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婚姻教育
查看话题 >三场婚礼(都没有买房)
如果没记错的话,我只参加过三场同学朋友的婚礼,它们如此地不同和各具代表性。 共同点有且只有一个,男方都没有买房。
A
这是一段闪婚。 小A是我的初中同学,我们并不熟,直到我大三出国后和她在巴黎相逢。
她是典型缺爱长大的女孩,父母不管是离异前还是离异后都不怎么关心她。她就这样自己顾着自己长大,表面有一层坚硬的壳——她是非常好看的明艳风大美女,但穿着打扮很酷、看上去有点儿坏坏的不好惹。 这种看上去不好惹、抽烟浓妆、比实际年龄显得成熟很多的女性,虽然美丽,但一般男生欣赏不来。成熟美丽、特有主见的外表下,却是年轻懵懂、缺爱、没有被善待过、很渴望有自己的家的灵魂,这些特质加在一起实在致命。
我们不在一个学校,那时大约每月约一次饭,她会跟我聊不同的约会对象或者男朋友的事情。我听着但没有太多感受,因为不懂而没有共鸣。那时她的生活方式就是不断认识人,想要寻找爱侣,而我以及我身边的其他人都还没有跟上,80后的20岁大家普遍还是保守的,作为学生那时少有人的生活重心就是约会和谈恋爱的。 她有时会说男人不行,留学生不行法国男人也不行,怎么就没有一个靠谱点的对象,有时会说谁谁对人也还不错、哪个男生好帅好帅。
在本科的尾巴上,她告诉我,她要结婚了,问我能不能做她的证婚人。 她说了现在看来很经典的一句话: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我这么好的男人,他对我太好了。
那时他们才认识两个星期。准确来说,他们认识一周的时候就决定结婚了,但是涉及到跨国婚姻的一些材料准备,可能还得两个星期才能上市政厅登记结婚。 所以在他们认识的一个月后,他们结婚了。
那天我去了他们的住处,男方租在大巴黎东北某处不大的房子,治安不好的区域。那时我们20出头,男方30出头,是通过参军获得了法国身份的中国人。
我已经完全想不起来那天她是穿的婚纱还是普通裙子,也许简单戴了个头纱?女方的证婚人我,男方的证婚人一位姐姐,我们四个从住处开着一辆叮叮哐哐的小破车去了市政厅,宣誓、签名。 当天我知道了他们的故事,他俩是在凯旋门下的那家夜店认识,男方一见钟情主动搭讪,之后穷追不舍事无巨细地对她好,也就是小A口中的“他对我太好了”。可是那么独立有主见、不容置喙的她,怎么不去想,对人好几个星期,又有什么难呢?
可能对于太渴望的事情,因为太希望它是真的了,所以宁愿盲目。
结婚当天的晚上,我们一起去了他们相遇的夜店作为庆祝。那是我第一次看小A跳舞,她只是随着音乐轻轻摆动,但是,一切都不一样了,她像是有一盏属于她的聚光灯,灯下的她美艳不可方物,吸引了全场目光。 一波又一波的人上来试图靠近她,围着她跳舞。她,实在太好看了。哪怕是在人群质量很高的这家夜店里,都是最耀眼的存在。
我当时只是想,这谁不爱啊,她老公实在太幸运了。当天我并没有觉得哪不对,只是总有种说不上来的怪怪气氛,直到后面一次我们四个人又一起吃饭。 在男方证婚人的那位姐姐家里,聊天以男方和那位姐姐为主,他们各自都在聊生意有多难做,谁谁也不行了,彼此宽慰是做生意难而不是你个人的错这种。本来这也没什么,但小A但凡想说点什么是不是可以尝试这样或者尝试那样,就被男方哼哼嘲笑说肤浅,你是没经历过,你不知道现实世界有多难。
后来在我和小A的单独聊天中,她说,男方其实没有正式工作,已经两次开店失败,家里也不愿意再给钱支持他创业,他就打点零工。小A自己很想做点什么,但是任何想法都会被无情鄙视打压到底,她感觉男方很怕她做成什么事,这样就衬得他更无能了。甚至男方交的朋友都是做生意失败的,做得好的一个没有,好像这样抱团就能让自己坚信自己没有问题。 男方是典型的大男人,希望自己是家里的一家之主、优势地位,当他没有这个能力的时候,他只能更严厉打压自己的老婆,让她一直处于比自己还弱的位置,否则他的世界观就崩了。
所以小A后来就在男方某位朋友的一家勉强维持的小店打工。我在等她醒悟和挣扎出来,可等来的是她怀孕生子的消息。孩子生下来他们却养不起,丢回国内给爷爷奶奶带,两人继续过着打点小工维持生计的日子。
我觉得非常可惜和难受。因为说起来小A在情感上幼稚,但她却是在做事情上动手能力很强也肯拼的那种人。当年的她非常有干劲,如果没有如此被打压,如果有机会自己做点什么,我觉得她不会做得差。 哪怕做做奢侈品店的销售,我相信她也会做得很好,这种工作在巴黎来说稳定、薪水待遇也都不错,但她老公连这点都打压,只让在自己朋友的小破店里帮忙,可能她老公也知道,做销售她也能发光。她太想拥有一个家,一个和谐的家,她为此妥协。
