室及其与家人的住所,斯大林曾在这里指挥红军保卫苏联,现在则是俄罗斯的总统府。
克里姆林宫有“两大怪”,那就是敲不响的“钟王”和打不响的“炮王”。它们位于钟楼的两侧。
钟王又名沙皇钟,直径6.6米,高6.14米,重量超过200吨,是北京永乐大钟重量的5倍,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钟。历时5年于1735年铸成后,由于太重太大无法悬挂于任何一个钟楼上,所以从未使用过。而且,大钟刚刚铸成,就发生了一场火灾,冷水浇在高温的钟上,致使大钟冷热不均而破裂,掉下一块重达11.5吨的碎块。钟上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图案:高贵优雅的女皇、虔诚的信徒、美丽的天使,以及象征庄严和勇猛的国旗。
炮王又名沙皇炮,由俄罗斯铸造专家安德烈乔克赫夫于1586年铸造,铜质上乘,炮管口径89厘米,长5.34米,重量超过40吨,但因为炮膛太短而无法发射炮弹,所以从来没有使用过。炮前陈列有四个堆在一起的炮弹,每个重为2吨。炮身上刻有骑马战士的花纹,炮管座台上有狮子头雕花。
克里姆林宫不仅是政治中心、宗教建筑的典范,还是一座艺术珍品的储藏宫。它是俄罗斯人民最珍视的一项文化遗产,值得所有人观瞻与仰望。
一个俄罗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14到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这里过去是统治俄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如今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可以说,从公元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