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 大明寺








离拜访大明寺至今,已经有两周,之后出差杂事颇多,一直没时间整理照片。
到大明寺那会,已经快四五点钟,加上连日阴雨,天更显得灰蒙。好在是逢工作日,除了我与我家世显赫的朋友之外,游客寥寥。
游玩过国内众多寺庙,但在大明寺才第一次亲手敲钟。
三声钟响,加上身处于空山古刹,以及身后灰蒙的天色,像极了另一位“二代”的山水诗,唐代僧人皎然所写的《闻钟》:
「声馀月树动,响尽霜天空」
我可以用照相机记录这古刹、空山、钟声以及这灰蒙的天色,但在今日之前千百年同样看过此景的历代雅士们,却只好用诗歌来作记录。
可不像今天小红书上的博主,哪里有风景就在哪个同样的机位啪啪几张,中国古代的文人们在面对孤美景色时,早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山水就那么多,草木也都大致模样,总着笔于景色岂不是又俗又土。
所以大多数诗人们写风景、写山水,其实都是内心意象情绪的载体。但这么弄得多了,就又有一个问题——老是把景色和心境fusion在一起,又开始变得俗不可耐了起来。
于是,又一次返璞归真——写山水就是单纯写山水,而这类诗歌的开创者就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
谢灵运是什么人凭什么就能开创一类诗歌题材呢?
“旧时王谢堂前燕”里面的王家与谢家,说的就是他的爸爸和妈妈——更具体来说,谢灵运的妈妈是王羲之的独女。
所以这个世界上才华与家世是可以并存的。
而皎然,俗家姓谢,正是谢灵运的后代。有时候我们觉得诗风、才华和信仰都没办法遗传,但他们谢家真的是个例外。
从钟楼里出来,天已经半黑,工作人员在我们身后徐徐锁上门。我一想不对,为什么我敲的钟在日落前就要被锁上,而皎然诗里的钟还能在“月树”和“霜天”这种夜半之时敲响呢?
虽同在寺庙,但我们敲的显然不是一种类型的钟。那种专门在半夜里敲响的钟,在佛教里叫做“幽冥钟”。
震醒长夜,停息诸苦,阴阳两利,声声相续。在这108下钟声着响之间,给活在这世界上受苦的人,几分喘息的时间,也给在恶道里的众生苟延的片刻。
皎然的这首《闻钟》毕竟只是延续了祖上所开创山水诗的风格,加上他半路出家,佛学浅杂,很适合大众游逛寺庙时赏景品味。
但千万别因为我说皎然在佛学上造诣浅显,就觉得人家是才气平平富二代。
皎然好歹祖上富了那么多代,会吃会喝会玩都已是身性自然,他尤其会喝茶。
会喝到什么程度呢?茶圣陆羽都知道吧,是皎然的学生。在中国历史上,皎然第一次明确地将喝茶这件事,上升到精神层面,并且今天我们听到的“佛茶”、“禅茶”、“品茗”都是由他创造的。
所以还是要庆幸古人们没有相机和小红书,要不人家相机比你贵,配文比你有才情,你还怎么玩?
江子仁的冥想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你可能远远没有吃到足够的蛋白质 (2人喜欢)
- 做一颗Creme brulee所需要的决心 (5人喜欢)
- 一家vibe恰当的咖啡店应该是什么样? (2人喜欢)
- 男性和女性需要吃不同的食物才能减肥吗?需要! (4人喜欢)
- 我和女孩的相处哲学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