如果在择偶上她的观念再成熟一点点、再有耐心一点点,或者再利己一点点、世故一点点,以她在夜店全场都想搭讪的魅力,也不至于此。不管是靠个人能力还是靠两性关系,她本都可以拥有不错的人生。
我看到的所有例子,一见钟情到一周内就要跟你约定终生、要娶你的例子,都是悲剧。哪怕一见钟情是真,正常的人性也是有所犹疑的,只有脑子有病(比如NPD),或者他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可以失去,才会如此盲目坚定。而太多不被重视长大的缺爱小女孩,下意识就是在等这种坚定的选择,对表面的“对她好”毫无抵抗力。 在小A太想有个家的时候,其他约会对象还在按常规节奏循序渐进、喜欢也是要处够时间才知道合不合适的时候,出来一个一开始就坚定选择、马上表示要娶她的对象,她觉得这才是诚意、才是真正的喜欢。
我们已经失联了,但我想她终究有天会改变、会重新来过。
人有时候只有一个弱点,然后就被这个弱点击穿,人生千疮百孔。
B
小B是我的大学前期的室友。 每一个认识她的人都忍不住给她贴这个标签,“上辈子拯救了全宇宙的女孩”,所以这辈子就是来享福的。
她是十八线小城里TOP富裕家庭的独生女,这是一个奇妙的组合,因为大城市的富裕家庭往往也很焦虑、会觉得自己还太不足,但他们家很有知足常乐的心态。 她的爸爸妈妈都很宝贝她,对她没有任何要求就是她开心就好,给她提供一切物质和爱。同时,她家非常把她当女儿,女儿不需要有出息、不需要有能力、不需要会念书,女儿就应该漂漂亮亮开开心心的,爸爸赚的钱够养你几辈子了。遇到点挫折比如考试没及格有点难过爸妈心疼得不行,觉得书你随便读读不要影响自己的心情啊。
她也拥有大家眼里羡慕的完美爱情婚姻。
小A是明明有着大美女的外型但气质气场不招国男喜欢,小B完全相反,她外貌并不出彩只是小清秀,但这种不给人压力的长相、良好家境保护出来的不谙世事的纯洁气质、细声细气温温柔柔、笑容腼腆羞涩,这一切,都太戳国男了,就是他们幻想的初恋型气质。她收到的表白无敌多,里面不乏很优秀的男生。
小B的老公是从高中开始就暗恋她,但作为好学生,高考前并没有任何行动,从高考完才试着像普通朋友一样约她出来。大学虽然异地但两人逐渐熟络,由偶尔通个电话,到每天都讲几个小时的电话。应该是在某个新年假期,两人正式交往了。 男方外貌不错头脑也很聪明,会读书又有趣的那种,很会花心思。他本科是在很不错的一所985,为了小B又考上了巴黎数一数二的工程师学校,一路追了过来。
这种天造地设般的爱情,两人可能的矛盾只有在现实生活层面,我们要有强大的内心来看待小B的不谙世事,她是真的无法体会别人的疾苦。 她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别人要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为什么别人那么看重一些根本就无所谓的事情,为什么别人过得那么有压力,一切不都应该是自己开心就好吗?一切又有什么难的呢?她就没有遇到过难事呀。
一体两面,这样不世故的姑娘,你用心捡块石头给她或买件Tiffany给她,她是真实地一样开心。但同时,她注意不到她随便买一次水果的钱已经是你一周的生活费了,她还问你为什么不多吃水果。 男方的爸妈只是小城里普通的中学教师,各方各面都给不了多的支持,他得完全靠自己搞定留学这一大摊事情,需要靠奖学金,他是真没有水果自由。
他俩唯一相对矛盾比较多的时期,就是男方出国后工作前的那两年,因为男生的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对未来的担忧骤增,这些小B不仅不能理解,她的思路还很容易火上浇油。她实在是太容易了,衬得命运不公,她就站在罗马看你等在路途挣扎,她会露出非常不解的神色,并问何不食肉糜。作为她很长时间内最好的朋友,我也经常内伤。
其实那时她也很痛苦。在她身上我深深地看到了痛苦的相对性,男方只是稍微没有像以前那么专注,她就像天塌下来一般痛苦,有段子没有心思做任何事,天天哭。因为这,已经是她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了。
好在这个时期不久就过去了,从男生开始实习后,一切就都好了起来。巴黎好的工程师院校背景,实习期工资就不低,毕业后一工作,工资就足够养活全家。 所以毕业正式工作后,两人顺其自然地结婚了。
