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治通鉴窥探选择家族继承人背后的智慧以及对现代人有哪些警示
自古家族事业传长不传幼,家族企业如何选择继承人,是每一个成功的家族最头疼的问题。在资治通鉴中为何赵简子不将继承权传给长子伯鲁,而选择了幼子无恤?这个问题牵涉到家族传统、才智和守信等复杂因素。我们可以窥探到赵简子选择家族继承人背后的智慧以及对现代人有哪些警示。
资治通鉴中这样说,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翻译白话就是,赵简子的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你们好好记住这些!”过了三年,赵简子问两个儿子训诫内容,大儿子伯鲁说不出来;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他能很熟练地背出训诫内容;再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
首先,我们从这件事情中学到赵简子立无恤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明面看,赵简子选择无恤为继承人的逻辑主要基于两点:首先,无恤能够熟练记住父亲的日常训诫内容,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对家族价值观的理解;其次,无恤能够保管好父亲交给他的竹简,展现了他对责任的认真态度和守信守约的品质。这两个方面使赵简子相信无恤不仅有智慧,而且有稳重可靠的品行,因此认为他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古代帝王一般继承人是长子,这件事情背后是否有阴谋,是否赵简子为了封住支持长子伯鲁的势力而故意设套诱惑伯鲁入局,将答案泄露给无恤,或者是否无恤为了上位而拉拢一批势力鼓动赵简子不得不采用这样的手段考验伯鲁和无恤资治通鉴中未明确提及。但在古代社会,确实存在一些复杂的权谋和竞争,尤其是关于继承权的问题。帝王通常会选择长子作为继承人,符合传统观念。最终,赵简子选择无恤在当时的大臣和百姓看来,可能是因为他看重了儿子的品德和能力,而非完全遵循传统的长子继承原则。
作为无恤,通过什么手段赢得赵简子的信任呢?
忠诚无一例外是获得信任的最强法宝。首先无恤展示了卓越的记忆力和对父亲日常训诫的深刻理解。这表明他不仅具备智慧,还能在父亲的价值观上保持一致。其次,无恤不仅能够记住训诫内容,而且还妥善保管了父亲交给他的竹简。这显示了他对责任的认真态度和守信守约的品质,进一步增加了赵简子对他的信任感。这些品质使得无恤在赵简子眼中成为一个可靠和贤德的继承人。
作为伯鲁,有哪些措施争取继承人位置,从而逆风翻盘呢?或许以下几个措施可以起到一定作用或者保全自己。
一.学习和改进: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以展现是一个值得信任和领导的人选。这可能包括学习父亲的价值观,加强对家族事务的了解,并展示对治理和领导的才华。
二.积极参与家族事务:参与家族事务可以展现对家族的关心和责任感。通过在家族中积极发挥作用,能够展示领导潜力和对家族利益的关注。
三.建立支持者:争夺继承人位置通常涉及到家族内的支持。要努力建立和加强与家族成员的良好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形成一个有力的后盾。
四.表达自己的愿景: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家族未来的愿景和计划,以说服家族成员证明自己有能力领导并为家族带来更好的发展。
五.寻求父亲的指导:向父亲请教,寻求他的指导和建议。理解他对继承人的期望,可能有助于伯鲁更好地满足他的期望,并提高自己被选为继承人的机会。
假如你是伯鲁,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措施争取和重新取得赵简子的信任呢?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