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23岁,温习13岁看的东西
今天去tysons center逛了Barnes & Noble。Jin指着自由之翼的notebook问我有没有看过这部作品。我当然看过。他也让我才知道我还没有看上个月刚出的最终季。
于是我边打开某华人影院的最终季,边看着chatgpt和网页上对巨人故事线的梳理,最后才发现自己看错最终章前篇后篇的顺序了,这才越看越不太懂。
其实比起现在男生似乎都在看的进击的巨人,或者是什么最近大火的鬼灭之刃和咒术回战,我都没有特别的情感。但这些让我想起了十年前被触动的《东京喰种》,那句拨人心弦的“教我吧,教我吧,我心里究竟住着什么”。
我想我如此被触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能和金木研找到共鸣。我能理解他的痛苦——我也想知道我心里住着什么,为什么一直在吞噬我。我想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我有什么错。2013年和他一样,我是一个文艺且文静的女孩,父母离异没过几年,在自己最恨的初中上学。身边没有人可以让我融入,我也拒绝和身边任何烂圈子融入。在永远班级第一年级前十的考卷背后,是我每天无休止地地毯式鉴赏动漫作品。我的那些烂同学只每天会跟我说“学霸的世界我不懂”,接着继续和老师斗智斗勇,做一些下流无聊的事。和金木研一样,我孤独而弱小,不被人理解,我完全感觉自己是社会的边缘人。
有人说《进击的巨人》是史诗小说,《东京喰种》是诗歌散文。我想了想确实感到同意。看金木研和董香的在逆世中循序渐进的感情,还有金木研对同伴的深刻友情和保护——金木研这个角色本身的温柔和强大就让人吸引。而备受瞩目的Re125也是充满文学艺术的分镜。同是异种吃人战斗类的题材,我认为东京Ghoul更富有感情,揭示了社会边缘人的撕心裂肺的痛苦和挣扎,并且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主人公和其他角色之间的羁绊和情感。它更让我哭。
另一部让我感到相似的“受虐作”还是Re:Zero《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虽然多了一点后宫番的意味,但是486也是和金木研一样,为了自己喜欢的人而触发了剧情,也为了保护自己的同伴而豁出一切。虽披着暴力血腥的外皮,却以真善美为底色,也是这些作品的动人之处吧。
而回首看到23岁的今天,我已经从精神的桎梏中解放,看到了生活和人生的乐趣。不再有人能压抑我,控制我,以他们的恶毒观点排挤我。也不再有一个局限的小圈子对我进行单一的价值观评价。我看到我的世界是广阔和充满希望的,但是我也不会忘记过去一路披巾斩棘的痛苦,带来了现在的自我强大的内心。
另一方面,长大成人了以后自认为更难追逐的是影片里的真善美(人与人之间纯粹的感情)。与人接触越多越觉得世界是主观的,每个人都不同到不可能被别人理解,接触的人太多,也不会为某一个特定的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因此像金木研与董香,或者是《流浪之月》中描绘的情感在真实中几乎难以寻觅。如果能获得如此的真善美或者难得的知音,想必是人世间比金钱和名誉更难得的事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