我仍然记得非常清楚他俩婚礼的细节,严格来说也不算婚礼,就是他俩去市政厅登记结婚的那天。那时他们租在11区Republic附近的一套公寓里,小B穿上了心仪的Vera Wang婚纱、很符合她气质的简约少女风的一款,双方的爸爸妈妈都来了,准备好后我们一行人走去几百米开外Republic广场上的婚姻登记处。 我记得那时的石板路,小B提着婚纱的裙摆、穿着低跟款的Jimmy Choo在石板路上蹦蹦跳跳地走着,像一只甜美的精灵。初秋的阳光实在太好了,温度也刚刚好,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 那天的每一刻都太美好了,市政厅也是一个古老又漂亮的建筑,我们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我再次作为证婚人签了名。
后来,小B仍然走的是上辈子拯救了全宇宙的风格,她结婚后就怀孕了。两个传统、都有自己爱情坚持的80后,彼此的观念都是想把第一次留到结婚,于是还真是结婚那天发生的第一次,推算来看小孩应该就是那天怀上的,非常巧。 男方的传统观念让他觉得,他要为了女方好,如果他工作没定未来没定,他没办法娶小B、没办法对她之后的人生负责的话,就不能碰人家,他要为她的将来着想。这是传统好男人的顶级样本了,传统的方向再好也是伴随着灭人欲和物化的。
拯救了全宇宙的生孩子,是过程几乎没有痛苦,没吃过苦的小B都觉得没啥痛苦、过程很快、还是顺产(她为了生产顺利刻意保持了运动量,每天会走路散步很长时间)。
毕业后小B口头上是说要找工作,生完孩子后时不时也会说,但可能并没有认真行动,毕竟这事是有点难度的,而她生命中其它任何事都没有。 比如男方工作顺利,正常升职加薪,一人养全家完全没有问题不说,她的孩子好看好养好带,她随便发发孩子的照片就有经纪公司找上门,然后孩子时不时就能接到商拍,后来更是法国知名的那些童装都拍过、片酬不低、并成为固定模特。
之后顺其自然地又生了两个孩子,因为第一个很容易,所以没啥心理障碍觉得可以再要一个,第二个还是好生好看好养好带,于是觉得再来一个也行。这上哪说理去,人家就是上辈子拯救了宇宙啊。
他们夫妻俩的感情也一直很好。客观因素是,男方所在的公司氛围就是某种西方文化的主流,很看重家庭,男人最拿得出手的谈资就是自己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大家闲聊的话题很多都围绕着家庭生活、老婆孩子。而男方还时不时有去小城市出差几天的行程,法国的小城市啥都没有,主打一个孤独寂寞冷,过了8点可能连开门的店都没有,每次在外面都觉得贼想家。
而我们这呢,灯红酒绿,洗脚按摩,服务好着呢。
后期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聊到关于关系的思考,他们曾经也会很担心有厌倦的一天,尤其是快到7年的时候,现在反倒不会了。 男方说,想想我们关系一直没有厌倦的原因是我们一直生活在变化中,我们一直在找不同的乐趣,学生时期在努力学习找到好的工作,工作稳了生活刚开始有点无聊的时候我们结婚了,这种状态的改变又让我们不无聊了很长一段时间;稍微无感一点后孩子又出生了,又手忙脚乱哪顾得上无聊;第一个孩子养得能喘口气了的时候,可能要开始无聊了的时候,我们又再要了一个;我们还有好多可以去的地方,还要陪伴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这些已有的经验告诉我,我们不会厌倦的,我们永远找得到对抗无聊的方法。
在前几年上海发展得很好的那时候,他俩也想过要不要回来发展,后来一看这边国际学校的学费,一看兴趣班的费用,就马上被劝退了。小B说,现在她老公一个人的工资在巴黎养全家大家可以过得很好,孩子上私立学校,学钢琴学马术,一切都很理想,而在上海完全做不到。
小B家对女婿其实没有任何经济上的要求,还是他们家的那个逻辑,女儿开心就好,女婿也只是一个让自己女儿开心的对象,不仅没有要求买房,还说你们看好我们来买,你们不要有生活压力,并且一直试图给女儿经济援助。 可惜这名女婿很争气,一点都没想着靠家长,他们俩买的第一套房是投资用的小房子,是用男方收入攒下的钱。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小B的消息了,我们越来越无法沟通。当年我们还有学校、留学生活、同学朋友等一堆共同话题,而后来,毕业后也不工作不怎么接触社会、完全活在乌托邦世界里的她,我沟通得很心累。
她让我非常真实地意识到,原来看上去拥有一切好的,没有任何意义,我对我的人生比对她的人生要满意太多。她被当小宠物一样养大,虽然拥有一切但那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她是被宝贝的女儿、被宝贝的妻子,可是她没有长出内核,她只是被供养在那。如果我需要牺牲我的内核、牺牲我的意志去换取无条件支持又阔绰的原生家庭,我不愿意啊。 我肯定是想要更加深刻更加精彩、而不是又轻又浅无波无澜地过完这一生啊。
C
前不久我参加了小C的婚礼,我第一次在上海参加婚礼。 之前写过她逼婚到让人窒息的原生家庭:《和女老板的对话:大厂、小公司和老男人》
小C是我的高中同学,典型传统的80后。传统体现在,慕强择偶、年龄得男大女小、不接受婚前性行为,在满足这些的基础上,她还一定要她喜欢,得真的心生爱慕。 (插播,后台我收到过两次女性的私信问,35+了还没有过性生活,是不是不太正常,呃,反正我见过不少)
小C的这些要求完全没毛病,但是放在上海中产女性择偶的地狱模式里,单到36岁也不意外了。我反而觉得这段良缘是小概率事件。 因为小C自身的优秀和成功,让她仰慕和心生崇拜的男人那级别得有点高了。这样级别的男人还单身的几乎没有,单着的选择又不要太多,通常很不着急进入婚姻。40岁左右条件很好、已育已离、外貌过得去的男性,遇到仅仅是条件上的门当户对,他可能并不心动,也不会出于合适而结婚了;遇到年轻貌美,可以交往可以交换,也不见得想结婚。
只有遇到条件上门当户对、外表上纯洁初恋型很给人感觉、思想上传统保守到让人肃然起敬,还是重量级介绍人牵的线,才一拍即合走向婚姻。 小C也非常地没有犹豫,她其实也是自洽的,她就是在找崇拜感、慕强,对方展现出比她强大的能力她就心动,其它她都不纠结。
所以他们非常迅速地在双方都很忙的工作之余谈恋爱、见家长、领证安排婚礼,他们想专门买一套婚房但日程上还没排进去,反正现在的行情也不着急。

比较好玩的是在婚礼上遇到以前完全不熟的老同学,一位已婚已育的女生,我俩互相更新近况。我现在一定是实话实说,我就是单身只谈玩玩的恋爱,没有结婚或要小孩的计划。 她有点震惊但也能理解,她说,你先别把话说那么死,如果有别人给你介绍,你还是可以先认识看看嘛,你看小C找的这位这不就很好嘛。
我说我上一个阶段就是这么想的,但是后来发现都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我喜欢的类型,是不会出现在介绍相亲的场合的。 比如小C老公我们觉得还不错,是因为觉得一个40岁的男人这样子的外型还算不错了,因为觉得对于结婚来说这样子条件的男人是捡到宝了,可是如果不把结婚当前提条件,只是纯粹看一个男人的角度,你觉得他有吸引力吗?介绍这样的“优质”对象给我我都是完全看不上的,所以会浪费所有人时间。 老同学说,你也不要放弃嘛,也许熟人圈里也有帅哥呢。
说完不久,就有一位帅哥加入我们桌,是我们高中一届的别班同学,之前不认识,他刚因为工作调动从别的一线搬来上海,正想在这边多认识朋友。 讲真,同龄男性能把自己弄得这么清爽、外表这么讲究,看上去又年轻又有气质,我挺刮目相看的。 这时我的老同学很得意地朝我一眨眼,在我耳边说,看,这不就来帅哥了嘛,跟你说不要放弃嘛。
可我心里非常清楚,我们老家省份的80后,在一线城市混得不错根本不是择偶弱势群体的男性,他不可能单身,除非他是Gay。 因为他们的必婚思想非常严重,无一男性有条件结婚在30岁之后还不结婚,在一线结不起就去二线,二线结不起就回老家,反正就是要去一个自己有能力买房安家结婚的地方。除非是Gay,没有回去的地方(也表扬一下我在上海活得活色生香的两位Gay友同学,至少他们不选择形婚)。
加上微信后一看,果然人家孩子都快上小学了。
—————— 相关阅读:
Alpha101x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对关系开窍的标志:懂得把握权力的天平 (48人喜欢)
- 有毒的婚恋观是如何让女性既更想结又更想离 (29人喜欢)
- 她们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自己想要什么 (24人喜欢)
- “我是怎样,你就要懂得欣赏怎样” (20人喜欢)
- 一碰男人世界就乱了背后的心理机制 (3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